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王安石的诗元日是不是描写除夕的(王安石元日中写春节的诗句是),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王安石的诗元日是不是描写除夕的(王安石元日中写春节的诗句是)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王安石的诗元日是不是描写除夕的(王安石元日中写春节的诗句是)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译文《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中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

放炮竹:烧竹子时,竹子爆裂会发出响声,古人用这样的方式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放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夜,“年”都要到人间来吃人,而这一夜,所有的人家都彻夜不眠。于是年三十夜,人们聚集在一起,点燃了一捆捆的青竹。冲天的火光和劈里啪啦的爆裂声,把“年”吓得抱着脑袋,逃回了天上。天亮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寻亲访友,连声说:“恭喜恭喜!”大家庆贺没有被“年”吃掉。果然,人们通过团结打败了凶猛的“年”,初一开始拜年,从此过年放鞭炮和拜年的习俗沿袭到了今天。

饮屠苏:饮屠苏酒的习俗,来源于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年纪较长的在后。因为小孩子过年长了一岁要表示祝贺,而老年人过年则是老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祷长寿的意思。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现在过春节大人们欢聚在一起也会饮酒,联络感情,增加节日的气氛。

桃符: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也写有“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在桃木板上写下了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孟昶写完后,端详欣赏多日,然后命人将其挂在了寝宫之外。这便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见于史籍的春联。白话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从古至今,每个传统节日的诞生都有其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寓意,多样的风俗。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诗人墨客,为一个个传统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 正是这些多样的风俗,才使得春节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再读古诗,让我们感受元日那喜庆的气氛。

更多王安石的诗元日是不是描写除夕的(王安石元日中写春节的诗句是)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