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 3 个经济学常识,长期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但是大多数人都忽视了: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对延迟满足的补偿;三是需求定律。
1、信息不对称。
你经过了「喜茶」、「海底捞」、「外婆家」,看着排队的长度何等壮观,于是你就被「种草」了,想说有一天我也要尝一尝到底是什么味道,让这么多人排队!
你在商场里来回来去的逛游,不知道该吃点什么,人少的不想去,人多的不想排,很纠结到底应该选哪家。然后发现排队的店人越来越多,人少的店越来越不想去了。
这样纠结的场景和心理冲突相信你也遇到过,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心理呢?
这就要讲到经济学里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信息不对称。
01 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在生活中的场景比比皆是。
感情上,情侣之间想确认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是信息不对称......
人际交往中,别人对你的夸赞欣赏,你不确定是真心还是客套,是信息不对称......
谈判桌上,双方的相互博弈、试探底线,是信息不对称......
工作中,领导不确定员工是在磨洋工,还是在努力工作,是信息不对称......
求职时,企业不知道求职者简历有多少水分,求职者不知道企业待遇和工作情况究竟如何,这也是信息不对称......
买东西时,东西质量好不好,味道好不好,还是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我觉得提到信息不对称会很激动,就是因为在我们生活中,简直时时刻刻都在面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02 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
那你这时候你就想问,是啊,我现在知道了信息不对称有这么多情况,有什么用呢?
既然信息不对称是困扰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大问题,我们就再来看看,如何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
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有四个:
第一个是发送信号,第二个是重复博弈,第三个是激励,第四是专家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 4 个场景,分别说明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场景 1:发送信号
感情中,为什么女生总是希望男生在重要节日给自己送礼物呢?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重要节日你记得帮我庆祝,第二,是送礼物,而不是给钱。
第一点,女生会觉得,你记得我的生日,这个是发送了一个信号,你很在乎我;第二点,你送礼物而不是给钱,你愿意去找适合我的礼物、会精心准备,比单纯的给钱要多花很多心思,这是第二个你很在乎我的信号。
如果有的女生说我偏不爱礼物,我就要钱,有了钱我自己想买啥买啥。那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你可能并不在乎他在不在乎你;另一个可能是,你通过其他方式,已经接受到足够的信号,来证明他很在乎你了。
所以我们想想,女方结婚要大办婚礼、收很多的彩礼,都是让男方发送一些「信号」,来表示很在意女方。而且我们之前讲过「沉没成本」,沉没成本的付出能让对方对你更加珍惜,更舍不得失去你,因为对方会有一种顽固心理,觉得一旦失去你,之前的付出都白做了。
场景 2:重复博弈
我们前面提到了买东西时,东西质量好不好,味道好不好,你在购买的时候其实是不知道的,比如你去买个猪肉,人家说这个猪肉特别香,要 80 块一斤,你听着不错,买回去一斤尝尝,要是不好吃你就再也不买了。
所以一般楼下的菜摊很少骗人,因为客人基本都是小区的居民,被骗一次基本上以后就不会有人了,这就是重复博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但是旅游景点就不一样了,因为多数游客都是单次博弈,这次买完上当了,下次换一批游客来,我都接着卖,所以我们经常听说旅游区宰客的情况,而楼下的菜摊如果宰客,店就开不了多长。
但是现在的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市场中单次博弈的状态,比如大众点评对餐厅、淘宝对卖家的评价体系,把一个个买家的单次博弈变成了重复博弈,我们在不确定质量之前,可以看看别人怎么说,这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但是同时这也催生了「刷好评」、「恶意差评」、「删差评」等等怪现状。但只要了解了重复博弈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逻辑,就能理解了这些现象。
场景 3:激励
