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中国古代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今天的春节。直到中华民国成立,才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当时称为“新年”。民国政权初建,是谁一锤定音,采用公历?元旦以阳历岁首,成为辛亥革命、共和开国的产物,推行之初遇到了哪些困难?抗战时期和国民 *** 西迁重庆,新年之日又是怎样安排的?1949年的新年献词与往日又有何不同?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元旦是怎样庆贺的?
壹
“元旦”得名,在《说文解字》上有很好的注解:元者,始也;旦者,明也。通俗地说,“元”就是开始,“旦”就是早上,一年当中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人间,旧的一年随风而逝,人们在美好的憧憬中迎来新的一年。早期中国历史上,五帝之一的颛顼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合称“元旦”。此后,夏朝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则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定十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恢复了夏朝的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唐、宋、元、明、清,直到辛亥革命胜利,一直延续着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习俗。
贰
晚清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节点,元旦在这时也随着纪年方式的变化发生了变化。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迅速土崩瓦解。12月27日,各省代表举行会议。黄兴代表同盟会提交议案,建议行将建立的中华民国 *** 改用公历。但有参会者提出异议,认为中国用农历的历史悠久,应恪守“祖宗之法”;支持者则认为改用公历,一是与国际接轨,二是与旧社会决裂。在上海正准备去南京就职的孙中山得悉后,马上去电明确:中华民国 *** 必须改用公历,否则决不到南京任职。按孙中山派令,沪军都督陈其美拟定告示:
本日奉大总统令,以本月十三日为阳历元旦日,我民国百度维新,亟应及时更用阳历,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一新耳目等因,为此布告军民,各军人等知悉,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着改为中华民国元年正月第一日。从前行用阴历,一律变更。孙大总统即择于元年元旦就任,发号施令,与天下更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 *** 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当日就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华民国元年元月的纪念章
1912年1月2日的《申报》以《中华民国新纪元》为题刊登改历通告:自明日起,各界一律悬挂国旗,以昭庆贺而光大典。此时,中华民国第一个元旦—1912年1月1日已经过去。于是,就有了民国开国就“补过新年”的轶事。由于当时南北对立,民国 *** 控制下的各省于当年1月15日在南京补庆元旦,而北方各省仍然奉清廷为正朔,所以广大的北方地区仍用“宣统”年号,以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1912年2月17日为元旦。
1912年的中国,不单补过了元旦,南北两地还过了两种不同的元旦。突然改历,还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民间习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公务民事都以年三十为截止期限。所谓腊月泡蒜,就是委婉地表示“该算账了”。这么一改,到底哪天算账,公历年还是农历年?
1月8日《民立报》刊文:中华民国改用阳历。惟(唯)念各商业向例于阴历年终结账,敲骤改章,恐有妨碍,仍以新纪元2月17日,即旧历除夕为结账之期。考虑到民间尤其是农村惯用阴历,月份牌上除标注阳历日期外,还有小字标注阴历日期。
此后,日历上都会同时使用阴历和阳历两种历法。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内务部即以此为准编订新历。内务部版的《中华民国元年新历书》,是晚清民国大变革时期新旧杂糅的又一表现:阴阳合历,七星期配二十四节气。
历书的编印上,有些事物可以新旧并存,有些则不可。譬如新历一律删除了黄道吉日一类的文字。毕竟,要科学的“赛先生”,就要不得迷信和封建。1912年6月,教育部观象台编成《中华民国元年历书》,替代内务部编新历书而风行全国。
中华民国元年月份牌
有趣的是,当时把阳历的1月1日称为“新年”,而不是“元旦”。1914年1月,北洋 *** 改农历元旦为春节,阳历岁首为元旦,颁行天下,阳历新年正式成为法定节日。
民国初期的元旦庆典,主要是 *** 自上而下推动的,商界、学界及社会团体反应较为积极,会举行各种展览、游艺、宣教和慈善活动。百姓则将元旦视为“洋节”,长期处于漠不关心或“看热闹”的状态。
袁世凯 *** 时期,由于他本人一直做着“皇帝梦”,因此在举行元旦庆贺时,刻意模仿一些清朝礼仪,以显示其威严和地位。从1917年到1928年北洋 *** 倒台期间的元旦庆贺活动与民国初期不同,呈现出双向演变:由上层向中层渗透,由政治性向娱乐性演变,元旦庆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但官方的元旦庆典与百姓的庆贺方式还是相隔千里。
1919年,民国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尽管持续数年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许多新气象,但徐世昌主持的北洋 *** 仍延续着袁世 *** 期等级森严的旧礼节,难见多少与民更始、与民同乐的样子。
1930年7月10日, *** 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将阳历1月1日定为民国成立纪念日,并规定了具体纪念仪式:休假一天,全国一律悬旗扎彩,提灯志庆,各地党政军警、各机关、各团体、各学校均分别 *** 庆祝,并由该地高级党部召开各界庆祝大会。
为推广阳历元旦,规定:国历新年应改为休业五天,即自十二月三十一日起,至一月四日止。至旧历新年各界一律不得休业。不仅如此,还不准喊“恭喜发财”,不准贴春联福字。但禁归禁,老百姓依然过自己的春节。
