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年春节,你回家过年吗?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回家过年了?”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回答是:
“过年回家是消耗,为了没有必要的关系消耗自己的精力与金钱,只换来了别人一句不痛不痒的祝福。”
有个读者留言,他今年没打算回家过年,而是留在公司加班。
读者家在东北,工作的地方在广州。
如果想要高质量的回家方式,就选择坐飞机;随后坐机场大巴再去倒车坐火车,然后再换乘高铁,最后再坐几个小时的大巴车才能到自己的老家。
早晨出门,回到家需要12个小时左右。
不仅是来回路上的时间消耗,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开销。
算上单程回家坐车的费用,要开销几千块钱,来回就得5K左右。
给父母,亲戚朋友买一些礼物,这些又要几千块钱。
而他的老家,流行“过年给红包”,并且红包的钱不少。
即便是他亲戚家的孩子,他也要给对方包个2000元红包。
要应付那些多年未见的朋友,要去参加一些无聊的聚餐,还得面对亲戚朋友们的“灵魂拷问”。
他算了下,去年回家过年的开销是3万块钱。
而他跟妻子两个人,要负担两个孩子的读书,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如果回老家过一次年,更是巨大的压力。
所以,他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跟父母开视频聊几个小时就算了。
如果有条件的话,他会在之后将父母接到工作的地方住几个月时间。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想回家过年了?
第一:开销大,来回时间久
就像读者的经历,回一趟老家过年,需要折腾一天时间。
而且,回去之后要走亲戚串门,买礼物,应付一些社交关系,这些都是不小的开销。
一年到头才攒下来的一些钱,过个年一周时间,就得开销一大笔。
所以,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对一些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第二:亲戚感情淡,回不回家都一样
还有一些人,之所以不回家过年,就是因为亲戚之间的相处并不好。
在老家生活,也没有太多交集,回家也没多少意思。
于是,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就地过年,或者跟几个关系好的朋友一起吃个饭,一家人在一起安安静静地过个年就算了。
就像一个网友的留言:
她嫁到外地后,已经3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因为她的父母从来都没有“正视过她”。
父母在意的只有她弟弟,从小到大都没有给予她最基本的爱与关心。
无论是经济,爱,责任,父母都没有给过她。
就连嫁人的时候,父母都没有给她任何好脸色,将男方给她家的彩礼全都留下给弟弟买房。
种种的原因,让她觉得回家也是“自讨没趣”,还不如留在外面过年。
第三:疲于应付人际关系
过年回家,我们需要应付哪些“灵魂拷问”?
“调查追问式”:
在哪里上班?工资多少?能攒下来多少钱?找对象了吗?对象哪里的?家里弟弟妹妹几个?还没找对象?你都多大了还不找对象?
“冷嘲热讽式”:
哎哟,这不是那谁吗,今年怎么回家过年了?
怎么没带对象回家啊,是不是又不愿意?
好几年没见过你了,还以为你不记得我这个亲戚了。
“好为人师说教式”:
不是我说你,你看你都多大了,还挑挑拣拣。
在外面工作,不能不会过,你爸妈也都不小了,你得长点心。
每年回家都买那么多东西,赚点钱就不会过日子了。
你还做那个工作干什么,没前途,回老家跟我发展吧。
“一言不合就拉关系”:
哎,我们都那么多年没见了,你终于回家了,我快结婚了你得过来参加我的婚礼。
哎这不是老同学吗,看你现在混得挺好,我最近挺难的,要不你借点钱给我?
有些人不愿意回家过年,是有原因的。
在他们的想象中:过年就是一家人团圆,一起吃个饭,坐在一起聊聊天;经过几天短暂的相处,再次分开。
可现实却总是背道而驰。
与其在不相干的人身上耗费精力,不如留在原地,过一个安安静静的春节。
原地过年,该如何“制造氛围感”?
第一:装扮一下家庭,要有年味
虽说每年都有过年,但毕竟还是要有一些仪式感。
我们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拥有好的生活,工作更进一步,所以仪式感也是给生活增添一些氛围。
第二:一家人尝试不同的过年方式
比如:每个人做一道菜,每个人送给家里一份小礼物,每个人都准备点不一样的过年节目等。
一家人过年,总要热闹一些,才更像春节的氛围感。
第三:不能回家,那就跟家人视频过年
父母希望子女回家团聚,但如果子女因为各种原因走不开,也是不能勉强的事情。
可以跟父母开视频,多陪父母聊聊天,给父母买一些礼物寄过去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第四:接父母来自己家过年
如果你疲于应付老家那些复杂的社交关系,那就将父母接回自己家里过年。
今年在自己家,明年再回老家,这样轮流来的方式也挺好。
今日话题:
你会回家过年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