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紫禁城作为清王朝统治者的居所和国家权力中心,在长期的医疗保健活动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医药空间。清宫中有设置健全的医疗机构,汇集医术高明的御医,使用全国乃至域外的道地药材和优良成药,配备精良的各种医疗器具,沿用或独创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利用全国的资源提供医疗服务。医药文物是故宫博物院众多收藏中富有特色的门类,是清代宫廷医事活动重要的实物遗存。故宫博物院收藏医药文物共3000多件,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药具、档案、药方、仿单等五大类别。故宫博物院在永和宫正殿和后殿,推出“诚慎仁术——清宫医药文物展”,以飨大众。该展览为常设展“御医药馆”,自2021年2月10日起对公众开放。本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预约故宫博物院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
本展览遴选的文物,既有道地的中药药材,又有精心炮制的中成药,还有来自异域的外国药物,以及种类多样的医疗保健器具和各种名目的档案簿册。通过这些文物,可以揭示清宫医疗的历史状况,进而窥见清代宫廷生活之一斑。
展览共分四个单元, *** 文物83件、复制品7件。
第一单元“清宫药房景象”。清宫中药房众多,除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御药房外,还有冠以宫殿名称的各药房。本单元展示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大药袋、永和宫药房匾额等文物,再现清宫药房景观。
第二单元“太医院和御药房”。医院和御药房是清代两个重要的医疗机构,二者依照不同的职掌,各司其职,为皇帝、后妃等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本单元通过太医院、御药房两个医疗机构的官印,讲述二者的职掌与关系。
第三单元“存诚慎药性——药材与药具”。本单元分为“药香氤氲”“药具琳琅”两个部分,遴选道地药材、中成药、西洋药物,以及不同材质、用途的医药器具,呈现清宫药物之大要和清宫药具的琳琅满目。清宫所用的药物以中药药材和中成药为主,同时兼及外国药物,中成药的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锭,在清宫一应俱全;清宫药具材质多样,用途各异,有的用来炮制、盛放药物,有的用来诊治疾病和医疗保健,或用来进行医学教育。
第四单元“调方最近情——档案存真”。御医为帝后、妃嫔等诊视病情的情况,登录在各种进药底簿里和药方上。本单元展出的这些簿册和药方是御医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
展览在永和宫正殿和后殿,为常设展“御医药馆”
男性人体解剖模型
清末,通高97.5厘米,肩宽29.5厘米,腿长47厘米
模型胸部和身体的左半边没有皮肤覆盖,显示出肌肉组织及血管。双臂及双腿可拆卸,头盖骨、胸部可打开。打开头盖骨,可取出脑组织。揭开胸部,每件脏器均可单独取出。模型上标注:“上海棋盘街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教育用品制造所”。
商务印书馆最初只是一个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1901年发展成为有限公司。除了出版书刊,该馆还实行多种经营,设立博物部,制作标本模型等。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教育走向繁荣,但与教育相关的仪器标本等却依赖于国外进口,有鉴于此,商务印书馆制造出适合中国教育标准的教具,医学解剖模型便是这一时期的产品。
太医院针灸铜人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明万历,高94.5厘米 横78.8厘米 纵57厘米
柜四面平式,对开柜门,柜门下接三个明抽屉。柜内为抽屉架:中心为八方转动式抽屉,上下安架,每面十个,两侧又各有一列十个抽屉。每个抽屉内分三格,盛放不同药物。本药柜可盛放药品达一百四十种。屉面上有涂金名签,标明每种药物的名称。药柜通体黑漆描金,外部以龙纹装饰为主,柜门内侧则描绘花卉图案。药柜背面有泥金填刻楷书“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款。
太医院印
清,高10.6厘米 印面7.6厘米
铜,柱钮。印文为满汉文“太医院印”四字,阳文钟鼎篆。印面有阳线宽边框。印台有满汉文刻款:“太医院印。礼部造。乾隆拾肆年正月 日造。乾字壹千捌百叁拾壹号”。
太医院之称始于金代。自金以降,元、明、清三朝相沿。清代太医院是主管全国医疗事务的国家机关,虽不是专为清宫而设,但却在清宫的医事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首要任务是为宫廷服务,保证帝后圣躬康豫。太医院医官各以所业专科,在宫内各处轮值诊视疾病。
麝香
清,高15.5厘米 长33.5厘米 宽29厘米
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是鹿科动物成年雄性香囊中干燥分泌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解毒的功能。
作为贡品的麝香在包装上极尽巧思。麝香包装共3层。最外层是长方形木箱,箱上拴小木牌,上书“麝香二银瓶”。中层是长方形提箱,箱内外均裱糊黄色绫子。箱盖设计成抽拉式。提起抽拉盖,首先看见的是一层黄绫面挡板,移开挡板,可见箱内依银瓶大小挖两个凹槽,槽内放置用黄纸包裹着的方形银盒。最里层是装有麝香的银瓶。
不知道这些珍贵的御药还能不能用
最吸引眼球的,应该就是后殿展出的御医为老佛爷、帝后等诊视病情的药方。
给皇帝的药方,但专家也不知道是哪个皇帝的了。
皇后药方
只有这个才能很清晰的知道是慈禧太后老佛爷的药方。“人参健脾丸”,这个药方要是到了商家手里,怎么也是个无价之宝吧,拿到民间开个药铺专门卖“慈禧御用养生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