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周杰伦专辑卖了多少钱一首(周杰伦卖出多少专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周杰伦专辑卖了多少钱一首(周杰伦卖出多少专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周杰伦专辑卖了多少钱一首(周杰伦卖出多少专辑)

周杰伦发新歌了。

甚至不需要一首歌的时间,整个华语地区所有80、90后就能立刻进入过年状态中。不为什么,因为“他是周杰伦啊!”

周杰伦不愧是周杰伦。在这个流量时代,周杰伦不动则已,一有动静就是全民狂欢式的顶流。昨晚11点《说好不哭》发布,2个多小时后,数字专辑总销售额突破1000万。接下来的一天内,各大社交平台和媒体的关注点都有这一件事。

不过,12个小时后,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豆瓣音乐上新歌的评分从8.9一路跌到5.9,朋友圈和微博里,大家一边秀出价值3元的预售海报,一边对歌曲本身的质量不置可否。一名豆瓣网友的评论被顶到了前排:“当周杰伦也到了贩卖情怀而非才华的这天,我们是真的老了。”

周杰伦到了疑似江郎才尽的这天,我们到底为什么依然愿意为他买单?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就是我们青春的背景乐,是整个80、90时代共同的音乐底色。就算他胖了,锐气磨平了,出的歌一首比一首土味,我们也依然爱他。

每日人物编辑部征集了大家有关周杰伦的回忆,在这些古早味的老歌里,藏着那些花上再多的3块钱也买不回来的、货真价实的青春。

策划 | 每日人物编辑部

1、《倒带》

紧跟周杰伦每张专辑的造型,

等于就踩在了流行的节拍上。

小时候精神物质都贫瘠,周杰伦的影响早就跨越了歌曲本身,从口头禅“哎哟,不错哦”,到服装发型。紧跟周杰伦每张专辑的造型,等于就踩在了流行的节拍上。

2001年前后我上小学,审美还周旋在被单枕巾cosplay白娘子中,从接触杰伦开始,港台的时尚之风才吹到我这儿。一直很爱2004年无与伦比演唱会,白色挑染,五年级时又赶上自己非主流时期,就跑到楼下的染发厅挑染了一戳褐色的头发,刚染到一半就被妈妈拿着鞋底追打了出来。褐色挑染在正常光线下看不大出来,所以那段时间我的身影常常穿梭在各种光下,阳光、灯光,凹各种造型让发色显现。

@梁耀

2、《七里香》

旋律开始,就能把人拉回到小时候的夏天。

2004年,我8岁,长在小镇,暑假无所事事,总是剃板寸头(女孩),趿拉着拖鞋。刚吃完绿豆粥的午后,吊扇一刻不停,妈妈入迷地看《人鱼小姐》,赶我出去,我跑到邻居家找同龄的女孩玩,她那有很多磁带,歌声总在空荡荡的客厅飘着。

那个暑假,我们听《老鼠爱大米》《2002年的第一场雪》《两只蝴蝶》《快乐崇拜》,还有《七里香》。后来,很多歌再听,已经觉得腻烦,但《七里香》就像夏日里的冰柠檬水,客厅瓷砖地上沁凉的气息,旋律开始,就能把人拉回到小时候的夏天,去河里摸石头,路边拔狗尾巴草,吃5毛钱的冰棍,啃有蜜的粉色花朵,睡在躺椅上盯着吊扇转圈,打地铺,晚上看窗外雷雨闪电,和朋友坐在阴凉的楼梯间阶梯上过家家。

@一一

3、《时光机》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且煎熬的。

73,这是周杰伦给我留下的第一个数字,也是我家电视点播台的频道。在那个不配拥有手机、MP3和随身听的小学时代,只能每天赶着放学回家的时间,按时掐表、握着遥控器守在电视面前。

我听的第一首周杰伦的歌就是在这里。

奇葩的是,我的第一首“周杰伦”并不是《安静》或是《爱在西元前》,而是别人点播的,是2008年专辑《魔杰座》里的《时光机》。

于是从那天起,我开始期盼能有人再点一次周杰伦的歌,等待的过程是漫长且煎熬的,在这期间我也明白了别人是靠不住的,所以大概是在那之后的第3天,我偷偷拿走了我爸的手机,紧张又兴奋地拨打了点播台的电话,花了5块钱的话费,又听了一遍《时光机》。

再后来家里安了电脑,我也从姐姐那里拿到了人生中第一部可以连接电脑的手机,手机里第一首歌,当然也是那首周杰伦的《时光机》。

@王不翻

4、《青花瓷》

“哎呦,那个叫周杰伦的歌,还不错哦。”

