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惊闻著名评论家李敖先生去世,作为李先生的读者,我内心深处深表遗憾,我也看到朋友圈到处都是对李敖先生去世消息的转发,这些转发还伴随着大家对先生的怀念和追忆,更有媒体用了惊悚的标题,来表达我们这个时代对失去李敖先生这位的学者的遗憾。
诚然一个杰出人物的离世,是我们整个时代的损失。然而,离世本身也有其价值。
诗人喜欢用死来实现诗歌的永生,前些天霍金的去世,让豆瓣的活跃度瞬间上升,一堆人跑到《时间简史》下面写评论和打分,以致于出版朋友和我吐槽,这几天该书的读者数远超正版销量的十几倍。吐槽归吐槽,耽误了大家装逼的兴趣,不是我的本愿。但是,我不得不说,李敖的死却是一件毫无力量的事情。
李敖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失去了对手和利用价值。或者说,伴随着时代的变化,李敖其实早就已经走远了。所以,今天纪念李敖,只能算是一种情怀,一种对过去曾相信民主自由这些简单概念的青春年少的一种自嘲。
就像“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一样,李敖的纪念也只是一种反应,李敖和他所对抗的时代,早已融为一体,成为历史尘埃的一部分。
李敖:一个为掩护 *** 分子而坐牢的出版人
这些年得益于李敖背后的媒体、政治力量、出版机构宣传,李敖的传播大都两个角度,一个是他是过去400年中国最大的批判家(说的鲁迅没活过一样),证据是他有近百本书被禁,还曾经因为得罪 *** *** ,进而入狱五年,出狱后女友带着女儿嫁了人。社会好黑暗,李敖好顽强。
另一个是他是一个风流才子,如他自己的出版物里写的那样,他有近20多个前女友,人生好不快哉,最后娶了台湾第一美女,体制内的名嘴兼大明星胡因梦,并被她搞的坐了牢,爱情里没有无辜者啊!
伟哉,悲情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平生两行泪,一为苍生,二为佳人。
然而,我要说这一切都是套路。
李敖这个人真实的样子却并非如此。当年他之所以坐牢,是因为李敖伤害了 *** 的统治利益,他帮助 *** 学者彭明敏(和郭倍宏一样,是 *** 的精神领袖)在从事反 *** 活动后,逃离台湾。颠覆国家罪,换那个国家都是重罪,他只判了五年, *** 事实上对他算是非常克制了。
至于爱情,他没被姑娘们视为渣男的代表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当年台湾作家们组局,想给他和三毛牵线,结果他不同意,赢不给三毛面子,理由就是三毛这个人眼里只有情爱,文章全是爱情这样的东西,李敖根本看不起这样的女人。我不知道这里头有多少容貌的因素,不过李敖先生决非情圣,这一点绝对不假。他的爱情是非,我就不多讨论了,大家自己看他的书,自然会有判断。
成就李敖的是两岸三地的传媒与政治格局
李敖有才能不假,但是成就他的,给他的再就业舞台的却是两岸三地的政治格局。 ***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放了党禁和媒禁,这直接带来了出版业的复兴和繁荣。任何守旧和固化的领域,一旦开放,就会迸发出惊人的潜力。
台湾岛内的百姓已经厌倦了电视上宋楚瑜那套的台湾读者,急需要新的面孔,新的声音。而台湾岛外媒体的眼中,他们希望能对接上新的渠道,进而获得更加多元的内容。李敖这样的批判家,他的东西角度新颖,文风犀利,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也迎合了党禁和媒禁开放后社会的思潮。与龙应台一样,他们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是那个时代的自媒体大v和意见领袖。加上李敖的传奇性和话题性,李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批判和讨论台湾政治的第一把交椅。
李敖更牛的地方在于他的转变和成熟。相比于那个私放政治犯,一心泡姑娘的李敖,后期的李敖实际上是一个媒体人,他抓住了走出台湾,迈向世界的机会,李敖过去本身只是一个本土大 v,但是外部媒体想要影响台湾,去拥抱他,就拥抱了流量来源。
凤凰的董事长王长乐选中李敖决非偶然,靠李敖,表达压抑们的精英的声音,进而找到精英读者,就是凤凰的市场策略。
如同90年代以后的龙应台一样,反思台湾已经不足已满足台湾地区老百姓的需要了,而已经把他们视为台湾异见分子的大陆 *** 和香港媒体,也需要李敖们生产更多的内容。这个时候,目睹大陆的崛起和台湾政治的变化,中国这块土地给了评论员和批判家们广阔的空间。李敖借助电视,完成了自己从传统纸媒评论员,向电视媒体人转变的惊险一跃,回报惊人。
龙应台开始反思大陆,用中国台湾的民主视角,来解构大陆的大国崛起。而李敖则借助 *** 领导的大陆的崛起,来批判台湾政权,尤其是 *** 统治时期的无能。两个人都在享受着香港和台湾地区言论自由的红利,以及各方给予的重视与便利,干着需要他们干的事情。
于是,凤凰给了李敖一个实事评论员的舞台,让他站在聚光灯下,和你分享历史、政治等领域的知识。他们都是市场的产物。是对过度集中的话语权的挑战和颠覆,这是他成功的秘密。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统治者与知识分子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平衡与默契。
中国自古就有道统和政统的分离,两者之间泾渭分明,唯二的通道,一个叫科举,另一个叫听闻(中国知识分子喜欢鼓励小朋友唱儿歌,表达对朝局的看法,进而让专门的官员听见,这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非洲小朋友在镜头前念广告的梗)。所以,庙堂上的事情,答案往往在江湖,江湖上的问题,往往又需要庙堂去解决。
李敖的远去:时代变了,意识形态的瓦解注定不是靠意识形态本身!
