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日本冷饮品牌(日本冷饮加盟店10大排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日本冷饮品牌(日本冷饮加盟店10大排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日本冷饮品牌(日本冷饮加盟店10大排名)

30多年前,李晓华是大名鼎鼎的北京首富,他是中国第一辆法拉利跑车的拥有者,配备车牌是牛X哄哄的京A00001,绝对是中国最早的顶级富豪,可李晓华凭什么“先富起来”呢?

挣大啦!收款机全被烧坏,日本人昼夜排队抢购

章光101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章光

赵章光,章光101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生于1943年,祖籍温州乐清,今年10月28日,是他75周岁大寿,可他却说:“我的‘中年’刚刚开始!”

作为中国毛发再生行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赵章光的“顶上财富”,曾经演绎了无数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早在30年前的1988年,他就被美国《财富》杂志排入“中国50名富翁”榜;而在那一年,他的产品占北京朝阳区年税收的1/3。

更神奇的是,只因“101”这款产品,还催生了中国两个“首富”:一个是北京首富李晓华,另一个是上海首富周正毅。这在中国商业史上,绝无仅有,绝对是一个经典传奇案例。

“上海首富”周正毅

今年,是一代“上海首富”周正毅蹲在监狱里头的第十一个年头,目前刑期未满。周正毅,是前上海地产控股主席、原农凯集团董事长,上海第一辆保时捷,就是他买的,他一掷千金,在香港买豪宅,与刘銮雄做邻居,身边的美女如云。

人们常说:周正毅爆发的速度,还是比不上幻灭的速度。从上海起步,成名于香港的周正毅,仅用短短10年,就从一个饭店小老板,迅速蹿升为控制上百亿资产的“上海首富”,2007年,却因举国瞩目社保案中人而坠入法网。

1982年,父亲退休,待业青年周正毅因“补员”接班,成了上海电站辅机厂库房的一名搬运工,可在工厂待不上二年,就以读书为名去了日本。谈及自己在日本的发家,周正毅说,他靠的是转卖“章光101生发精”赚钱。

李晓华与中国第一台法拉利(车牌:京A00001)

与落寞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相比,30年前的北京首富李晓华则光彩依旧,仍活跃于商界。1992年,法拉利在亚运村会展中心进行了一次展卖,不过,厂商抱的是“展览”心态,根本不相信国人能买得起这款顶级豪车。出乎意料之外,李晓华出手13.888万美元,让这辆法拉利348跑车留在了北京、留在了中国。那时,按当时外汇牌价折算,相当于75万,在那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法拉利特意还在天坛,为李晓华举行了一个交接仪式,配的牌号是京A00001,据说,这块车牌的价值就超过那辆法拉利。2014年,曾有人欲出价2亿购买这一辆车,但被李晓华断然回绝了。

谈及自己最崇拜的品牌,李晓华口中就离不开赵章光发明的“章光101毛发再生剂”,他后来回忆:“现在的人记得不太清楚了,你们看到很多中国人都在买索尼的电视机、录像机、冰箱,但是你们没有看过80年代中期,日本人昼夜排队抢购101的情况,导致收款机全被烧坏了。”他自豪地说:“那个时候,101真的为中华民族争了气,挣了大把的日元,这是我非常钦佩的!”

确实,在中国商业史上,几乎没有一种产品能像101一样,在西方发达国家日本等地形成抢购狂潮,并造就了如李晓华、周正毅、赵章光等中国一批亿万富豪。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章光101不但因其效果而扬名,更因其独特的经营模式,被哈佛大学作为商业创新模式的经典教学案例。

赵章光与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

101能轰动日本,与1988年,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访问中国有关。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看到竹下登有局部脱发,推荐用中药;而北京市民政局工业总公司当时给卫生部长陈敏章,作为国礼送给日本首相的,就是10瓶“101”。

据赵章光后来回忆,其实早于竹下登访华的前一年,也就是1987年,中国魔水101和它的发明人赵章光的故事,就已轰动了日本。赴日考察时,赵章光认识了东京医科大学的美地子小姐,她正因脱发而烦恼不已。回国后,赵章光给她寄了药,此事被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了7分钟。

当时,很多在日本的留学生,纷纷加入倒卖101;一瓶“101”出口价是2000日元,出手却以几倍几十倍的价格上翻,最高卖到了4万日元。不少人说,卖两三瓶101,等于留学生在日本的半年生活费。那一段时间,“101”工厂和门诊部都挤爆了,最后甚至得批条子才买得到。

那年头,北京出现了从日本来的“生发旅行团”“毛发再生观光团”等,京城当时流行一句话:“登长城、吃烤鸭、治秃子”。事实上,101造就的富豪,除北京首富李晓华、上海首富周正毅、毛玉萍夫妇外,更有地产大亨刘长明,创办凤凰卫视的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等。

