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消息,中国 *** 党员、我国著名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德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9月5日10时34分,在武汉不幸逝世,享年78岁。
李德群(资料图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曾当农工、干过工人,33岁回归校园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李德群生于1945年8月,江苏省泰县人,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冶金系。据荆楚网报道,毕业后的李德群分配到宁夏灵武农场当农工。“当时我的心理有很大的落差,但去了却发现农民工人对我都非常友善。”在那里,李德群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做了很多工作,改善了农工的处境,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
随后,在湖北潜江,李德群又当了5年工人。在短短三年里,他把一个很落后的农机厂改造成一个比较先进的环保设备厂。“有了那个十年,经过人生的跌宕起伏,让我学会了处境在艰苦也能努力克服,其实通过艰苦环境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1978年,李德群收到华中工学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进入华工后,我才有可能真正开始学术研究。”当时他的导师肖景容教授结合学科前沿和实际需要,为李德群确定了塑料注射成形模拟的研究方向。
1981年硕士毕业后,李德群留校任教,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1年晋升教授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1986年,李德群在导师肖景容教授的安排下,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李德群全身心投入注塑成形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并为美国AC-Tech公司开发出商品化二维冷却系统分析软件,并随即收到了留美工作的橄榄枝,其薪酬相比国内当时的月工资而言,是一笔天文数字,他谢绝了美方工作的邀请,毅然选择回国,响应导师肖教授“在华中大建立一支从事塑料成形模具技术研究在内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的号召,抱着“通过拼搏可以缩短差距,甚至超越国际一流水平”的坚强信念,返回祖国,回到母校参与筹建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开创数字化材料成形研究的新方向。
面向国家需求,李德群推动国产自主研发的材料成形模拟系列软件从无到有。彼时,国内的注塑成形技术尚不过关,生产过程不仅费料,产品次品率也很高,大量的成形模具依赖进口,国家急需改变在这一领域落后于人的窘境。李德群意识到,要想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只有一个选择:“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明确了目标,李德群率领华中大注塑成形课题组着手攻关,“我们必须研发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注塑成形模拟软件”。20世纪90年代初,课题组自主研发出华塑CAE,我国终于能自主生产出更精密而经济的塑料制品,该软件成为我国材料成形模拟领域的知名品牌之一,这项成果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第一目标。
2005年,李德群将目光投到成形装备智能制造方向上。我国塑料注射机保有量达100万台,传统技术普遍陈旧,无法实现能量按需供给与精确控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难以保障。李德群认为,对于如此量大面广的行业,一旦做出技术创新,其产生的价值将不可 *** 。
李德群在成形模拟的基础上将工艺参数自动设置、自适应注射等智能技术应用到注射机上,提出了在线反演的注射速度平滑优化、工艺曲线的二级闭环控制等方法,成功开发出智能型注射机。
经国家权威机构测试,所开发的智能型注射机能耗低于我国及欧洲最高能耗标准,响应时间、位置精度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著提高了注塑产品的重复精度、良品比例和生产自动化程度。
一门三院士,均放弃国外发展机会,归国科研
据《现代快报》报道,李德群的两位堂哥李德仁和李德毅,均是院士。其中,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料院士”,李德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兄弟三人均有留学海外的经历,但都放弃国外发展机会,归国科研。
三兄弟的高祖父李承霖,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状元。据介绍,李德群的父辈有兄弟11人,李德仁和李德毅的父亲排行老四,李德群的父亲排行老五。
在李氏旧居的厅堂上,悬挂着他们的曾祖父李贞发手书于1890年的李氏家训: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弦歌雅乐、翰墨传香、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和亲睦邻、扶幼尊长、敬德修业、发愤图强、女红针黹、娴淑贤良、诗书共读、兰桂齐芳、扶贫济困、造福一方、克勤克俭、家道隆昌。
“材料要成形,学生更要成才”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报道,“亦师亦友”是学生们对李德群师生关系的描述。过去交通不便,很多学生春节不能回家,李德群都邀请他们来家里团年,他不仅关心学业,还细心问候生活,对同学来说,李德群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师长,更是志趣相投无话不谈的朋友。
据介绍,李德群成为教师的第一堂课也面临过出勤率不到一半的尴尬境况,他恳请每一位到场同学给缺席的同学传达自己的要求,希望大家都来上专业课,“给李老师一个鼓励”。同时,他尝试改变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探索从叙述性转变为启发性的讲授方法,用增加课堂交流和互动的方式调动学习兴趣,学生的出勤率直线上升。
“材料要成形,学生更要成才。”李德群说,这是他不变的师者初心。
三十余年,李德群领衔开创的数字化材料成形方向,不仅致力于解决国家在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更逐渐形成了一支将“以德为先”作为团队文化传承,爱党爱国、品行兼优的数字化材料成形教师队伍。在文化氛围熏陶下,团队涌现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樊自田等一批优秀教师,先后获校伯乐奖、三育人奖、师德先进个人等14人次,他们践行“勤奋求是、团结创新、笃行有为”的家国情怀,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与国家级精品课程,编著出版教材59部,团队作为主力支持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连续5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第一。2022年,这支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
据荆楚网报道,李德群曾给年轻学者提出4个建议,一要有很好的目标,如果没有人生的目标,条件再好也很难做出成绩,对自己的成长要有规划目标,这样才有动力;二要一步一个脚印在学术上打下坚实基础;三、多实践应用,才能在适合的场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去年11月,李德群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本科生新生讲授了一堂思政课。他回顾了自己在中小学时期不甘落后、勤奋学习、不断向上的过程。他认为自己长期坚持的课外阅读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进一步明确了人生的追求,由一个仅热爱体育的朦胧少年开始喜欢作文,进而又迷恋上“数理化”,高中毕业时他是全校6位考取清华大学的一员。
李德群讲述了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学习经历。勉励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要培养和提高五项关键能力,即做人的能力、求知的能力、做事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健身的能力。回忆起自己在华中工学院的研究生学习经历,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迎难而上,敢于创新,不畏挫折。介绍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后,李德群勉励同学们要胸怀大志,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努力成才,报效祖国。
李德群说:“我个人的作用有限,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感谢党的正确领导,感谢我们的新时代。”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官网 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荆楚网 《现代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