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春季一般在每年正月前后,以立春为开端,至谷雨交立夏结束,共三个月。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仅仅说的是人生规划,在养生方面也是如此。
春天到了,养生专家建议可多喝茶或水,避免体内毒素积聚,尽量减少吃高热量及盐分高的食物,平日也可多吃鱼类,因鱼类当中的omega3对关节有益。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症有内外之分,潮湿气候引致的,称为外湿;而内湿是指体内湿气重。这种湿气对于老弱者而言会较为严重,但年轻人也都会因内外湿而有以上病征。除了特别留意饮食,还要尽量多饮清水。
由于春天又湿又冻,身体血液运行较差,体质亦较弱,容易引起流感,以及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以应提高个人身体抵抗能力。当发现有发烧、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就应立即求诊。
除了一般肠胃病,皮肤和关节也较容易出现毛病,例如俗称的风湿,其实就是痛风症,多在又湿又冻的天气时发病,原因是身体血液循环较差,会令病情恶化。至于皮肤方面,也会诱发湿疹或小疮,有些人以为是暗疮,其实可能是因为湿毒而引发的。
春三月起居
夜卧早起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也就是说,在春季中,我们的作息安排最好是能适当地晚睡早起。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的早晨是一天中阳气升发之时,是一年中生机最旺盛的时候。春季早起后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机,促进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吐浊纳清,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使人体精力充沛。
春三月饮食
少酸增甘健脾胃
中医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最好少食酸辣,免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三月饮食最宜忌酸。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其中,粥类饮食最养脾胃。
注重精神调养
除了在饮食上的保养之外,春季养生也要重视精神状态。肝主升发阳气,如果你精神上长期抑郁的话,在体内就容易郁结一股怨气,疏泄不出来。想要肝气畅通,首先就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和心理健康。如果思虑过度,日夜忧愁不解,就会影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从而影响到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滋生。
春季的精神病发病率为什么会高于其他季节,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这是因为精神病患者在春季容易会病情加重或者复发,所以春季要特别重视精神上的调养,保持心情的蔬菜,切忌不要生气和烦躁。所以,按照中医的养生理论,发怒很容易伤肝,所以春节养生必须戒掉怒。
进行运动锻炼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树木或是小河边的负离子会比较多,对人体的健康很有利,这时候踏青野外郊游,都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可以尽量多到这种地方去活动活动。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还要坚持体育锻炼,参加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帮助舒展筋骨和畅通气血,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