北京首富李晓华

1985年,北京人李晓华获得了留学日本的机会,常往返东京与北京。所谓“天道酬勤”,他也做起了贸易。起初,李晓华是从报纸上看到“101毛发再生精”风靡海外的消息,他当即回到北京,想洽谈做“章光101毛发再生精”(以下简称“101产品”)的日本总代理。可厂方却以无货为由,把李晓华拒之门外。

李晓华并不灰心,而是想尽办法去接触“101”产品创始人赵章光。那时,他了解到“101”北京厂职工上下班交通有困难,提出愿意无偿提供一部大客车和一辆轿车,载职工上下班。也正因为如此,李晓华与赵章光成了挚友,顺利地拿到了“101”在日本的经销权。

“先舍后得、先予后取”,与孙子兵法的“欲擒故纵”同是一理,如此则可以看出当年李晓华的商业智慧,先不计当前利益,着重于长远利益,也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拿到产品代理,如何开拓日本市场也是个大问题呀!当时日本的产品销售,多是采用传统模式,即先租实体店铺,再对外打广告营销。而李晓华却创新销售模式,他让人数众多的留学生,作为“101”产品分销的主体。很快,借助于留学生资源,把他们的同学、同学的父母、同事、老板,一个个变成了自己的客户,日本成为101产品销售最火爆的海外市场。

李晓华后来也说,101产品的效果确实好,用了后都成为老顾客,甚至使用101产品成了许多日本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使用产品成为了一种流通文化,就如货币的流通一般。”不过,成为李晓华成为亿万富翁后,因一些不法商人“李鬼打败李逵”的造假,让101产品信誉曾受到了打击,后来,李晓华最终决定放弃总代理。

李晓华与香港富豪吕志和、袁隆平在一起

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40年,家族企业成长过程中,与技术创新同轨并行的另一股推力,是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与创新。

像赵章光、李晓华等,均是草根起步,甚至很多人曾经也是打工者、无助者,对财富昂望,似乎彼此距离很遥远。那他们凭什么赢得财富,成为千亿、亿万甚至是首富,做一个好产品,找到一个好项目是前提;可有的人即便碰到好的产品、项目,也与财富“擦肩而去”,关键就是没有找到快速致富的好模式、好办法。

另外,经营财富即是经营人生,商业世界碰到的种种问题、困局,很多是人的问题。比如,心态浮躁,无法摆正对财富真正价值的认识,就像一代“上海首富”周正毅,拿女人当股票,玩的是没有明天的豪赌。又比如,很多人喜欢玩弄所谓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实质上是搞“诱饵模式”、“倒贴模式”,甚至走的是倒闭模式。好的商业模式,是赚钱看不到尽头,而让你一眼看见尽头的,最终是做不长久,也很难持续赚到钱的。

首富的烦恼:谁是财富帝国的接班人?

李晓华生日,姜昆等名人出席

多年以来,一些隐性富豪与各式富豪榜“绝缘”。比如,横店集团徐文荣、埃力生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国迪、华西村的吴仁贵、也包括华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华等,因不清楚其在企业的股份占比,加上缺乏确切的资料,所以未能计算他们的身家财富。

另外,由于一些企业复杂的股权结构,很多管理层股东如华为孙亚芳等,也缺席富豪榜。换句话说,诸如“胡润百富榜”、“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等记载的信息,也存在缺陷和不足。

李晓华于取得101日本代理权后,还投资过“螺旋藻”,并于1988年创办香港华达国际投资集团,此后进军港岛房地产,1992年又在马来西亚从事房地产投资。据说,他在北京的豪宅,仅装修就花了两亿一千万,豪车更不必说了。1996年3月,紫金山天文台提出,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355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李晓华星”。克林顿总统曾幽默地对他说道:“那你很了不起呀,我的名字还没有上太空呢。”

李晓华与奥巴马

早在1996年,美国《时代周刊》就将李晓华评为最有成就的企业家。从美国老布什、小布什,到克林顿、奥巴马、特朗普总统,乃至英国首相,均与李晓华有交往,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还曾是他的私人经济顾问。应该说,李晓华确实是华商界风云人物,不过,他表示“我不喜欢别人称我是富豪,我曾多次致电胡润不要把我排进富豪榜。”

李晓华,生于1951年,是老北京人。在北京东城区吉祥胡同小学和北京22中读书时,学习成绩平平并不优异。1966年夏文革开始,15岁的李晓华参加红卫兵造反,跟着上街 *** 、写大字报,忙得不亦乐乎。1969年,他跟着知青“上山下乡”大洪流,奔赴北大荒,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荒种地。在那寒冷的北大荒,他住过帐篷,打过土垒子房,也当过炊事员,开过拖拉机,还谈过恋爱,不过因家庭条件太差,“吹”了。

当很多知青回北京时,1975年,回城无望的李晓华,到了离北京不远的河北涿县农村插队,不过,幸运的是,他成了当地社企一名推销员,这算是李晓华人生中第一次与商业结缘。

李晓华慰问孤寡老人

李晓华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正直严厉,母亲敦厚,他是兄弟四个中的老三。一天,李晓华的父亲病了,他匆忙从涿县赶回北京。经人介绍,他跑要到西直门外的海军医院去找人买药,而对方介绍的那个人是个姑娘,叫张吉芸;她的父亲是开国少将、中央警卫局的首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保卫毛主席!”

