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1984年春晚歌曲集锦(1984春晚百度百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1984年春晚歌曲集锦(1984春晚百度百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1984年春晚歌曲集锦(1984春晚百度百科)

这一年的关键词是:命运。

“如果说,1983年是春节晚会的一个良好开端,那么,1984年就是春节晚会大获成功的一年了,并从此奠定了春节晚会的崇高地位……”——梁左

春晚毕竟是“联欢”,并不能全面透视社会变化。比如说,要是大过年的播报这一年的“严打”成果,不成了给大家添堵吗?可是在万象更新的时代大背景下,“创新”、“突破”,仍然是这台晚会遮都遮不住的灵魂:小品诞生了,经典歌曲一箩筐,各方面尺度的突破更是相当可观。

仅仅一年,晚会上的服装就从70年代风变成了80年代风,较之上年的一片蓝灰黑,明显鲜亮了许多。这固然是主创们胆子大了,也不乏人们日常服装正在快速变化的因素。

那是一个生活形态以火箭速度变化的年代。

人人都在选择,不同的选择又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有些人这时尚未出名,比如表演哑剧《淋浴》的游本昌,要在一年多以后,他才凭电视剧《济公》风靡全国。

有些人红了又没了,比如少林寺海灯法师,他是唯一留下过“二指禅”录像的人,但后来被人指为骗子,于是在央视DVD里“掐了没播”。

有些人本以为已经站在了人生巅峰,却不知道其实只是半山腰。比如被天津歌唱家于淑珍在唱歌前感恩“让我们天津人喝上甜水了!”时起身的天津市长。

有些人本以为只是唱了一首能红一阵的歌,却不知道直到2017年还会被新的观众听到——就是这一年,李谷一第一次在春晚上演唱了《难忘今宵》。

有些人只能选择硬着头皮上。

晚会上,宋世雄解说了一场前世界冠军李富荣和张燮林的乒乓球表演。这个节目的分量也许要超过春晚所有体育节目之和。掩饰着不安的李富荣,即将率队出征中国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刚刚开放的中国人,对体育成绩有着远高于现在的重视。既然夺得世界冠军的女排会被捧为“民族英雄”,那如果你出去丢人现眼,同样的力量就可以把你踩进地狱。

他们那全无底气的表情和语气恐怕还并不仅仅源于害怕成绩不佳——要知道,这是在美国举行的赛事啊!为报复北约因阿富汗问题 *** 莫斯科奥运会,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几乎都没有参加本次奥运会。只有我们愣是以“发扬体育精神”为口号,在四年前 *** 苏修后,坚决向着资本主义头子美国靠过去了。

虽说参赛是国家定的,但强大的舆论惯性,恐怕仍然会给李富荣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出个叛逃的怎么办?丢人丢到美国去怎么办?成了替罪羊怎么办?

这时他们还不敢想象半年后的荣耀。虽然有诸多体育强国未参赛的因素,但中国代表团确实首次参赛就取得金牌榜第四名,他们成了英雄。

有些人选择了走,有些人选择了留,还有些人选择了来。

想来当年活生生的香港人确实是个稀罕物,更何况歌中充满民族认同,于是身为业余歌手的张明敏靠一首《我的中国心》成为了举国皆知的明星。其实参加晚会的主持人香港人陈思思,台湾人黄阿原,香港歌手奚秀兰等,本来都比他的名气要大得多。

但作为港台艺人,这并不一定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去年在不知情状况下参加了春晚的的香港人梁家辉,因为在大陆拍摄电影后拒绝声明划清界线,被台湾当局全线封杀,潦倒数年。

有不怕的。

黄阿原当时已经得过了“金钟奖”,曾是“文化管理局”局长宋楚瑜的红人,不过这次来完全是"起义"或"通匪"——看在谁口中了。他是一直向往大陆,假借去美国进修才“叛逃”过来,在很多年之内,全家都在台湾的他是再也回不去了。

然而事实证明,张明敏、黄阿原们都做了明智的选择。

陈思思(2007年去世)是“长城三公主”之一,与夏梦(金庸梦中情人)齐名。

香港歌手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是当时春晚少有的带伴舞唱歌。而大多数歌曲还是特站有站相的严肃样子,比如当时一脸婴儿肥的殷秀梅演唱了《幸福在哪里》和《党啊,亲爱的妈妈》。

