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年底了,大家都在评先进。
老郑写了一年的杭州和西湖,也想评一评,评一个”西湖功名榜“。
千百年来,为杭州西湖做过贡献的人,有不少,排个“百人名人榜”,也没问题。
但我们要精简,要缩小范围,仅限能吏,那就选6位吧。
第一名:汉朝的华信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杭州西湖首功之人,是两千年前的一位小官》。
说他是第一功臣,确实不虚,因为没有华信,就没有西湖。
他在今天西湖的东岸筑海塘,使钱塘江与西湖彻底相隔。
但直到现在,依然很少有人知道汉朝的华信,很少有人赞美他。
我分析原因有以下三个:
1、对西湖的形成有不同的看法,明清时期认为,西湖与钱塘江从来就是分割的。不关华信什么事。
2、认为西湖自动会与钱塘分离,没有华信,西湖也会自然形成,晚一点而已。
3、官职低微,筑塘的手段不上台面,忽东忽西,有欺骗民众之嫌。
但是评价一个人,要看做事的实际效果的,华信筑塘,让杭州提前1000年形成都邑,这个功绩还不大吗?要等自然来造成,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啊。
没有华信筑塘,后面的五个有功之人也无从说起。
所以老郑以为,西湖的第一功非华信不可,也不能被人们遗忘。
第二名第三名:白居易、苏轼
白居易、苏轼当然是公认的对西湖有很大贡献的两位市长。
老郑写了好多关于他们俩的文章了,美景是离不来文人雅士提携的。
华章叠出,不仅令西湖闻名天下,更促进了西湖从自然美向人文美转化。
首先是白居易,堪称是西湖的伯乐。
他几乎是第一个发现和赞美了西湖的美,并且是命名了西湖。
《西湖游览志余》卷24说:“西湖巨丽,唐初未闻也。……白乐天搜奇索隐,江山风月,或属品题,而佳境弥章。”
其次是苏东坡,进一步讴歌了西湖。
他曾经做过杭州、惠州、颍州的地方官,这三个地方都有西湖,
然而,他在杭州西湖边,留下的诗篇最多。
他用才情告诉你,“天下西湖三十六,杭州西湖甲天下”。
两位大文豪为西湖留下白堤和苏堤两大遗迹,足以让杭州人,赞颂千年。
杭州人为什么那么乐意赞美他们?
我想,原因之一,是这两位大文豪的名气,远在西湖之上,
而西湖借他们的光出位,屡试不爽,乐此不疲。
第四名第五名:吴越钱氏、南宋赵氏
吴越钱氏、南宋赵氏,这不是具体的两个人,而是两个朝代的统治人。
在帝王将相主导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作用,是巨大的。
对西湖的贡献,也是无可比拟的。
在作为吴越、南宋都城的时期,西湖自然得到了非常的重视。
今天西湖边的大多数文物古迹来源于五代吴越,钱王三代对西湖的经营可谓不遗余力,且三筑其城,功在千秋万代!
南宋的文物古迹虽然在地下,在湖底。
但按史料来分析,西湖的繁华,在南宋就是一个顶峰。
西湖十景就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出道就是巅峰。
之后评的各种新十景,三十景,全是东施效颦。
有个意大利人跑到杭州一看都惊呆了。
那时候的地球上,没有比杭州更繁华的地方了。
若是当年凤凰山下的大内皇城没有被烧毁,杭城的古都地位,可能超过南京。
若能保持到现在,根本不需要提“建设世界名城”的口号,因为杭州本来就是世界名城。
第六名:大明的杨孟瑛
杨孟瑛的伟大,是在西湖快要完蛋的时候,挽救了她。
西湖在南宋灭亡以后,被标上“玩物丧志”的标签。
从元朝到明朝前期,西湖的面积不断萎缩,许多地方被私人霸占,变成了农田鱼塘。
可能很多人不会想到,西湖到了明代后期,差不多成了西溪湿地那样的地貌了。
当时苏堤以西已没有湖,如再不治理,西湖定会变成像“华家池”一样的大池塘。
更令人头疼的是,霸占西湖的大多是些有势力者,积弊很深,不少来杭的地方官想治理也治理不了,可谓困难重重。
一直到武宗正德年间,才来了位敢作敢为的郡守杨孟瑛,他力排阻力,在获得朝廷同意后,以雷霆的手段,恢复了西湖原貌。
并在苏堤之西再筑长堤六桥,这就是今天西湖的杨公堤。
令人唏嘘的是,清廉的杨孟瑛恢复西湖不久,因得罪朝中弄权者,被罢了官。
但是老郑认为,站在西湖的角度,杨孟瑛的大功劳绝不在白居易、苏东坡之下。
今天西湖有白、苏、杨三堤,就是最令人欣慰的褒扬。
后记
以上六位,贡献就不分大小了,排名以出生先后为准。
如果要排二十位的话,我觉得唐初的李泌,以及当代的王书记,都是可以排上名的。
朋友们,你有没有补充?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