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 满江红仿写十首?
- 关于良驹配英雄的古诗?
- 入伏诗词满江红?
- 满江红上下阕内容?
- 满江红山居即事稻田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句新进的异同点?
- 九下古诗满江红全文?
- 满江红运用典故的一句?
- 一词压两宋中一词指的是?
满江红仿写十首?
满江红 玉树临风,艳阳里,天高地迥。竟怅然,帝王将相,都做尘土。
五千青史兴与衰,十亿百姓血和泪。
莫嗟叹,蹉跎了韶华,空遗恨。
长城伟,永不倒,黄河怒,涤灵魂。
抽龙泉斩魔,奸灭忠兴。
风光旖旎国昌盛,天下大同人逍遥。
却归来,谈尽古今事,酹江月。
关于良驹配英雄的古诗?
满江红·再用前韵
宋 · 辛弃疾
照影溪梅,怅绝代、幽人独立。更小驻、雍容千骑,羽觞飞急。琴里新声风响佩,笔端醉墨鸦栖壁。是使君、文度旧知名,方相识。
清可漱,泉长滴。高欲卧,云还湿。快晚风吹赠,满怀空碧。宝马嘶归红旆动,团龙试碾铜瓶泣。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
入伏诗词满江红?
满江红·长安入伏
郜随印
长安入伏,叹雨水汗水湿透。
咏秦岭渭河热游,浓云布厚。
四面静寂风停处,最是一年炎热暑。
苦街巷,急行摩迪人,寻路途!
身不得,知荣辱。心却比,事业殊!
算平生肝胆,志难穷辜。
俗子胸襟谁识独?
英雄末路当磨折。觅知音友何处?
满江红·三伏炎熇
清代·陈维崧
三伏炎熇,吴牛喘、老颠欲裂。
讵便少、池荷半亩,山松百尺。
赤日红尘那可耐,哀梨并剪无从觅。
且临风、快读剑南诗,倾一石。
堂堂处,装何急。咄咄处,人都逼。
算功名马槊,关山梁益。
绿鬓双螯寒夜擘,白头猛虎霜天射。
渐卷终、不觉海风生,冰车砉。
满江红上下阕内容?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阑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山居即事稻田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句新进的异同点?
《满江红·山居即事》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前言】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注释】
①一泓:一片清水从诃中所写“被野老、们扶入东园”的情况看,似指作者晚年住地江西铅山的带湖。
②“更何处”两句:言一对鸂鶒相逐水戏嬉。杜甫《春水》诗:“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鸂(xī)鶒(chì):水鸟。又名紫鸳鸯。故来:常来,说是特意来,也通。
③“细读”两句:边读《离骚》边饮酒,赏竹又何碍于食肉。细读《离骚》还痛饮:《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饱看修竹何妨肉: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辛词则谓赏竹和食肉两不相碍。修:高。
④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
⑤秧新谷:稻子长出新的秧苗。
⑥闲日永:因为没事干,觉得日子长。
⑦犊:小牛。
⑧雪堆蚕簇: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⑧云连麦垄:田野成熟的麦子,像连天的黄云。
⑨“若要”两句:谓如果知足,眼前的一切足以使人满足;如果不知足,则究竟何时方得满足。
⑩枇杷:一种水果。
【翻译】
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三千斛。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粟坏带不满足 那什么时候井满足够。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翻译】
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上片主要描写初夏季节优美的自然风景,突出自己山居生活环境的清幽绝尘和自我情怀的自然惬意。起二韵笔中带趣,曲折起伏地写出水鸟飞来瓢泉碧水潭中的风景,动中含静。写轻鸥飞来,群集水面,划破瓢泉如镜子似的碧水的优美景象。一语“点破”,把瓢泉先前的平静如镜与现在的涟漪乍起就都表现出来了。这是破静入动的第一层意思。其次,轻鸥的到来,不仅会有动作,而且会有声音,轻鸥的鸣叫词面虽然未写,但是,它们的声音自然被暗融于画面中。这是瓢泉景象由静入动的第二层意思。所以,第一韵就已生意毕出。接韵更“锦上添花”,写不常见的一双紫鸳鸯飞来与轻鸥争浴的景象。“更何处”一语,体现出词人看见紫鸳鸯比看见常见的轻鸥更为欣喜的感情。“故来”一词,也是语中含情,仿佛这多情的紫鸳鸯,有意赶热闹、有意要令词人开心。
起头才两韵,就已经把水鸟毕集的景象写得极为热闹。第三韵不再以景显情,而是直接转回自身,写自身自然惬意的心境。本来,读《离骚》的行为本身,是胸中块垒转借《离骚》发,但是此处因为借用了一个“读《骚》痛饮为名士”的典故,再加上整体语境又是那样安适,主旨又是谈论满足的境界者。至于“看竹”一句,则是在苏轼的原诗上再翻进一层,不仅表现他比苏轼更趋于达观、对“看竹”与“吃肉”二事不强作雅俗分别的混沌境界,而且也表现出他目前生活安稳清闲、有“竹”有“肉”。“何妨”一词,最具韵味。上片末韵,复归到优美的自然景象的描写,描写山上飞泉流珠泻玉的清美景象,使瓢泉的景色突破“一泓澄绿”的'格局而具有更开阔、纵深的空间效果。同时,飞泉日日献明珠的措辞,反映出了词人满足于如此清美景象、不以清贫为耻的精神境界。
下片主要表现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悠闲、饱满自足和人情的淳朴亲厚。过片接“有飞泉”一韵而来,写酣畅的春雨过后,田间陇上生意自然的景象。春水注满了田间,得到水分充分滋养的秧苗,生意充沛;忙完了农耕后的黄牛安适地度过它闲暇的白日。总之,一切处在自在的状态中。接韵以一“看”字领起,词人充满喜悦地向读者指点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田陇上快成熟的麦子,恍若连天的黄云;蚕房里已吐出的蚕丝,正似朵朵白雪。
