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等候多时,《天赐的声音》第三季终于开播。
目前才播出第一季,就收获了不少惊艳现场。
比如苏见信和张韶涵强强联手的《孤勇者》。
两个高音担当,二者合作气场无人能敌,气势磅礴,亢音高唱。
另一边周深和康姆士乐团,则是柔到极致。
一首《克卜勒》宛如温柔的刀子,直穿灵魂。
一首又一首好曲子,明明可以 *** 在屏幕前好好听歌,我的注意力却被几个乐评人给截胡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音综节目的看点不是站在台上表演的音乐人,而是坐在台下的指点江山的乐评人。
音乐节目设专业人士点评环节无可厚非,音乐人需要批评和建议。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每看到点评环节,大家总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嫌疑。
犹记得《天赐的声音》前两季的丁某人,要多毒舌就有多毒舌,动不动就怼哭歌手。
很难说这是精准扫射,还是炮弹群发。
再看新一季《天赐的声音》,依然保留了乐评人的点评环节,依然是正面开杠。
说实话,每每镜头转向乐评人,我都替台上的歌手捏一把汗。
不是语出惊人,就是语出伤人。
节目首秀,第一个挨刀的吉克隽逸。
作为选秀老人,这次她带新人希林娜依·高,一同出征。
当年李宗盛为林忆莲写下的《铿锵玫瑰》,在她们二人诠释下,呈现出另一种力量。
如果说林忆莲唱的是一朵坚强的玫瑰,那么吉克隽逸和希林娜依·高的这版,则是刚强的铁玫瑰。
一柔一刚,完全不同的感受。
但是到了乐评人点评环节,空气顿时凝固。
底下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我说点不好听的。”
她们这版充满力量、带刺的铁玫瑰,并没有获得乐评人的青睐。
声音鉴赏团的梁源老师觉得,她们这版太躁了,不足以展现女性的自信和力量。
接着,梁源老师开始回味起原版林忆莲的《铿锵玫瑰》。
“她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她不需要喊出来。"而吉克隽逸的自信是靠喊出来的。
并且他提出今天我们的音乐综艺舞台,不应该都是特别躁的。
他说的有道理吗?
当然有道理。
舞台嘛,不应该只有一种表达方式,有细腻的表达,也有高亢的气场。
至于他说的像林忆莲那种演唱方式,由内而外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
这个我不敢苟同。
听到这句话,犹如当年人们嚷嚷着小众即优质,大众即垃圾。
好的表达方式不应该只有一种,有的人适合细腻,有的人适合又酷又躁。
你又怎能用一种审美去要求一切,就像GAI所言:
“我们没有必要以自己的审美,去刻画每个人的审美。”
美怎能只有一种呢?
温婉女人的自信和酷炫女孩的自信,怎能是一种表达呢?
难道吉克隽逸这样的酷女孩,化身为小绵羊才是真正,由内而外的自信?
其实对吉克隽逸的点评,老师们已经算客气了,信和唐艺可就惨多了。
上一期节目,挨枪最多的就是他们。
唐艺是谁?
一个在网络平台坐拥三千万粉丝的网红,说实话如果不是《天赐的声音》我根本不认识她。
有一说一,这个现场确实不咋地。
唐艺的功底较弱,唱法也较为老套,从实力上来讲,苏见信一开唱,唐艺就被比了下来。
二人的演唱实力悬殊太大,对比太过明显,也导致在配合上不够完美。
届时,台下的评委可热闹了。
早已备好炮弹,时刻等待发射。
首先是一号“狙击手”:流水纪老师。
瞄准对象:苏见信。
一句话总结:"刚刚两位的表演,对我来说确实是一场折磨。”
为什么是折磨?
接着来点细节持续阻击。
“我非常不喜欢,在歌曲结束的时候,信在唐艺后面比了个v。"
"这个动作和这首歌的表达,有半毛钱关系吗?”
“完全垮掉。”
最后还搬出了古人云,来了句: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唱有唱相”。
虽然他这句话不无道理,但是咱不是点评现场麽?怎么就扯到台风了?
可以批评,可以提意见,但没必要高姿态地说教。
接下来二号“狙击手”,梁源老师。
瞄准对象:唐艺。
梁老师觉得唐艺拥三千万粉丝,并不是她的成绩,不过是通过一些套路博取眼球,获取了一些流量而已。
其实画外音就是,你看你唱的啥玩意儿,先提高提高你的能力再来谈你有多少粉丝。
揪着这三千万粉丝,唐艺一下子僵住了,无奈怼道:
“老师,说一下我这唱歌吧。”
“咱们不说这没用的,对吧。”
从提高审美和行业角度来说,梁老师这番发言句句箴言。
毕竟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年代,好音乐难寻觅,他希望每个音乐从业者对得起自己的流量价值,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这没毛病。
但是他说话的方式,很不尊重人。
论审美和音乐素养,梁老师自然站在一定高度,但也没必要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
这对于网红出身的唐艺来说,有点被俯视的意思。
毕竟每个人的出身和经历不同,在音乐这条路上的感悟也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
你不能因为自己站在了罗马,就去以自己的思维去要求,被底层思维困住的普通百姓。
唐艺确实是个网红,她靠流量赚钱,但你不能否定一个普通人的梦想。
这里,我比较认同Gai的这段话:
“你试想一下,你从一个草根,突然拥有了三千万歌迷,你会第一时间想到,我要去改变华语乐坛吗?”
再回到现场本身,这个节目,能不能有批评。
当然能。
这是乐评人的作用,他们敢于提意见才能推动行业前进。
看了这一期的点评,我想大家之所以会觉得有些不适,不是因为这些批评和建议,而是点评之人,他们忘了两个字:
“尊重”。
梁源老师后来在微博长篇大论,一番看似有道理的言论中,满屏高姿态,看不到最起码的尊重。
“像唐艺这样的歌手38岁了,不年轻了。就别谈什么拔苗助长了。那还是苗么。”第一句话就让人感觉不适。
这段话是在侮辱梦想。
别说38岁,即使68岁梦想依旧可以发芽。
其实,他的言论大方向没毛病。
作为一个理想崇高的音乐从业者,梁老师资历丰富、审美前卫并且心系乐坛,每一句话都是站在音乐行业的大前提下,苦口婆心。
这也是乐评人的初衷。
音综节目也好,现场也罢,以多元化、包容的角度去碰撞出更有意思的观点,才能推动音乐大环境的进步。
人人都有自己的审美,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见。
大家都去捧臭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