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伯克利大学研究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伯克利大学研究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伯克利大学研究生)

本文转载自AdmitWrite留学平台。我个人感觉这是一篇比较高质量的文章,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留学申请的很多步骤以及要点。

之所以对这个机构有印象是因为没申请学校的时候很多人是会找留学机构的。我当时找机构的时候就是比来比去,想找一个性价比最好的。我的预期是2万RMB左右解决,这个价格在一堆中介里面是比较低的了,所以我不太确定能找到。不过好在这样的机构还是有的,我当时找了一个叫admitwrite的留学机构,全套申请18000RMB多(北美地区,6所学校,加学校要加钱),对我来说刚好合适。

但——我要说的是,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看服务质量!!!毕竟申请上钱才不算白花!!!所以我其实看了价格还是犹豫了半天,主要是想了解他们的申请服务质量怎么样。当然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这个机构,体验也比较满意(想去的学校只有一个没申请到)。如果大家非常在意性价比的话,不妨尝试一下。

我稍微补充说下他们的特色的吧。他们的服务主要有全套申请(就是包含申请全程)、单项文书和多项文书等几种。

第一,名校留学背景的申请导师。导师就是帮你做申请,写和修改文书的那个人。我当时的导师就是USC的一个学长。

第二,相同专业匹配。意思是给你安排的导师跟你专业是相同的(有时候是相近的,尤其如果你有转专业想法的话)。

第三,线上的。这个就不多说了,我当时也看过其他一些线上的机构,相较之下觉得还是admitwrite这个好一点。线上的好处其实也就是价格更低一些,毕竟线上成本低。

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本期我们Admitwrite留学平台邀请了来自伯克利PhD魏学长来跟大家分享申请美国美国留学的整体规划。

导师背景

Bachelor

学校:清华大学

专业:Chemistry and Biology、Management双学位

Ph.D.

学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专业:Chemistry

本科期间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Tetrahedron上发表学术论文,斩获多所美国名校包括UC Berkeley, Northwestern, UCSD, Duke, Purdue等全奖offer,目前UC Berkeley化学专业博士在读,对化学、材料、生物等理科专业申请十分熟悉。

文章目录:

一、申请目标

二、申请要素

三、申请结果

四、时间规划

五、Q&A

一、申请目标

1、学位类型

1)博士:以研究为主

博士的培养计划其实是5-7年内培养学生做研究、做教授,所以PhD阶段的任务就是做科研,而且不用去找实习。

2)科研型硕士:录取之后能顺利的学习

科研型硕士人数是比较少的,一般只占硕士的10%左右。

比如说有些学校的CS、CE或者是一些学校的机械方向,这些方向是不允许本科生直接申请博士的,所以你只能先申请这些项目的硕士,安安心心的做两年科研之后再转为博士。

这种学术类硕士和申请博士的方法是一样的,录取标准也一样的,都是由教授审材料。

3)工作导向型:毕业之后可以顺利的工作

大部分的硕士都是工作为导向的,做科研或者是读PhD都不是这类硕士的培养方案,比如公共管理硕士(MPP/MPA),两年读完之后就会直接去找工作,所以大家在申请这类硕士的时候,自己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写的切实可行。

比如说你申请的是MPP/MPA硕士,但你的职业目标写的是你想做美国总统,那你的材料就会直接被拒掉。因为不管你怎样努力,你都不可能当美国总统,除非他们修改宪法(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一定是要在美国出生的美国人)。

再比如说申请金融专业的学生写自己的职业目标是毕业后在美国顶级投行当分析员,这种情况也是很容易被拒掉的,因为按照就业的一般情况来推测:即使你非常努力,也是不太可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也就是说,你的职业目标可能会造成你在毕业之后不能顺利找到工作,所以你的申请也会被直接拒掉。但如果你的职业目标是毕业之后会回北京、上海或者是国内的其他城市当投资银行的分析员,学校就会觉得你这个职业规划是切实可行的,那么你的录取几率也相对而言大一些。

2、学校排名

学校的排名分为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综合排名是指学校的综合实力、本科教育、名气等,而专业排名主要是指学校大学科的综合实力以及科研水平。