至此,五月乡野的生机,被绿色的秧苗、黄色的麦穗、白色的新丝勾勒出一幅简朴而大方的图画。“若要”一韵,情中含理又带有以理遣情的痕迹,滋味最是蕴藉隽永。它写出了词人对此田园风景的满足感,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而终归于以理遣情的平静旷达。结韵更突出地显示出乡野生活的人情美:野老热情相邀,扶他到枇杷园中尝新的画面,显示出一种亲切淳朴的乡野的友情,借这一镜头,词人传达出了自己与晚年的陶渊明一样融化于简单淳朴的田园生活的情意。
本词的抒情风格,体现出轻扬闲适、理趣盎然的特点,语言朴素而大方,韵昧恬淡而隽永
九下古诗满江红全文?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注释
1、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2、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3、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4、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5、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6、等闲:轻易,随便。
7、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8、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 *** 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9、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运用典故的一句?
《满江红》中用典的是: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典故: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典故: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此词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抒发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下阕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全词风格爽朗豪迈,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激越愤慨之情,充溢词间。
一词压两宋中一词指的是?
众所周知,唐宋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两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诗人、词人,现在读书的孩子仍然还在背诵着唐诗宋词。但是,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并不是特别出名的诗人,他也没有太多的作品流传于世,但是他写过一首很厉害的诗,他也因为这首诗被誉为“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他就是张若虚,而他的那首作品想必大家都背诵过,叫《春江花月夜》。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
都说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因为这两个时期产生了太多流传后世的优秀诗词作品,唐代是属于古诗的时代,而宋代属于古词的时代。
说到唐朝的诗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家喻户晓的大诗人,再不济,也有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王维、孟浩然等等,我们都在语文课本上背过他们的诗,然而有着“孤篇盖全唐”的美誉的诗人,并不在他们当中,他是同样生在大唐的唐代文人张若虚。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这个名字乍一听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他的作品,他写的那首《春江花月夜》,就被认为“孤篇盖全唐”。宋代岳飞写的《满江红》,被誉为“一词压两宋”。
岳飞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抗金名将,他的《满江红》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但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既没有流传千古的名句,张若虚本人也并不出名,他甚至只有两首诗流传后世(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为何大家还要夸他的诗是“孤篇盖全唐”呢?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
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篇幅长,但是整首诗又没有拉胯的地方,通篇用的语言都极其优美,塑造的意境也很美,给人一种澄澈明净,清雅自然的感觉,所以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才会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