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找次品的思路(找次品知识要点),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找次品的思路(找次品知识要点)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找次品的思路(找次品知识要点)

“找次品问题”是数学中一类经典的智力问题,吸引着众多数学爱好者孜孜不倦地寻求一般性的解决方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数学广角”选择了比较简单的一类作为例题,如例2:“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这里,“次品比合格品重一些”是已知的,若这一条件未知,解决起来繁难程度将大大增加。

对于这一问题,最优化的解决策略有2个要点,和1个思想方法。

第1个要点:把物品分成3份。

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是有天平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天平有两个托盘,所以次品的位置无外乎三个地方,即两个托盘上、天平外,天平称一次就能确定出次品在位置中的哪一个。

例如,从8个零件中找次品,学生一般会很自然地想到平均分成2份(4,4),但会发现这不是称得最少的次数,在四种分法①分成8份(1,1,1,1,1,1,1,1,);②分成4份(2,2,2,2);③分成3份(3,3,2);④分成2份(4,4)中,分成3份(3,3,2)的方法才是称得最少的次数。

第2个要点:尽量平均分。

而要使称量的次数最少,每次称量后,就应把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使三个地方的零件个数尽量同样多。这样,不管次品在三个地方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能转化成“从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里找次品。”

例如,从9个零件中找次品,分成3份,有四种不同的分法:①(1,1,7);②(2,2,5);③(3,3,3);④(4,4,1)。很显然,第三种分法,称一次就可以将次品确定在最小的范围内。要称出次品,①(1,1,7)至少称3次;②(2,2,5)至少称3次;③(3,3,3)至少称2次;④(4,4,1)至少称3次。通过对比,会发现分成3份的情况中,平均分的方法称的次数最少。

如果不能平均分呢?回过头再研究8个的最少次数,会发现尽可能的平均分可以使称的次数最少。(即: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得多与少的一份只差1)。

1个思想方法: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贯穿本节课始终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如:从2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和从3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都只需称1次就能找出。为什么数量多了1个,而称的次数没有增加?那是因为有了逻辑推理,2个零件,可以分别放在天平的托盘里,称一下就知道哪个是次品了;3个零件,可以把其中两个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里,如果天平平衡,就能推理出天平之外的那一个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就说明托盘里其中有一个是次品。

在“找次品”的过程中,为了使别人明白自己是怎么解决的问题的,学生需要清晰、有条理地表示出逻辑推理的过程。虽然口头和文字表达可以说明思维过程,但如果零件总数增多,推理的步骤也相应增加,这时就需要用画直观图、流程图,并配以文字说明的方式表示逻辑推理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总之,在“找次品问题”中的天平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天平,而是一种抽象的数学化形式的天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用头脑中建立的天平表象,反复进行“如果平衡……如果不平衡……”的逻辑推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用数学思维考虑问题,对日常生活会有很大帮助,您同意么?

更多找次品的思路(找次品知识要点)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