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新华社太原12月16日电题:这些面食为何火遍全国?——来自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杨晨光
山西刀削面、 *** 牛肉面、陕西牛羊肉泡馍、武汉热干面、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驴打滚……16日,为期一周的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拉开帷幕,各地非遗面 *** 彩亮相,开启一场美食与文化的融合“盛宴”。
12月16日,参观者在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现场拍照。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时光沉淀里,飘溢着文化气息的地域特色面食,正搭乘文化和产业融合的东风,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面点师闫锦超左手托面板,右手持刀片,随着快速出刀,一根根面条落入锅里。这样制作山西刀削面的过程被赞为:“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山西刀削面的精华就在面上。”闫锦超说,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这一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2月16日,面点师在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现场表演面食制作技艺。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近年来,山西刀削面更加注重宣传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像闫锦超一样的面点师傅们在全国各地进行面艺表演,传播着山西面食文化。当地面食企业顺溜刀削面已在全国30余座城市开了130余家分店,年接待客流量超过一千万人次。
有的非遗面食不仅是舌尖上的美食,也是指尖上的艺术。在琳琅满目的面食展品中,来自“中国年馍之乡”山西霍州的年馍非常吸睛。过年的枣馍、结婚的“百年好合”馍、过寿的“寿桃”……不同面塑蕴含不同寓意,当地人把美好祝愿都揉进了馍馍里。
在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现场展示的霍州年馍。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霍州年馍是临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霍州市打造了“霍嬷嬷”区域集体品牌,2021年年馍产量达1200万公斤,产值近亿元,远销全国多地。在与花馍“零距离”接触中,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受到非遗魅力,激发热爱、传承的拳拳之心。“不少年轻人找我学习,想日常做给家人吃。”在一家年馍企业当技术指导的非遗传承人韩爱英说。
大会论坛上,66岁的 *** 牛肉拉面第四代传承人马文斌通过网络与大家交流 *** 牛肉面产业化发展经验。
拥有百年历史的 *** 牛肉面蜚声中外。马文斌说,在当地党委 *** 的指导支持下, *** 牛肉面正由一碗面延伸发展到集品牌培育、连锁经营、科研开发、技术培训、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在我们手里, *** 牛肉面制作有了精确的数据和标准化的工业流程,既便于学习,又利于品牌推广。”
“以前师傅常跟我们说不能把手艺丢了,现在 *** 牛肉面制作技艺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了。”马文斌欣慰地说。
近年来,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成为非遗面食走出“深闺”的重要途径。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华北区公共事务总监杨建伟在大会论坛上说:“越来越多的非遗品牌主动贴近年轻人,深挖面食背后的文化体验,让更多祖辈传下来的味觉记忆能够历久弥新。”
2022中国非遗面食大会由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太原市 *** 联合主办,以“乐享非遗 ‘面’向未来”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