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近日,东航Mu5735次航班搭载132人从昆明飞往广州,只可惜,本次航班没能顺利抵达目的地,而是在广西梧州藤县坠毁引发森林大火。
Mu5735的坠毁,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同时,这起事故也再一次敲响了空难的警钟。
尽管飞机的事故万时率只有万分之零点零二,也就是每一万个小时内只有0.02起事故发生,但飞机的安全问题依旧会引发极大的关注,毕竟空难是死亡率最高的交通事故。
1903年,人类发明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上天,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全世界已有20万人在空难中丧生。
而航空技术也在一次次血的教训中不断地进步着——空难是悲剧,但也是航空技术发展的导火线。
2012年,美国推出纪录片《改变飞行技术的十大空难》,揭秘了人类历史上改变飞行技术的十起空难事件。
一、191航班事故发现微暴(微暴彻底隔绝在空难因素之外)
1985年8月2日,美国达拉斯机场的191航班在降落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古怪的飞行轨迹。飞机先是突然减速,而后又增速,紧接着机身猛然下降,最终完全失去动力,坠毁在机场附近。
在锲而不舍的研究中,调查人员最终发现导致191航班坠毁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被称为“微暴”的气流现象。
微暴是指极小范伟内的密集冷空气呈柱状下沉冲击地面,再朝四处散开的一种气流运动方式。
发现真正的原因后,美国宇航局对类似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发现共有26架航班因为微暴坠毁,636人在微暴中丧生。而如果能尽早发现微暴,只需要给飞行员10秒钟,他们就能成功避开。
为此,美国宇航局和联邦航空局经过数年的研制,发明了机载报警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帮助飞行员发现肉眼看不到的微暴,为改变航线争取时间。而在搭载了此系统后,微暴也彻底从空难原因列表中消失。
二、被掀翻“天灵盖”的243航班(移动自动扫描仪的诞生)
相信看过《中国机长》的朋友对于“失压”并不陌生,失压指的是飞机外壳出现漏洞,导致机外空气灌入,舱内气压被破坏的情况。
而史上最惊险的失压事故发生在1988年。当时阿罗哈航空243航班在7300米高空突然向地面发出预警,称飞机遭遇了失压。
最终飞机成功着陆,伤亡人数也不大,全机只有1名空乘人员因为没有佩戴安全带被卷出机舱丧生。
地上指挥人员原以为这是一起普通的失压事故,顶多就是风档玻璃损坏,但当看到降落的飞机后他们大惊失色——飞机的整个“天灵盖”几乎被掀翻,乘客们相当于在空中乘坐了一次“敞篷车”。
事后,在对失事飞机的检查过程中,工程人员发现飞机顶部之所以会被掀翻,是因为用于铆钉和机身的加固树脂黏性降低,铆钉的压力会增大,从而导致铆钉周围的金属产生肉眼不可见的裂痕。
这些裂纹起初还只是很细微的,但是随着飞行次数的增多,裂痕长度不断扩大,1千多道的裂痕连成一线,在机舱内外压差下,飞机顶部被整个掀开。
为此,联邦航空局花费了7年的时间,研发了移动自动扫描仪。可以快速地对机身进行扫描,发现机身上那些肉眼不可见的缺陷,这项技术至今仍在使用。
三、油箱隐患(惰化系统的诞生)
石油是现代交通工具的血液,也是最大的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爆炸。
1996年,环球212航班从肯尼迪机场起飞,然而仅12分钟后,地面指挥室就收到了其他飞机飞行员的广播,称看到空中有巨大的火球,随后确认,这个火球就是刚刚起飞的212航班,飞机上230人无人生还。
在对飞机残骸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爆炸的起点发生在机翼旁的油箱里,然而让研究人员不解的是这是个空油箱。
在经过反复试验后,科学家解开了212航班爆炸的奥秘。
原来飞机在机场停靠时,油箱受排气系统加热,油箱里残存的汽油蒸发,油箱旁的带电电线因为受热产生火花,最终引爆了汽油蒸气。
世界上大多数航班并不需要满油飞行,大多都会挂载空油箱,这也就意味着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
这起事故最终催化了惰化系统的诞生——所谓的惰化系统,也就是运用过滤技术,将进入油箱的空气进行分离,使得大分子的氧气被隔绝在油箱之外,只有小分子但不易燃的氮气能够进入油箱,从而断绝了油箱爆炸的可能性。
为此,美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为全美所有飞机装载了此系统。
四、757航班撞山坠毁(地形可视化系统诞生)
1995年,美国航空公司757航班在飞往哥伦比亚的途中因操作失误偏离了航线,最终撞上了一座高山坠毁,163名游客仅有4人生还。
该飞机已经装载了当时最先进的地面迫降告警系统,只要飞机飞行高度不够,系统就会发出告警。那为什么飞机还会撞上山呢?