博士项目的综排和专排是同等重要的,而硕士项目综排比专排重要。

1)综排学校越高的PhD,未来变换老板或者是变换研究方向的可能性越大,反之,综排越低的学校,变换的可能性越小。

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在Princeton大学读物理学PhD,但读了一年之后觉得不喜欢,就申请调整到应用数学领域学习金融方向,这个是比较可能实现的,但如果是在普渡大学的话,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实现,这就是学校综排高低所带来的区别。

如果你对未来的发展还没有想清楚的话,我还是建议申请综排高的学校,因为综排越高,学校的名气越高,未来找工作就可能会更容易。

2)不要太看重某些学校的专排

比如说UIUC的电子工程专业排名可能top5,哈佛的电子工程专业排名可能top20(这个数据是两年前的数据,这里只是用来做个参考),但UIUC电子工程专业的老师有六十几个,但哈佛的老师只有几个,所以UIUC的学术成果比哈佛很多,但并不能证明哈佛的电子工程专业水平就很低。

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学校排名。

二、申请要素

1、对于工作导向型项目的申请,所有要素都很重要,但对于排序,需要分情况讨论。

2、申请科研导向型硕士或博士,各因素重要性的基本排列是:牛推>科研≥GPA>满足基本要求的标化成绩>课外活动

1)推荐信

推荐信的作用是大于科研的,一封好的推荐信必须要具备以下三大要素:

①老师的学术声望

当然,在学术圈内有话语权的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多的时候你的两封甚至是三封推荐信的推荐人在这个行业都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但只要有一封这样的推荐信就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②推荐人对你的推荐程度

如果你的推荐人要求自己写推荐信的话,那你就需要特别注意推荐人对你的推荐程度了,因为每年都有同学拿到黑推,黑推主要分为了两种:

一种是真黑推。

推荐人直接在推荐信里让学校不要录取你,但表面上还是很客气的说我给你写了封很好的推荐信,实际上给了你一封黑推。

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但的确也有学生遇到过,后来这个学生通过关系找到committee,然后committee的人告诉他是由于推荐人在信里写他的道德品质有问题,所以学校不敢录取他,这就是所谓的真黑推。

另一种是推荐信误起了黑推的作用。

推荐人可能觉得他是真心为你好,但实际上他写的推荐信起到了黑推的作用。

比如有学生去很牛的学校跟着一个很牛的教授做科研,然后老师也答应会尽可能的好好推荐他,但这个学生申请的几所关键的学校都拒了,后来他找到哈佛的AP,AP告诉他是因为这个老师给他的ranking是20%(ranking是指推荐人对学生的每个要素所打的分数,比如说数理能力、科研能力或者是英语表达能力等等)。

而事实上,top20的学校都只会招收ranking 5%的人。

这主要是因为大牛见过了很多非常厉害的学生,所以他可能认为你的ranking只能达到20%,就如实写了,所以推荐信就阴差阳错的起到了黑推的作用。

那怎样解决黑推呢?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充分的运用自己的情商,去探探给你写推荐信的老板的口风,看他会不会给你强推,甚至你可以去找写推荐信的老板商量,问他可以给你多高的ranking。

比如说你可能去问老板能否给你1%的ranking,如果她愿意给你,那么你也就可以放心了。

之前也有GPA不是很高的同学去问推荐人可以给他多高的ranking,推荐人以为ranking要按照GPA的高低来,所以就说自己会给40%,然后学生就直接跟推荐人商量说需要5%的ranking,推荐人也就给了这个学生5%的ranking。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推荐信里的ranking是可以沟通的,至于要怎样沟通,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想办法了。

第二种方法: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比如说你特别想去的学校有8个,但你又感觉推荐人可能不会全心全意的推荐你,那你就可以找他写其中5个学校,而剩下的3所学校就找另外的推荐人写。

这里我想补充的一点是:尽量不要让一个教授写太多的推荐信(≤7封),太多的推荐信会使教授的工作量过大,他可能会不高兴,但如果你跟老师的关系很好,他觉得给你写多少封推荐信都可以,那这个就无所谓了。

③推荐人和你的交集

推荐人会对你的科研和实习的细节阐述和说明,不能说空话,所以推荐人和你最好是有交集的,比如说你家里有个在纽约大学当教授但是从没和你见过面的远方叔叔,那这个人是不可以作为推荐人的。