我们前面提到了一个现象,在工作中,其实领导是不确定员工是在磨洋工还是在努力工作的,因为一件事交给你,你做 1 个小时也行,做 1 天也行。这时候采取的措施就是激励手段,比如多劳多得,所以现在多数公司是有业绩指标考核的。这样能通过激励的方式尽可能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组织的效率就会提高。
但是一些组织,无论工作情况如何,都是拿一样工资的,变成了「能者多劳、不多得」,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会选择磨洋工,助长更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这样的组织,一般效率是很低下的。
场景 4:专家评估
二手商品的交易,尤其是在买二手房二手车的时候,我们对房子的质量、车的质量是很不确定的,而一般卖方是很了解状况的,这时候买卖双方就因为信息不对称,互相不信任,很难以合适的价格成交。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平台,可以对卖方的房子、车子做专业的评估,按照评估结果,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促成交易。
虽然有了「中间商赚差价」,但其实是因为中间商作为内行专家,进行了专业的评估,并且给买方作出了一定的保障,所以买方宁愿多出一部分钱,去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看似是一个不太合理的「中间商赚差价」问题,其实背后是有其经济学逻辑的。
同样的,珠宝、古玩的鉴赏师的市场存在,也是专家评估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式。
03 现象解释
回到开始的问题:你为什么忍不住想去排队多的店吃饭?其实就是因为排队多的店就是发送了一个信号:我这的饭好吃、靠谱,大多数人都选应该不会太差,而且很可能会很好吃。
这也是很多餐饮店开张时会花钱雇佣一些托儿去排队的原因,这样制造了稀缺的假象,会让人忍不住想要试试这个店到底什么味道,值得这么多人排队呢。
我之前说过,经济学有两个用途:
第一,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你看透事情的本质;
第二,指导生活,让你做更理智、更有效的决策。
简单来说就是,解释现象和指导决策。
2、对延迟满足的补偿
「借钱为什么需要付利息呢?」
很多人觉得:「因为钱越来不值钱了呀,我借给你钱的时候是 1 块钱能买 2 个面包,你还我的时候,半个面包都买不到了!」
这是根本原因吗?不是的...
借款要利息,是一件可耻的事吗?
P2P 网贷平台为什么承诺的收益会比银行高出那么多呢?
这都涉及到「利息」的概念和成因。
其实,利息的存在,古已有之,在原始的农业社会,哪怕一个村落里没有货币的流通,也是会有借贷利息的存在的。比如有人借走一家人的两头牛,第二年还这两头牛的时候,再还几头小牛犊,就算是利息了。
既然从古至今,利息似乎一直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利息的成因
☞利息如何决定
☞金融机构和平台的高收益逻辑
01 利息的成因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利息」存在呢?
主流的观点,都是觉得利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通货膨胀,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所以还的时候要还多一点。比如借钱时这钱能买 10 斤苹果,还钱时,起码也得买得起 10 个苹果吧。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不同物品的物价变化情况不同,很难衡量。如果我以房子为标准,比如在北京,可能有一年房价就翻倍了,利息就变成了 100%;如果我以车为标准,今年这款车 30 万,第二年变成了 25 万,那利息还成了负的不成?
这时又有人说,要参考「一篮子物品」的价格上涨,也就是整个社会的通胀水平。那也行不通,今年借给你一篮子的生活用品,明年还给我一篮子,没什么好处,凭什么要借给你呢?
其实,借贷需要支付利息的根本原因是:对延迟满足的补偿。
利息的成因是:对延迟满足的补偿。
举个例子,我一朋友小 T,今天说借走我一盒饼干,明天还我一盒,我一次两次还可以,要是总这样,我就不想借给她了。因为今天借走了,意味着我今天就没法吃了,我晚上刷朋友圈,看别人在那「深夜放毒」的时候,馋的不行,我本来可以现在就吃到饼干的,这叫「即时满足」,但是现在不行了,我还得拖到明天才能吃到,我还一点好处都没有,我就不想把饼干借给她。
但是这时候她说,我今天借一盒,明天还两盒,我就觉得,明天能多吃一盒,那我今天就忍一忍,忍一时海阔天空嘛,我就很开心的同意了。
所以,想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一位老同学说,「哥们儿、姐们儿,我要盖房,总共 20 万缺 19 万,借我一下,3 年还你。」
你这时候可能有 19 万,但是你得想想,这三年我要是用到这钱咋办啊?我娶媳妇儿咋办?我买车咋办?我生病住院咋办?
虽然这些都还没开始计划,但是这时候你可能就跟他说,「抱歉啊,现在钱没那么多,要不先借你 2 万块钱?」。
然后转手把十几万存了年化 8% 的定期理财。
原因是什么?没利息啊,我们延迟满足和延迟消费是要被补偿的,利息不够多,也就是补偿的不够多,借贷关系就无法形成。
02 利息的决定
那么利息是如何决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