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武田胜赖打赢长筱之战(日本长筱之战),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武田胜赖打赢长筱之战(日本长筱之战)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武田胜赖打赢长筱之战(日本长筱之战)

日本天正三年(1575年),时值日本战国时代,畿内霸主织田信长、盟友德川家康与东日本的战国大名武田胜赖在三河国爆发了著名的“长筱·设乐原合战”,简称长筱合战。

长筱合战对于日本战国时代的意义非同凡响,这场合战直接影响了东日本的超级大名武田家未来的战略方向,让曾经被武田家欺压的德川家康转守为攻,也改变了整个东日本的局势。

在旧说之中,长筱合战是一场“新时代武器”对抗“旧时代战法”的划时代战役,走在时代前沿的织田信长在这一战中利用数千名铁炮(火绳枪)士兵采用了“三段击”的战术,击败了以保守传统的骑兵、步兵为军队主力的武田胜赖。在织田信长修筑的马防栅工事前,武田军的士兵一波又一波地扑向织田军的阵地,一阵枪响过后,这支曾经骁勇善战、享誉东国的武田军纷纷倒在枪口之下。

长筱合战

当然,根据现在的研究,所谓的旧说其实就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掀起的崇洋 *** 的风气下创作出来的:“织田信长的胜利是因为他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武田胜赖的失败则是井底之蛙,保守守旧。”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吗?

织田信长成功的战术

虽然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是这里还是简单地提一提,长筱合战时织田·德川联军之所以取胜,与织田信长成功的战术关系非常大。

根据当时织田信长给细川藤孝的书信中描述,进军三河国时的织田信长其实是相当头疼的。当时武田军已经包围了长筱城,而且以武田军的兵力,夺下城池并非难事,之所以没有全力攻城,正是想吸引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的援军,实施围点打援的战术。劳师远征的织田军若真按照武田胜赖的想法奔赴长筱城,即便能够取胜,也将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此时织田信长的敌人并不止武田胜赖一人,信长不愿意在与武田家的战争中消耗过多的兵力,所以才会在战前从各地的家臣手中调集了三千余挺铁炮。铁炮是西欧传入日本的单兵武器,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铁炮并不像现在的枪械那样便捷,无论是装弹还是射击步骤都非常麻烦,所以并不适合在野战中使用,基本上都是用于攻城战与守城战。因此,携带了大量铁炮的织田信长,便打算将长筱合战从一场野战变为实质上的“攻城战”,这才会在到达设乐原的连吾川时,沿着河的西岸布下马防栅。这样,连吾川就是织田军阵地的天然“护城河”,马防栅也成为了织田军的简易“城墙”。

马防栅

然而,织田信长的这个战术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织田军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守住某个地方,而是要救援被武田军包围的长筱城。织田信长在连吾川畔修筑的易守难攻的工事不假,若武田军不主动发起进攻,那这些工事也只能是摆设。

为此,织田信长采用了两个计策。其一,是隐藏军队的人数,根据《信长公记》的记载,织田信长将三万大军隐藏在了山林中的低洼地带,故意制造出联军兵力不足的假象。由于前几年武田军对德川家发起侵攻之时,织田信长派出的援军都不多,所以武田胜赖很可能错判了形势,这才会不把联军放在眼里,在长筱城东部的鸢巢山以及长筱城下留下一部分军队,亲自率军朝着连吾川东岸进军。

不过,虽然武田胜赖轻敌进军,但是两军的阵地之间毕竟隔着一条连吾川,武田军若是不主动渡河强攻,而是就地对峙,随时都有能力撤军,而在工事以及马防栅背后的联军发起追击十分不易,织田信长确实也拿对岸的武田军没有办法。这时候,织田信长便采用了第二个战法,逼着武田胜赖对联军阵地发起攻击。

织田信长

长筱合战的前一天夜里,织田信长派遣德川家家臣酒井忠次率领一支别动队,走山路绕到了武田军背后的长筱城。次日上午,酒井忠次对鸢巢山的武田军发起奇袭,长筱城的守军也配合酒井忠次的攻击,出城与城下的武田军交战。

大约在中午十一时左右,武田胜赖得知了鸢巢山失陷,长筱城下的武田军溃败的消息。此时的武田军进退两难,若固守原地,就会遭到前后两面夹击,再加上武田胜赖曾错判联军的人数,所以他才决定对正面的联军发起进攻,打算先击败正面的联军,再回头对付偷袭的别动队。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武田胜赖一头撞在了墙上。

武田家是“旧势力”吗?

