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18-05-21 18:0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赵成功 通讯员 胡志祥
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光辉历程——中国梦·红色足迹”大型主题展览在温州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红色题材纪念钟表仪式同时举行。仪式上,温州钟表世家陈强达、陈瑞祥父子正式将他们收藏和修复的三件红色题材纪念钟表,移交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接钟仪式
今年5月7日,国家博物馆正式向温州市委宣传部发函,希望能将陈氏父子收藏修复的三件藏品,征集入国家博物馆。据陈瑞祥介绍,这三件收藏品为1971年山东烟台钟表厂为纪念中国 *** 成立50周年特别制作的纪念座钟“红船精神”,1959年公私合营烟台造钟厂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特别制作的纪念座钟“民族大团结”,以及为了纪念1960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而问世的“新安江水库”。这三件红色题材纪念钟表将被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用于展示和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社会生活发展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1971年中国 *** 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座钟。(红船精神纪念座钟)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纪念座钟(公私合营纪念座钟)
1960年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建成纪念座钟(新安江水库纪念座钟)
“这三件具有时代纪念意义的红色题材老钟表能够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是对我们一家三代人坚持钟表文化的最好褒奖。”陈瑞祥说,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合并组建以来,首次为了收录藏品专程多次赶赴温州接洽,他感到特别荣幸。
陈家是温州的钟表世家,从陈瑞祥的爷爷陈家隆起,他们就开始了钟表收藏修复,陈强达是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入选“浙江工匠”的修表大师、非遗文化传承人,技艺闻名国内外;陈瑞祥是“首届温州市十大青年工匠”之一、著名的钟表收藏家。在陈家一代代人的传承之下,家族收藏修复了三千多台各式老钟和一千多只名贵腕表。
陈家的修钟表史,从一家位于温州市区解放街的钟表维修店开始,到成立强达钟表文化中心,到了陈瑞祥这一代,致力于古董钟表修复研究和钟表文化传播工作,从一门手艺提升到了文化传播,没有深沉的热爱和高超的技艺,是做不到的。
温商回归投身钟表文化产业
陈强达(右)和陈瑞祥(左)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陈瑞祥身上的温商基因让他直接去了义乌经商,做着饰品生意,企业做的很好。2008年,他代表父亲去香港参加钟表研讨会,他一下子被钟表文化吸引了,决定回归温州投身钟表文化产业。
陈瑞祥回忆说:“在研讨会上被问到是哪里人,我回答说是温州人。那时香港人对温州人的印象是,温州人只是有钱,但并不了解钟表文化。因为我从小接触钟表,所以当时我就想回温投身钟表文化产业,证明温州人并不是不懂钟表。”
回到温州后,陈瑞祥开始接手父亲的传统生意。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扩大解放街的店铺,把维修技术传承下去。
2013年起,他协助父亲陈强达在原先店铺的基础上,申报成立温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陈瑞祥的努力下,2015年9月10日,温州强达钟表文化中心在温州鹿城广场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工作室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
强达钟表文化中心分上下两层,一层是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当代现代经典名表的交流区,沿着代表一天时间的二十四步时光梯上去的二层展出了一百多件古董钟表,涵盖从原始日晷沙漏到古董机械钟、怀表,再到近代表,展现手表的五大复杂功能、工艺,即自鸣、三问、陀飞轮、万年历、双追针。这在国内私人收藏展示中还是首例。
中心展示品中有许多珍贵的收藏如:十八世纪法国吉他形芝麻链怀表、十八世纪名师制作的珠口珐琅芝麻链怀表、十九世纪中期鎏金宝石花篮钟、十九世纪麦森古董瓷器钟、1878年百达翡丽大全套三问怀表、1898年三锤三问大小自鸣怀表、1901年三重复杂功能怀表,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陈瑞祥觉得,他们父子互相影响,“我父亲以技术为主,只专注修表一件事,他的阵地是老城区解放街的维修中心。我不仅要做技术,还要拓展钟表文化和市场,我的阵地是瓯江路的强达钟表文化中心。我们有各自的领域和专攻,都无法被取代。”
从“匠人”到钟表文化“领路人”
强达钟表文化中心一角
随着强达钟表文化中心的成立和运营,陈瑞祥开始系统全面地推广钟表的收藏、修复和品鉴。
他发起“走进钟表世界”公益活动,举办公益讲座数十次,向近万人传播钟表技能和知识。在2016年、2017年举行的两次中国钟表维修师交流联谊大会上,陈瑞祥都做了主题演讲,与全国的钟表维修技师分享技术经验和研究成果。
2017年,他将温州的钟表文化带到江山市博物馆展出两个月,使钟表文化在浙江省得到广泛传播。
在对国外钟表文化研究逐渐深入后,如何挖掘并传播国内自身的钟表文化,是陈瑞祥一直以来的心愿。
在原有的展览基础上,经过团队历时三年的努力,由陈强达和陈瑞祥父子修复完成的“时光的印记”钟表展在2018年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上首次与公众见面。
闻名全球的国宝级钟表修复大师、故宫博物院钟表研究所的王津闻讯特地从北京赶来,参加陈瑞祥举办的钟表展,和陈氏父子交流钟表修复收藏的心得,在看完展览后,王津动容地对记者说,像陈氏父子这样的出自民间匠人大师是很难得的,故宫的馆藏以明清的古董钟表为主,而陈瑞祥收集的近现代钟表,则填补了国内的近现代收藏的空白,以个人之力为国为民收藏钟表,是泽被后世的好事,精神难能可贵。
陈瑞祥(右一)向故宫大师王津(左一)介绍钟表
在温州这座城市里,走出了不少享誉全球、敢为天下先的知名温商,而在当下资本和风口助推下,更有不少青年创业者带着与身俱来的创业基因,仿佛在一夜之间创业成功,创造了令人艳羡的财富体量。
但对于80后陈瑞祥来说,同样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了不少财富的他,似乎并不在意财富的积累,而是将自己的一切资源,投入到他热爱的钟表文化当中。
从陈瑞祥祖父陈家隆收藏的“请用国货”座钟开始,到其父亲陈强达数十年执着专注钟表技艺,再到陈瑞祥不遗余力地传承发扬钟表文化,三代人的努力,早已让原本只是记录时间的仪器,拥有了在他们各自心中的特殊含义。
就像他自己在“时间的印记”展览的开栏语中写道的:“一件钟表就是一部历史,是匠造和艺术的精华。”
匠人匠心,莫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