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相比如何回答“我们家是不是很穷”这个问题,其实我更关心孩子为什么会问出这个问题。
(我家孩子还没问过类似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让我很有启发,所以强答一波吧。)
如果孩子问我, “爸爸,我们家是不是很穷”,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此问何来啊?孩子,你是从哪感觉到我们家很穷?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也许在大人眼中,家里的存款和资产都还丰厚,算不上“穷”啊。但是在孩子看来,父母的日常行为、家庭的日常开销和消费情况,也许更能反映出自己家“穷不穷”。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思考,孩子的这个疑惑,或许背后蕴含着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1、父母陪伴缺失的问题。父母是否整天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孩子?或者父母经常习惯性地以“爸爸/妈妈很忙”为借口,逃避和孩子一起读书、写作业、玩游戏等事情,以至于给孩子造成“家里很穷、父母不得不拼命挣钱”的印象。
2、父母储蓄观念的问题。父母是否在“存钱”这件事上有些过度了?因为过度的省钱影响了生活品质,家里的吃穿用等方面与周围孩子同龄人的家庭有较大的差距,以至于给孩子造成“家里很穷、不得不节衣缩食”的印象。
3、父母消费观念的问题。父母是否选择了“精致穷”的生活方式?平时不爱储蓄,买东西尽可能选择好的、贵的,但是却需要借钱来应对一些偶发的、临时的开支,以至于孩子对家庭的真实的经济状况产生了怀疑——“爸爸妈妈为什么还要去借钱呢?我们家是不是很穷?”
4、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父母是否向孩子允诺高额的物质奖励,但在兑现的时候却“以次充好”,从而让孩子产生了“爸爸妈妈总是打肿脸充胖子说一套做一套,我们家是不是真的很穷?”的怀疑。比如,父母跟孩子说“这次考第一名给你换个最新的苹果手机”,结果孩子真的考了第一名兴高采烈回家后,却发现父母拿出的是一部老款的二手手机。
所以啊,如果孩子问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以上几个,那么父母也许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了,是不是应该多陪陪孩子?适当提高下家人的生活水平,或者可以更加合理的规划下家庭的消费开支。
而如果孩子是出发点与以上都无关,那么我们还可以借着孩子提问的这个机会,给孩子来一堂金钱观、消费观和荣辱观的教育课。
手机支付的发达使之取代了现金支付,也让“出门前往钱包里装点现金”、“去银行存钱/取钱”这些行为渐渐消失,父母失去了很多能跟孩子谈“钱”的场景。而手机支付的方便和隐蔽,却可以让孩子可以很轻松的花钱。
这就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孩子只知道爸爸妈妈上班就有钱,对于父母赚钱的辛苦缺乏具体和感性的了解。孩子花起钱来无所顾忌,把物质享乐视为理所应当和稀松平常,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和攀比的坏习惯我身边朋友还跟我分享过,他家孩子甚至认为钱就是从爸爸妈妈的手机里变出来,想用多少就能用多少,是取之不尽的……
所以,在回答“我们家是不是很穷”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详细说说家里的经济情况,说说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和家庭的消费开支状况,以及哪些方面该花钱,哪些方面该省钱,甚至还可以跟孩子讲讲家庭财富的构成,科普下固定资产、金融投资、储蓄等概念。还可以顺势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庭打工计划”,让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来赚零花钱,亲身体验一下赚钱的不容易,也让他能对花钱和去学校上学这件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最最重要的是,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不要以一个人钱多钱少来评价他。穷,不代表不如别人,不穷,也不意味着可以看不起别人。很多人把穷和懒惰划上等号,认为穷就是个人品质的问题,但实际上“穷”的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一个人所能获取的财富,固然与个人奋斗有关,更与这个人的教育、见识、认知和机遇有关。孩子或许暂时还无法消化这么庞杂的概念,但我们可以先把这颗种子种在孩子心里。
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家长首先应该认识到,金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学习它,是为了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其实,教育也没有什么一定之规,这里只是讲了我的一家之言。家长能够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和原则,自然能在具体方法上作出合适的选择。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