直到1934年,国民 *** 不得不发布政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抗战时期,民众对于元旦的接受和参与较民初时期有了很大提高。国民 *** 也适应时势,通过组织、举办元旦庆祝活动,动员民众支持抗战,提振士气民心。
国民 *** 西迁重庆后,每逢元旦,中央机关照例会举行遥拜总理陵墓(南京中山陵)和纪念典礼仪式。对参加者的着装也有统一要求,一般文职官员着蓝袍马褂或中山装,武职官员着军常礼服,有勋章者佩戴勋章。除遥拜中山陵外,阅兵、授勋、团拜、招待外宾等都是国民 *** 元旦典礼的常见节目。
叁
中国 *** 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每当元旦来临之际,边区各界也会举行慰劳红军的活动,各机关、学校、民众团体都会排练文艺节目。陕甘宁边区的元旦假一般为三天,个别地方有所不同。1941年12月17日,边府秘书处发出通知,布告新历年(元旦)放假办法:各机关学校从12月31日起一律放假三天,工厂放假一天。边区 *** 还专门发放会餐费补助—干部每人发一元,医院病员每人发十元;并要求各专署、直属县 *** 编制预算,向边府财政厅申领会餐补助费。
古元创作的版画《新年》,发表在1943年1月1日的《解放日报》
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新年——1946年的元旦,备受各解放区重视,而且有了反内战的新主题。元旦来临之前,延安各公私商店、合作社、银行加紧总结账目,机关、工厂的检查工作大部结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开始迎接新的一年。
延安城到处都是鼓乐声:延安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文艺排练在有序进行,延安贸易公司、银行筹备的联欢晚会节目有花鼓、魔术、猜灯谜等,第二保小的秧歌已经预演,杨家岭、王家坪等中央机关举办新年庆祝活动。河北的宣化、张北等新解放城区也积极筹备欢度1946年元旦,各机关学校赶排以反内战、生产运动、优抗等为主题的新秧歌剧,计划在元旦假期时将这些文艺节目送到乡村、市区演出。
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的新华社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意图“求和”的《新年文告》,而 *** 则讲了“农夫和蛇”的故事,号召群众将革命进行到底。 *** 的新年献词,使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 *** 将士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各战区指战员纷纷致电中央军委表示战斗决心。其后, *** 又针对蒋介石的《新年文告》发表了《评战犯求和》一文,对蒋介石的新年文告给予了直截了当的回答和抨击。
肆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一年的开始—“元旦”。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新年,放假一天(1月1日)。
从此,新年元旦列入法定假日。新中国成立仅两个月后,就迎来了第一个元旦。从战争废墟中站立起来的共和国,尚未抖落尽战火硝烟的碎屑,百废待兴。1950年新年之际,清华大学教授陈梦家撰写了《在胜利迎新中前进》一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文中写道:
凡是去年此时在北京的人们,对于解放后第一个新年,一定是分外地愉快而兴奋的,也一定有许多的感想。一年前的此时,人们处在围城之中,无不焦急地等待着,希望着快快解放。那时候有少数的人不免恐惧未来,有着种种不安的情绪。
然而,仅仅一年,中国大地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一年所取得的胜利,比人们预料的要大得多、快得多。
1950年的元旦,对全中国人民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除旧布新”。1950年元旦清晨,人们打开收音机,听到了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从这一天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用激昂雄壮的国歌作为开始曲。当日,电台还播放了歌曲《感谢毛主席》《庆祝新年献歌》《中国 *** 颂》,以及军乐《人民的铁骑兵》《炮兵进行曲》,秧歌剧《光荣灯》《全家光荣》,歌剧《大庆功》等系列迎新文艺节目。
晚上7点半,中央人民 *** 在北京饭店举行了千余人参加的新年团拜会。胜利的到来,离不开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 *** 和奉献出亲人的军烈属们。所以,新中国的第一个新年,拥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北京市各区分别召开慰劳军属群众大会,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及群众团体排练了文艺节目,到部队给指战员拜年,慰问伤病员和军烈属。
北京市人民 *** 民政局向全市光荣的烈属和军属致函表示慰问与敬意:过去你们在敌人反动派压迫下度新年,没有快乐,只有痛苦;今年不同了,一切属于人民自己的,我们能够快快乐乐地欢度这个胜利后的第一个新年,恭祝光荣的革命军人家属幸福与快乐!
1950年1月1日,新华社在《人民日报》发表《完成胜利 巩固胜利》的社论,其中写道:在一九五○年,我们有了比一九四九年好得多的条件,因此我们所将要得到的成绩,也会比我们现在所预料的更大些、更快些。
1950年1月1日新华社在人民日报发表《完成胜利巩固胜利》社论
自此,元旦社论便成为《人民日报》的常态型社论。其中,1951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左侧显著位置发表的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是 *** 亲自审改的,这也是《人民日报》自创办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本报名义发表的第一篇元旦社论。这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社论,对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抗美援朝运动、兴起爱国主义热潮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刊载于《炎黄春秋》2021年第1期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喜迎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