印象里第一首听的应该是《七里香》,那时候三四年级,住在集体宿舍里。因为学校离家很远,加上父母工作忙,我很小就开始住校。宿舍里有一台公用电视,是我们住校学生和娱乐世界仅有的窗口。那时候还有点播台,现在看来是很神奇的存在,一堆小孩聚在电视前看别人玩游戏,也许这就是早期直播吧。

我就是在那个下午,以一种完全随机的被动接受,听到了《七里香》。那天下雨,高高的楼栋窗外也没有枝桠,谁能想到,一群一蹦三尺高的孩子,就这么静静地围坐在电视前听歌。

现在回想起,那天下午,仿佛世界上某座城市的某个人,怀着隐秘而激动的心情,遥远地告诉我:哎呦,那个叫周杰伦的歌,还不错哦。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周杰伦的狂热粉。那时候也迷林俊杰,在我狭窄的娱乐世界观里,甚至想过,要是有一天周杰伦和林俊杰退隐了,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就没有明星了,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想到之后的陈奕迅、 *** ……但狂热是可见一斑的。

听周杰伦长大的孩子,对爱的理解,也许都是羞涩、认真,带着一点点单纯的悲剧情结。小学时候,我有一个很喜欢的女孩,喜欢和她待在一起,喜欢捉弄她,喜欢听她讲心事。那时候我们相互告白了吗?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听周杰伦的时候,在每一首歌之间穿插自己的心绪,有《甜甜的》的梦境幻想,就有《安静》的自伤自哀。那时候《青花瓷》刚刚开始流行,我还没有更新自己的曲库,一天下午,等我吃完饭 *** 室取东西的时候,抽屉里放着一叠折好的歌词,比起歌词,我更熟悉那个笔迹。回头看,她的眼神停在那里等我。小男孩的傲娇自负,被一种微小的温柔降格。那是爱吗?我不太想去定义,但那确是一份停放很久的,现在也不敢回忆的温柔。

@不愿透露姓名的草本网友

5、《退后》

它很稚嫩,但发着光。

小学时喜欢后桌的一个男生。一个酷酷的小男孩,喜欢打篮球,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受女生喜欢。我皮肤黑,扎马尾会把大额头露出来,被班上的女生称作“金三顺”,那段时间还挺自卑的。

那个男生常给我家打电话,我们常抱着固定电话,聊无关紧要的事。寒假返校,我穿了身新衣服,他冲我笑,你还挺好看的。那一刻发现,原来自己也值得被喜欢啊。

他很喜欢周杰伦,家里会贴大幅的周杰伦海报。我没能存够零花钱买mp3,暑假就在书房里用电脑外放《七里香》,听《简单爱》,听《晴天》。书房里没有安空调,常常闷出一身汗。

最后几次通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我给你唱首歌吧,我练习了很久。说完,他就用他糟糕的嗓音唱了半首《退后》。声音紧张得在空气里颤抖,还遇上男孩尴尬的变声期。我听完,违心地说,一点都不好听。

小学毕业,我们考入了不同的中学,他后来再也没有给我唱歌,也不再联系。时间和空间上,我都离小学那个听周杰伦的夏天越来越远,但每次听《退后》,还是会想起那个男孩给我的鼓励和真诚的欣赏。它很稚嫩,但发着光。

@秋秋

6、《不能说的秘密》

让我第一次知道心动的感觉。

每次听到《不能说的秘密》,我都会想到坐我前桌的他。

2008年的时候,我上初中,mp3里几乎都是周杰伦的歌。初中那会儿,我虽然成绩不错,但数学很差,所以每次评讲完数学试卷的课间,我都会在座位上掏出mp3,耳机里杰伦的歌曲,安慰了我受挫的内心。

那时坐我前桌的,是个数学特别好,但很腼腆的男生。我经常问他数学题,所以平时有一些交集。有一次我考得特别糟糕,下午最后一节课讲完试卷,大家陆陆续续放学回家了,只有我盯着试卷迟迟没动,趴在桌上开始听歌。当时正处于梅雨季节,天气阴阴的,酝酿一场大雨。

前桌的他收拾好书包,转过身见我还在,便问我在听什么。我递了一只耳机给他,他接过去,没说话,坐下来和我一起听起了周杰伦。我们之间隔着一张课桌,窗外慢慢下起了雨。

第二天,从来只顾学习的他,第一次带了随身听来学校。他把随身听夹在了一本写满自己解题思路的数学练习册里,递给了我。随身听上,还粘了一张小纸条,工工整整地写着——不开心的话,开机听第二首。

我至今记得,听到第二首《不能说的秘密》那句“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时,紧张、羞涩和快乐的复杂情绪揉杂在一起。

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听到这句歌词,我依然会很感动。是这个温柔的男孩,让我第一次知道心动的感觉,他和这首歌,像一束光照进我低落又枯燥的青春,让回忆都蒙上了柔光。

@林什

7、《稻香》

我在这些对我而言几乎全部陌生的歌里,

重新活了一遍。

说起来,周杰伦其实不是我的青春。

我好像是一个和当下脱节的人,大家都在听周杰伦的时候,我对他的印象全部来自于被动摄入。比如,KTV里全体合唱《晴天》,而我在一边懵着打节奏;春晚上唱了《青花瓷》,我在0点的鞭炮声中把电视声音开到最大也听不清他在唱什么;校园广播里放《牛仔很忙》,而我在心内悄悄疑惑,怎么去酒吧都只喝牛奶呢?