前文有提到,以前的旧说将武田家归类于愚蠢的守旧势力,以传统的冷兵器时代的战术去对抗持有新式火器的织田信长,最终栽了个大跟头。

可是,武田家真的就是所谓的守旧大名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武田家是最早察觉到铁炮这种新式兵器作用的战国大名之一,早在弘治元年(1555年)的第二次川中岛合战时,就有武田军调遣三百余名士兵组成的铁炮队的记录,说明武田家最早在这一年以前,就已经给军队装备了铁炮。

武田胜赖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铁炮传入日本是天文十二年(1543年)的事情,在天文十六年(1547年)左右传入京畿。也就是说,在铁炮传至京畿后的几年之间,武田家就开始购买并装备铁炮了。

根据当时战国大名留下的军役帐来看,武田家对铁炮这种武器非常重视,在征召军队时,武田家对家臣要求的铁炮装备率约为10%左右,而上杉家则稍差,约为6%。长筱合战时织田信长四处征调铁炮,其装备率也不过只有11%~12%而已。

现如今的历史学者们在对长筱城古战场遗迹的挖掘中,也出土了不少铁炮弹丸,证明武田胜赖在攻击长筱城时,也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铁炮,用来攻击守军。以上的种种,足以说明武田军并非是不了解新式武器的井底之蛙。

武田家的困扰

前文叙述了武田家对铁炮也是非常重视的,那么为什么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对武田军使用铁炮的印象并不深呢?这便是我们下文将要介绍的内容,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解读武田家的败因。

武田家虽然装备了为数不少的铁炮,但是实际上他们对铁炮的使用率远远没有织田信长那么高。这是因为当时的武田家地处东国,虽然不便于购买铁炮,但是铁炮毕竟不是一次性用品,所以还是能够囤积一定的数量。然而,作为使用铁炮必须的消耗品火药、硝石、弹丸却不像铁炮那样可以靠时间囤积,且非常不容易买到。

学者们对长筱古战场发掘出的铁炮弹丸的铅成分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当时铁炮的弹丸约有三成是由来自东南亚进口的铅制造出来的,也就是输入日本的进口货。彼时无论是欧洲人、还是明朝、朝鲜与日本的贸易品,但凡要传入东日本,都是走如下两条线路:1、九州——濑户内海——京畿(陆路、水路)——伊势湾——太平洋沿岸。2、九州——日本海——若狭湾——继续沿日本海北上。

战国时代的贸易都市

自从铁炮登场以后,铅就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于武田家来说,日本海的贸易航线在宿敌上杉家的掌控中,基本上是可以不用想的,而他们唯一打通的航线,就是消灭今川家后占领的骏河国,也就是太平洋沿岸的贸易航线。然而,这条航线的一个重大缺点就是,进口的商品是需要经过织田信长统治之下的兵库、堺等港口以及织田家、德川家势力范围内的伊势湾后,方才能够抵达骏河国。因此,织田信长一旦在堺港或伊势湾卡住重要军事物资的贸易,武田家就非常不容易购买到优质的进口火药与弹丸。

那么,进口货是用不上了,剩下的七成国产铅制成的弹丸呢?很遗憾,虽然武田家的领地内拥有很多金山,但是唯独缺少铅矿,所以即便是日本国产铅制成的弹丸,对于武田家来说也是从他国来的“进口货”。值得一提的是,武田家与德川家拉锯十年争夺的“奥三河”地区,也就是长筱城附近,恰好是德川家的铅矿所在地。

当然,铅、火药、硝石的缺乏不仅仅是武田家的困扰,而是日本战国时代所有东国大名的困扰。从现在对战国时代古战场的挖掘结果来看,西日本出土的铁炮弹丸全是铅制弹丸,而东日本的则五花八门,既有铅制的弹丸,又有铜制、铁制的弹丸,例如武田家曾经将一些质量比较差的“恶钱”熔作弹丸,但是这些铁炮弹丸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难以与铅制弹丸相提并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火药、弹丸的稀缺,自然也导致了东国大名的铁炮队训练不足,像织田信长那样与石山本愿寺彻夜放炮的合战,对东国大名来说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战争。

更多武田胜赖打赢长筱之战(日本长筱之战)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