最好的推荐人组合

1)科研导向型硕士/博士的推荐人组合

针对这种类型的学位申请,最好的推荐人组合肯定是最了解你的科研/实习的人或者是最熟悉你的任课老师。

①你的科研老板(advisor)

②你的任课老师(professor)

如果你的老板既是你的科研老板又是你的任课老师,那么他作为advisor的这层关系是最为重要的。

③你的实习上司(supervisor/professional supervisor)

如果你申请科研导向型硕士或PhD的时候,你做的实习不足以证明你的科研能力,那么这封推荐信是可以舍弃的。

④你的共同作者(不是科研指导老师)

比如说你和UCSD的老师合作发表或者正在合作一篇文章,而他对你的科研或者文章又比较了解,那么他也是可以作为你的推荐人的,只是这种选择不太常见。

2)工作导向型硕士的推荐人组合

①两位学校的老师

科研导师/任课老师、两位任课老师(没有科研)、两位科研老师(有科研)这些组合都是可以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你的本科院校是必须出至少一封推荐信的,比如说你是北航的,但你的三封推荐信都不来自北航,学校可能就会觉得你的申请是有问题的。

②一位实习上司

95%的实习上司都是不会自己写推荐信而需要你给他一个草稿的,所以怎样选择合适的实习上司需要大家自己权衡一下。

推荐信的内容:

推荐信的内容一定要真实,不能造假,但可以进行适度的包装,以便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2)科研

这里的科研主要是指working paper/paper的投稿或者是发表。

①有paper的话,一作paper>共作paper>working paper。

如果你没有什么科研成果,但在学术上有话语权的教授在推荐信中涉及到了你在科研中的工作,那这个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算作是有科研成果。

②不同专业对paper的要求不同。

有些专业是不太容易出paper的,而且有些专业根本不会要求出paper,但大部分的理工科专业都还是要有自己已发表或者是待发表的paper比较好,很多学校还是比较看重这个。

比如说之前北大的某个学生就曾经有过一整个星期都待在实验室等着出paper的经历,虽然我不是提倡这种行为,但是作为理工科的学生还是需要有这种精神的。

如果你没有投稿或者是发表的paper,想要申请比较top学校PhD的话,就需要你的推荐信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3)GPA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申请学校的时候,GPA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了。

我只强调一点:很多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寄送七个学期的GPA,所以你申请的学校可能会在2月份左右发邮件询问你第七学期的GPA是多少,如果你第七学期的分数只有70+,那么对你的申请肯定是减分的。

4)满足基本要求的标化成绩

只要你的标化成绩达到了学校要求的标准线,那么它就不会是影响你录取的决定因素了,而如果你到不了学校标准线,那么部分学校可能会直接把你刷掉,并且你完全不知道哪些学校是因为这个把你淘汰的。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英语成绩不会成为优势,但会成为劣势。

①托福和雅思

托福:

比如说学校要求的托福线是100分,那么学校会默认100和120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的,所以如果你考了101,是没必要再去刷一次分的,因为根本没有太实质的作用。

雅思:

除了极少的项目之外,但凡可以使用雅思成绩的地方都可以用托福成绩代替。

但也有例外,比如说你要申MIT的材料专业,就一定得考雅思。因为这个专业的规定就是不考雅思,不审材料,就算找他们argue也没有用。

再比如MIT的计算设计与优化专业,也只接受雅思,不接受托福。

那么考托福还是考雅思?

如果你一直都没过托福最低线,而你的学校又能够接受雅思成绩的话,实际上你是可以试着考一下雅思的(就像打牌一样,可以适时的换下手气),因为雅思并不是像托福一样全球统一难度,雅思在不同地区的难度是有差异的。

比如说之前有个同学就是雅思一直考不过7,所以她就去伦敦考了一次,就考了7.5。我们粗略的分析了一下,可能是因为中国地区的学霸比较多,雅思可能是针对同地区的对手来评分的,所以你换个地区考分数可能就会高一些。

当然,这只是个例子,但并不是建议大家这么做,大家可以用做参考。

②GRE 、GMAT和GRE SUB

GRE:

GRE的标准线一般是verbal153 + 数学166 + 作文3.0,这个标准线是非常好达到的,同学们可以好好把握一下。

GMAT:

除非你申请商科的某些专业(比如会计专业)会需要用到GMAT成绩之外,但凡可以接受GMAT成绩的专业都是可以接受GRE成绩的。

所以如果你申请的项目既接受GMAT又接受GRE成绩,而你又觉得考GRE很难,那么你完全是可以去考GMAT(GMAT的线大概在700分左右)的。

GRE SUB:

GRE SUB主要是针对想要申请基础学科的学生而言的,比如物理、数学、化学、统计等等。

如果你想要申请的专业是强烈建议你考SUB,而你实在没有时间考,那么对你的申请而言肯定是减分的;但如果说学校的要求是需要提供SUB,但你没考的话,这对你的申请来说就是致命的。

所以说我对于GRE SUB的建议是能考就考,尤其是对于统计或是金融工程的学生而言,SUB成绩对申请肯定会有加分,但至于到底考不考,就要看学生自己的投入产出比高不高了。

5)课外活动

申请科研导向型硕士或博士,课外活动基本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比如说你用理工科的背景去申请材料专业的PhD,你可能经双80+,在某个证券公司实习过两个月,但这段活动对于你的申请是完全没有用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你的课外活动完全可以不写。

但如果申请工作导向型硕士的话,课外活动就比较重要,是必须写进文书里的。

三、admission 和 offer

admission 和 offer最直接的区别就是offer会给钱,但AD不会给钱,但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很辩证的看待奖学金这个问题,因为即使学校给了你2-3万奖学金的offer,你在国外也只是勉强能够生存下来,所以说同学们不要被奖学金所束缚,其实你在留学上付出的金钱投资和时间投资,在毕业之后是可以很快收回的。

另外,我还补充一下关于申请的心态问题,申请的心态主要是两个点:

第一点是谦虚:

举个例子,比如你去普渡大学做科研,然后做科研的老师问你想申哪几个学校,你说你只申top5的学校,其他学校你都不申,那你想你这个普渡的老师会怎么想?

你当然可以觉得你的背景只配得上top5,你可以在心里想一下,但你不要说出来,如果你太狂了,你怎么可能拿到好的推荐信?

第二点是自信:

如果你的背景一般,但你还是想去一些好学校,其实你也可以去尝试申请一下。有很多同学在申请的时候特别保守,冲刺校一个都不申。结果出来之后,才发现申的所有学校基本都拿到了offer,然后就会很懊悔当时没有申请排名更高的学校,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所以说大家在允许的情况内应该进行大胆的尝试。

四、时间规划

申请阶段中每个要素直接决定了你在某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但每个人的轻重缓急都不一样的,所以时间线这个部分我只简单的提一下。

6月底:

我会建议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去找暑期科研或者是实习,同时进行一些信息的收集工作,确定一下自己想申的学校以及专业。

7月初-9月初:

大三暑假的这段时间一定要利用好,因为你丰富自己的经历必须要有一段过程,所以这个时间段我会建议学生们全心去做暑期科研或是实习。

对于申请硕士的同学来讲,工作经历是本科毕业后的全职经历,有很多的项目都会要求申请者有全职经历,所以大家在提交申请的时候要看清楚。

而实习经历一般是指在读书期间的 *** (包括寒暑假),一般来说,比较牛的实习经历需要包含两个要点:

第一点是公司的Title。有些学校很看重实习公司的名头,即使你在牛公司里打杂对你申请也很有帮助。

比如说你在世界500强公司或者是知名公司实习,哪怕只是打杂的,对于你的留学申请或是未来在美国求职都会非常的有帮助。

第二点是你的实习方向要和你的申请方向对口,而且你在这个实习里做的事还比较重要。如果满足这点的实习,也可以算是个比较牛的实习,所以大家如果找不到非常有名的公司去进行实习的话,按照这点来找实习也是可以的。

9月初-12月底:

这个阶段是网申的过程,你需要为网申准备很多的材料。

1、CV/Resume:核心在于表现“你是谁,你有多牛”

严格来说,1-2页的叫CV,3-4页的叫Resume,但在申请里,我们把CV/Resume都看做是同一种材料。

如果是申请工作导向型硕士的话(尤其是商科),一页CV就足够了;而对于申请科研导向型硕士或PhD,我会建议99%的同学都控制在两页之内,因为没有教授会有耐心看完3-4页简历的。