李敖失去话语权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知识不够了,也不是因为体力不支了。而是这样几个原因,这几个带来时代巨变的原因发生了根本变化。
1、新技术革命下,媒体并起,报人出生的李敖不复当年之勇。与金庸等人不同,李敖做平台一直鲜有成功的案例,他更适合被包装,推向市场。依靠王长乐的凤凰卫视,李敖被世界所了解,成为了华语世界的第一批评家。然而从2011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冲击传媒业,电视台,包括央视在内,每年的收视率,按30%的速度骤减,用户不看电视了。李敖的舞台还在,可是观众不见了,李敖被这个时代逼成了上一个时代的电视网红,90后不知道他是谁的很多,00后更是不看李敖这样的人在台前白话,事实上,如果要论知名度,更像阮次山的罗振宇绝对比李敖更加知名,虽然学养毫无可比性。
事实上李敖也试过转型,无奈身体和年龄的因素摆在那里,和优酷的合作并不成功,据说最高一期的内容也就百万出头,要知道当年什么都不是我的,做的内容都有20多万观看量,李敖绝对比我们这些人,厉害不是一点点,但是他属于上一个时代。
2、思想环境和舆论导向变了。香港的回归,让凤凰网有了更明确的倾向性,香港媒体的中立性被极大地削弱。阮次山比披着龙应台外衣的阮次山更受领导人的欢迎,这直接决定了电视台未来资源会流向那里。伴随着大陆的崛起,民族主义开始越来越强大,发生在港大怒怼龙应台的那件事情,本质上就是内地民众对社会批评的反击。国力的强大,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会要求更大的话语权,你如果不能站在民众中间,来感受大家的真实想法,你的言论就注定会被批评,不论你是什么权威,互联网用技术放大了个人的意志和能量,而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教育让人们拥有了更独立的思想。批判家在这个时代,注定要做好被批评的准备,这与你是谁无关。
而且意识形态的载体是人的思想,就如同台湾政治总是出很多让人看上去很傻的笑话一样,意识形态的瓦解从来都是首先从知识去贵族化开始的。打倒一种意识形态的从来都不是另一种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较量永远不会比真正革命家的较量惨烈。
消灭苏联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 *** 与特权。消灭贫穷的也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革开发的正确国策和实事求是的执政态度。
所以,用一种意识形态,批评另一种意识形态的游戏,最后都会毫无力量,变成了嚼剩下来的东西,大家要的是可行的方法和方向。
3、不再有趣,是一种罪!
束缚住李敖的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他不再有趣了。我已经说过了,李敖的形象如此鲜明,除了他本身的特质以外,也得益于背后的营销和宣传。李敖通俗地讲,就是一个政治上不妥协,独立思考的情圣,身上是灰色和粉红基调。
但是,这样一个性高度自由解放的时代,李敖的这点风流事,可能还不如一个 PUA的个人情史,论情史的复杂度,读我文字的各位看客,说不定远超李老师。
而政治讨论从来都不是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相比于讨论民主自由,不如八卦来的有趣,相比于讨论知识分子的命运,政治的走势,今天的年轻人,更关心今晚和谁一起吃鸡,明天的股市会不会被套牢,要卖多少虚拟币,才能买得起一套学区房。
我把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看一群大老爷们,勾心斗角。得了吧,我直接右上角。
李敖老师是属于他的时代的伟人,与发明了黄色新闻的普利策一样,必将永垂人类的史册,成为传播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的伟人和传奇,也将继续在粉丝和同仁的圈子里传播,直到世界末日,直到不再有人知道他是谁。
这个世界与我们都无关;
这个世界都与我们有关;
这个世界终将与我们无关;
至少今天这一刻,这个世界与李敖这个值得敬爱的老爷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