真正主动刷周杰伦的专辑,是去年才开始的事。起因也很简单,因为我发现好像不听周杰伦,我就真的和同辈人缺少共同回忆了,我没办法参与到任何一场与他有关的全民狂欢中,这让我产生一种被边缘化的惶恐。加上那一阵子每天走路上下班,不知道每天耗在路上的一小时到底听点什么好。

那就听周杰伦吧,从《JAY》开始听。听完创作专辑,听 *** 集,再听live,听单曲。这是我了解一个歌手的方式,也是我补课青春的方式。

按照歌曲发布的时间,由远及近,我终于听到了《稻香》——这首我唯一主动去搜来听的歌。在那个没有版权意识的年代,我从网上下载了盗版,然后导入到mp3里。我听不清周杰伦含糊的吐字,也没办法对其中的乡间生活产生共情,我只清楚一件事:或许,我可以用这种方式,离他近一点——认真喜欢的第一个男生是杰迷,他在初一的文艺汇演上,唱了这首《稻香》。

就像大多数的校园故事一样,如今我们早就失去了联络,我很少会想起他,也几乎不提起他。

只是当这首歌前奏的虫鸣响起,我好像回到了十年前,那些单曲循环《稻香》的时候,那些悄悄在日记本里写下他名字的时候,那些鼓起勇气又慢慢泄气的时候。

我甚至有一点庆幸,这么晚才开始听周杰伦,这把我的青春期无形中拉长了一倍,或者说——我在这些对我而言几乎全部陌生的歌里,重新活了一遍。

@眠眠

8、《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我们没能在他状态最好的时候,

看上一场他的演唱会。

我上初中的时候,小县城的校园里刚开始流行mp3,周围所有人的耳机里都是周杰伦,班里最时髦的比赛是空耳猜《逆鳞》的歌词。为了显示自己不随大流,我从来不承认我是周杰伦的歌迷,但我无论如何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歌就是贯穿整个青春的BGM,躲都躲不开。

那时候我们假期唯一的娱乐是KTV,会特意点他的现场版,假装是在听演唱会,还会很中二地自己设计互动桥段,唱到“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的时候,集体对着空气点四下食指,再划一条线,然后笑作一团。大家对未来的想象里,不可缺少的一项是一起看周杰伦的演唱会。

2010年我刚上大学,有一天突然被周杰伦和蔡依林合唱《给我一首歌的时间》的视频刷屏。在那之前的好几年里,他们俩因为绯闻而互相避嫌,没有人能想到有生之年还会见证双J同台。据说彩排时蔡依林的部分是伴舞代替的,连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她要来。周杰伦唱完一遍副歌之后,从钢琴里抽出一支玫瑰,紧张得忘了拿话筒,又半路折返回去拿,然后说“下面有请特别来宾:蔡依林”,蔡依林从升降舞台升上来,现场的尖叫就没停过。有人说“蔡依林走向周杰伦的这几步,有我们整个青春那么长”。虽然听起来很矫情,但是想到当事人对过往纷纷扰扰的绯闻都释然了,的确有一代人互相陪伴着长大了的感觉。

2017年,我们一帮发小终于都工作了、有积蓄了,一起去工体看无与伦比演唱会,票是黄牛票,价格几乎翻了一倍,但大家都很投入,每个人都在脸上印了Jay的logo,穿了粉色的衣服,拿着粉色的荧光棒。然而开场之后,却发现,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嗨。他频繁带着小弟们出场,有时伴唱的声音甚至盖过了他本人,不时还有忘词和走音,音响效果也不是那么好。歌迷点歌环节,时间都被表白和段子占据了,可是我是来听歌的啊!走出工体,我们在人群里面面相觑,终于承认周杰伦已经成了一个怀旧符号,而不是还在活跃的偶像,很可惜,我们没能在他状态最好的时候,看上一场他的演唱会。

@壮壮

虽然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嫌弃新歌的平庸,但谁又能忍住不转发到朋友圈呢?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公号(ID:meirirenwu)

更多周杰伦专辑卖了多少钱一首(周杰伦卖出多少专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