也正是这次“有缘来相会”,工人子弟李晓华与将门之女张吉芸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由于社会偏见,家庭阻力,为了爱情,张吉芸甚至以死抗争过。

1978年,李晓华回京,托人在灯市口一家银行科研所里找到一个烧锅炉的事儿,可来年开春,他又没活干,后来到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当炊事员。不过,李晓华并不是安生的人,空余时间常常倒腾点小生意。1979年,因贩卖16块电子表,被判处三年劳教。

劳教回家后,那份炊事员工作也被单位除名了,生存的本能,驱使李晓华创业,他跑去广州准备进货当个体户。到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他看到一台美国进口的冷饮机,觉得很新鲜,可问展台人员,对方却说没有货,不卖。面对一口回绝,他并不甘心就此罢休,找到经理,请吃饭送几条名烟,还是把那台冷饮机买了下来。反正,当他辛苦地把冷饮机运到北京时,几乎囊空如洗了。转眼到夏天,在北戴河海滨,李晓华那间临时的“冷饮公司”开张了。

当时,李晓华属于“合营”,人家出执照、场地、人员,他出设备,挣钱对半开。上世纪80年代初,冷饮机在北方是新鲜玩意儿,一杯杯5角钱的饮料,犹如雪碧广告词“晶晶亮,透心凉”,让李晓华在酷热的夏季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李晓华上亿元装修的豪宅里汉白玉雕塑

从冷饮机起步,在秦皇岛“放录像”,到1984年,李晓华已是百万元级的“大款”,而在那个时代,一些人还以“万元户”为荣。原北京市一商局副局长老宋,与李晓华二人是“忘年交”。一次,两人促膝畅谈时,老宋对他说:“在做生意上,我是前辈,你是晚辈。我告诉你:要学做生意,先得学做人。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无一不是道德修养非常好的人,这点是肯定的。做商人可不能只满足于几十万元的生意,要做就要做大生意。”

老宋还说:“你现在的文化水平太浅了。要学做大生意,应该出国去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虚心向外国人学习经商之道。要有志气成为中国的大商人、爱国的商人,将来为国为民效劳。”一席肺腑之言,让李晓华茅塞顿开,也再次改变了他的人生历程,否则,就不会有李晓华日本代理“101”致富的传奇故事。1985年底,年已34岁的李晓华,告别娇妻幼子,东渡扶桑,在东京国际学院学习。他在日本期间,到中华料理店刷盘子,还到日本商社打工。

李晓华有一个漂亮活泼的独生女儿,名叫李响,今年24岁。近年来,李晓华一直有“退隐”打算,他曾表示,如果我的生命只有3天了,我想在最后的3天里浓缩我的生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海边散步。没有任何人干扰,没有任何电话,头脑里只有大海、蓝天,远离城市,远离喧嚣。李晓华还说:“人总是要落叶归根的,我的一生都在奔波,我现在觉得有点疲惫了,想早点回国,过悠闲的生活。”

李晓华生日晚宴,众星云集

李晓华曾透露,原本想让女儿接他的班,接手香港华达投资集团,但女儿只在办公室上了3天班,就向父亲递了辞职报告。她说:“我不喜欢经商。”对此,李晓华也很无奈。

李响不喜欢经商,事实上也反映了当下家族企业代际接力的传承困境——“富二代”们不愿意接班。此种现象虽非普遍性,却与如何绿色“富不过三代”魔咒相关。

代际接班传承,如同自我“新陈代谢”,“富二代”不愿意担任未来的企业接班人,通常存在多种情形。比如,像李晓华之女李响,对家族企业失去兴趣,所以辞职不干。这种情况也有多种因素,比如二代的兴趣度不同,又比如二代已是“学有专长”,想独立开辟自己的事业领域等。另外,有的“富二代”不愿意接班,也与其能力不够、不想当公司“副手”有关;有的家族二代,自认为自己无法应付市场竞争下转型的需要,特别是如何面对经济周期变动影响等。

创业不易,守成更难!富二代不接班,也就要求家族企业创一代对企业治理及传承体系进行重新布局和规划调整,培养新的接班人,以保证基业长青及持续发展。李响的年龄还不大,可能她的家族传承思维和观念尚未定型,接下来如何引导二代参与、接力,让她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好体现其自身的追求与价值,考验着李晓华的智慧。

一波说·改革开放40年,前进中的中国家族企业(32)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更多日本冷饮品牌(日本冷饮加盟店10大排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