回想一下当时那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意识形态,你就知道在春晚让台湾人黄阿原主持有奖 *** 节目,是多大胆的突破了。

不信吗?请听听沈晓岑的《请到天涯海角来》。现在听来活泼健康甚至直冒傻气的一首歌,当时顶着被批评为“精神污染”的风险上晚会,而且晚会后也确实被有些人批判了一番。

也正因此,狡猾的晚会主创们又安排她唱了一首根正苗红的《妈妈教我一支歌》——我们可没有忽视教育意义!同理,另一位青年偶像朱明瑛,唱了《大海啊故乡》(红歌),《回娘家》(流行歌)。

几年后,沈晓岑出国“留学”。朱明瑛也和她做了一样选择。做同样选择的还有在1985年春晚“惹事”的影星陈冲等大批明星。但他们并不是特立独行放着大好星途不要,“出国”是当时大批“有本事人”追寻的目标。

不管几十年后他们在参加访谈节目时有如何豁达的说法,事实就是,她们绝对错过了中国三十年奇迹发展的红利。而当时留下的蒋大为,殷秀梅甚至刘晓庆们,不管遭遇了什么波折,基本已经功成名就,被封为“艺术家”了。

很多年后,不知她们是否羡慕留在了国内的人呢?

谩骂,嘲笑,惋惜,羡慕,其实都和默默搬砖讨生活的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历史的车轮在缓慢而坚定地转动,我们只是静静地看着。

哦不,随着。

有些人选择了主动往前闯。

是的,这是“喜剧小品”诞生的一年。还有头发的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出现在了春晚,表演了《吃面条》。

虽然会有怀旧的美感,但如果把整场晚会不点快进地看下来,缓慢的节奏,陌生的热点,审美早就改变了的现在观众,八成会打瞌睡。

只有横空出世的《吃面条》,把现代感推进了至少十年!

比起上年的《吃鸡》、《逛厂甸》,《吃面条》毫不端架子,直奔搞笑而去,节奏之明快,即使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

《吃鸡》们还是有喜剧因素的话剧表演,而《吃面条》的核心是喜剧,只是用了话剧表演的手法。

无论节奏还是价值取向,这是不折不扣的全新事物,这是第一个现在意义上的“喜剧小品”。

不光超越了近亲,它甚至它超越了时代。

同样是经典节目的《宇宙牌香烟》——谁有本事用普通话念这五个字?在当时已经非常超前了,用传统相声的“贯口”表现新内容,甚至提出了集纪念卡的创意——吃过小浣熊干脆面吗?但放到今天首播,恐怕效果会大打折扣。

(马季成了唯一一个在春晚上抽过烟的人)

这么说吧,你让一个00后看这两个节目。《宇宙牌香烟》会让他全方位大惑不解:推销员居然 *** 西服?电报挂号是什么鬼?而不提前说,他未必能看出《吃面条》来自三十年前:它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把握住了更典型的母题——这就是三十年后依然火热的选秀啊!

当然,陈佩斯那句“我想出名”引来哄堂大笑,仍然会让年轻人懵逼:想出名怎么了?拍电影还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

姜昆在介绍袁阔成时说“观众朋友们一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今天终于是见到了”。可见直到这时,广播仍然尚有和电视一拼的影响力。

但在陈佩斯朱时茂身上,观众们新鲜地看到了另一种搞笑:用肢体语言。而正是这一点,奠定了未来“喜剧小品”的基调。

这有什么好处?南方人看得懂啊!

直到很多年以后,赵本山风格的转变,才使小品的定义再次进行了微调。

小品的时代,就随着陈朱这两张脸带给观众的哈哈大笑中,开始了。

————————

(1)用《我爱我家》当背景,回顾90年代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拙作《当明天成为昨天——“我家”冷暖二十年》(上)电子书已出版,谢谢关注 - 撕裂与抚摸——“我家”的二十年往事 - 知乎专栏,此为各渠道链接。

(2)文章最终版收入专栏

相关系列:

1983年:知乎专栏

1984年:https://zhuanlan.zhihu.com/p/25111353

1985年:知乎专栏

1986年:知乎专栏

1987(上):

知乎专栏

更多1984年春晚歌曲集锦(1984春晚百度百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