有些学校审核材料的方式是召集十多个教授用一天时间看完上千个申请者的材料,而把十多个教授在同一个时间段召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仔细去审你的材料,所以CV一定要精简。

2、PS:核心是“你们为什么要选我,而不是其他人”。

1)字数:一千字以内(800-1200)

有些学生会说自己的PS写了1080个字,问我怎么删,实际上你根本不用删,不管你的PS是PDF格式还是Word格式,只要不是多的特别离谱,教授是根本不会去数字数的。

2)格式

有些学校对于PS的格式可能会有一些小要求,但总体来讲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

有同学会觉得自己的PS一定要左对齐,不能首行缩进,否则这个PS就不符合标准。这个其实没有必要,但如果你要弄个右对齐或者文字五颜六色,那肯定是不符合标准的。

简单来说,PS的格式不能太诡异,正常就好。

3、标化成绩考试时间

严格来说,在学校公布的deadline之前都是可以考的;不严格来说,在offer出来之前都是允许补寄成绩单的,你可以把你的最新考试截屏给小秘,然后再通过ETS系统送分给学校。

一般来讲,一半以上的学校是会接受你补寄的成绩的,但学校也有权利拒绝你的补寄成绩,所以我还是建议尽量不要在deadline之后寄成绩,因为有些学校会不接受这些成绩。

4、选校

关于选校,我只是提醒一下要申cs和金融工程的人,你们一定要预留足够多的保底校。

因为申请这两个方向的人是非常非常多的,竞争也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实习不错、科研不错、G/T也还过关的同学却被所有申请学校全拒的情况。

所以说想要申请这两个专业的话,只有预留足够的保底校,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录取几率。

5、套磁

其实套磁就跟拜菩萨一样,有时候很靠运气,所以如果你的其他材料没有准备好,那么套磁就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被录取的同学根本没有套过磁,所以没有必要把套磁当做是主要工作。

但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去套磁,因为套磁的确能够帮助你提高录取几率。只要你套磁成功,就相当于你自己已经有保底校了,你的心态也会轻松很多的。

不过,套磁没用的可能性是远远大于套磁成功的几率的,所以大家重点的精力还是要放在实习和科研上。

五、Q:A

Q:推荐信能否让推荐人签个字,然后用我自己的邮箱发给申请学校呢?

A:这是完全是错误的做法。

因为网申系统会需要你填写教授的联系方式、职称、职位以及邮箱等等,然后学校会往教授的邮箱里发送邮件,邮件里会有怎样提交推荐信的指示,所以说推荐信只能用教授的邮箱去发送,用自己的邮箱去发送推荐信是肯定会被看出作弊的。

Q:研究型的硕士是不是就是thesis based 的master?

A:thesis based 的master是可以被叫做研究型硕士的,但实际上研究型硕士并没有这么严格的概念。

想确定你申请的方向是否是科研型硕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去找往届的师兄师姐问一问,看看他们平时究竟是读书还是做科研,然后自己就会有个大概的判断了。

Q:套磁一定要写到被套教授的科研项目吗?

A:这个其实不一定,你没有必要去读完他的文章,你可以简单带过教授的科研项目,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科研很感兴趣,反正套磁信不用写的太长,一般三段就可以了,大概就是说一下教授的项目和自己的优势,然后再把cv附上。

Q:已经在国内读了EE的硕士,现在想申美国的CS硕士,会不会没有优势?

A:这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定位。

如果你申请符合自己背景的学校,你当然是可以申上的,因为CS专业其实对你本科或者是研究生的背景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很多专业(甚至是文科专业)都有往cs转的,何况你是EE方向。

Q:暑期科研怎么申请?

A:你可以发邮件去问教授暑期有没有空位留给你去做科研,这个需要你自己去套教授,或者是有些本科比较好的学校可能会有这些项目,你去申请就OK了。

Q:数学专业,本科专业绩点不是很好,有一封投出去的论文,去伯克利的机会大吗?

A:申请学校是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你的论文是什么级别的、你的本科学校背景等都是影响申请的因素,而伯克利也不像斯坦福那么看重绩点,所以你可以尝试申请看看,但希望不是很大。

更多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伯克利大学研究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