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该系统只能测定距离地面的距离,却无法判定飞机前方的障碍物。
这起意外也给了研究员们一个警钟,让他们发现仅测定地面距离并不够,还需要探测飞机四周的环境。
最终地形可视化系统应运而生,在这个系统中,飞行员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看到飞机四周的地形,以及障碍物距离飞机的距离,大大提高了飞行安全。
五、法航协和飞机(米其林提出“近零增长”设计,超强轮胎诞生)
2000年,被誉为当时最安全的法航协和飞机在起飞72秒后突然发生爆炸,机上的100人无人生还。
随后检测人员从起飞照片中发现了端倪。他们发现飞机在抬头的时候就已经着火,着火点位于油箱部位。在飞机残骸中,检测员还发现了来自另一家飞机的金属碎片,以及一大块轮胎碎片。
最终该事故被确定为飞机轮胎遭到外来金属碎片的冲击发生爆胎,轮胎碎片又撞上油箱,猛烈的撞击导致油箱发生泄漏,着火爆炸。
飞机在跑道上跑,爆胎的情况在所难免,但谁也没能料到一次爆胎竟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随后,轮胎巨头米其林提出了一种不容易爆胎的“近零增长”设计,使得轮胎在高速运转下也不会膨胀。
这种轮胎也成了米其林的独门秘方,至今未公布其材料表。现如今协和飞机已经被淘汰了,但这种轮胎还在使用。
六、肯尼迪机场空难的致命座椅(灵活螺栓和Z型座椅腿)
1990年,一架原本要在肯尼迪机场降落的飞机由于浓雾放弃降落,但最终却因为燃油耗尽发生坠机,机上85人生还,73人死亡。
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时,调查人员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结论:这场事故本可以有更少的伤亡,造成乘客死亡的直接原因不是飞机坠毁,而是因为飞机的座椅。
当时联邦航空局对飞机座椅的要求是能承受9个重力加速度,但在这起事故之后,科研人员重新做了实验,发现座椅在坠机时受到的冲击力高达16个重力加速度。
在大冲击力下,座椅与固定轨道之间的连接断开,导致乘客被甩飞。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上千次的试验,航空公司在座椅和固定导轨之间运用了灵活的螺栓,座椅腿做成Z型用于缓解冲击,使得飞机遭受地面撞击时座椅连接处不会断裂,导致整个座椅飞出。
该座椅投用一年后,一架737坠毁,74名乘客死里逃生靠的就是新座椅。
该设计已经于2009年10月成为强制座位。
七、洛杉矶机场两架飞机相撞(防撞系统的研发)
1986年8月,洛杉矶机场两架飞机相撞,125名乘客在此次事故中丧生。
飞机相撞的原因是当时的飞机避让采用的是“看见避让”法,也就是只有肉眼看到迎面驶来的飞机,飞行员才知道避让。
然而,两架飞机的相对速度加起来有1500公里每小时之快,看着还有调整距离的飞机,一转眼就撞上了。
也是从这起空难开始,防撞系统的研制被提上日程——该系统会自动检测附近的飞机,并且给靠近的飞机安排不同的线路进行避让。
八、让飞机停下来(混合泡沫)
很多人以为飞机降落就安全了,但其实降落是一个很危险的过程。
据统计,每十天就会发生一次飞机降落时冲出跑道的情况,冲出跑道造成的死亡人数占空难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1999年,美国一架飞机在6级风暴中着陆,跑道打滑让飞机冲出跑道撞上灯架,断成了3段,11人遇难。
联邦局一开始给出的提议是让各机场增设一个长达300米的缓冲区,让飞机有足够长的距离来停下。但这个想法并不可行,因为很多机场找不出那么大的地方来兴建缓冲带。
于是科学家们另辟蹊径,研发出一种混合泡沫。把这种泡沫铺设在跑道终端,可以让飞机在冲出跑道后在4~5米的距离里就停下来。而且这种泡沫具有很大的吸力作用,可以很大程度地吸收飞机的冲击力,减轻硬着陆对乘客带来的冲击。
试验证明这种加装了混合泡沫材料的跑道,的确能有效降低冲出跑道的风险,如今全美的机场跑道上都加装了这种泡沫。
九、防火材料率先起火(新的防火材料)
1998年,一架载着229名乘客的飞机在1万米高空突然起火,随后冲入大西洋中。
最后发现此次事故是因为飞机的绝缘层惹的祸。绝缘层上有一层防火材料,本意是防火,结果科学家在对事故进行还原时发现,正是这个防火材料首先起火的。
而这种材料是当时所有飞机通用的材料。如果不紧急处理,那么类似的事件还将继续发生。
为此,科学家紧急研发了另一种名为卡普顿的防火材料对其进行了替代,这种防火材料更加可靠,而且在极度严苛的实验条件下也不会发生自燃。
材料研制成功后,美国立即对所有飞机进行了材料更换。
十:跑道管理系统的诞生
1991年,洛杉矶国际机场一架飞机在管制员的引导下准备降落,却在靠近跑道时发现跑道上有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正在等待起飞,于是两架飞机撞在了一起,共有34人在此次事故中身亡。
而酿成惨剧的原因是管制员记忆出错,将下降与待起飞的飞机安排在了同一跑道上。当时一名管制员一小时要管理100架飞机的起落,这种错误在所难免。
这起事故催生了机场场面探测设备的诞生,这种设备能实时显示跑道上的飞机分布情况,帮助管制人员更好地调度,杜绝悲剧再次发生。
人类的航空史走过了百年,如今大家看到的科技感十足的大飞机,是在一次次血的教训中一点点改进而来。
飞机由数十万个零件构成,每一个零件都要求不能出一点纰漏,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空难的源头最后都被发现是平时不起眼的零部件缺陷造成的。
例如纪录片中的铆钉产生的金属裂痕最终导致飞机变敞篷机。再如本来用于防火的涂层最终成了坠机的罪魁祸首等等,都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人们应该从每一场空难中吸取教训,积极寻找空难的源头,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弥补漏洞,这有这样,我们的飞行才能变得更加的安全。
当然,大家也没必要因噎废食,觉得从此以后都不敢坐飞机了。不管怎么说,飞机依然是世界上速度最快、事故率最低的交通工具。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