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古代心意拳(心意拳大师),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古代心意拳(心意拳大师)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古代心意拳(心意拳大师)

心意拳的创立,有三种说法:一是为印度高僧达摩所创;二是为岳飞所创;三是为姬际可始创。

经过各时代武术界同仁对史料的考究,在近十数年来,已逐渐为广大的心意形意界同仁所认定,心意拳的创始人为姬际可。

达摩创立心意拳只是一个传说。民间甚至有尊如来佛为心意拳之老祖者。究其原因,不过是托佛神之名以示拳贵,使之易于传播而已。岳飞创立心意拳也是虚传。同样的原因,无非是“托英名以示拳贵”而已。不能否认,不论心意拳传说,创于达摩还是岳飞,为其广泛传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姬际可(1602-1683),字龙峰,山西蒲州人,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康熙初年。自幼学文,13岁开始习武。姬际可20岁左右时,离家奔少林寺。姬际可在少林寺学艺十载,颇得少林秘法,擅长枪术,人号神枪。后来,少林寺主持请他做老师,传授武功。

姬际可文韬武略。来少林寺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寺有丰富的资料秘笈,这种主客观条件的结合,为其创拳立法奠定了基础。姬际可在少林寺十年间,又苦钻少林秘笈,并涉名山大川,遍访技击高手,从理论到实践,逐渐使他成了一名武学大家。他承袭了中国古代武学的传统和众多拳经之精华,诸如阴阳、 *** 等原理,参照少林寺的龙、虎、豹、蛇、鹤等五拳,并根据更多 *** 的细致观察与技击要道,以 *** 为法,十形为拳,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曰心意 *** 拳,或心意拳,也俗称十大形。

心意拳的命名也有深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意,意动成拳。后人改名形意,即指形体和意识,比较直白。

姬际可创心意拳后,开始物色传人。关于姬际可的传人,有多种说法,或曰主要传人为曹继武。此外姬际可在少林寺,将此拳授与少林寺武僧,少林寺称之为“心意把”,其拳谱也改称为“少林拳经”,一直流传至今。与少林寺其他拳种相比,心意拳更为刚柔相济,浑厚古朴,成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历来被视为少林寺中最珍贵的拳艺,每代只传授极少数人。

姬际可晚年归里后,据《姬氏族谱》记载: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村民以夫子事之。姬际可去世后,葬于祖坟,立碑纪之,后人尊称为“老夫子”,挂其娟画敬于家庙。少林寺中亦挂其画像。其形象为:长形瘦脸,须髯皆白,目光炯炯。家庙像旁有后人书写的对联,云:

创业本艰难,要留好样与子孙;

守成非容易,不可负愧于祖宗。

曹继武(1655-1745)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安徽贵池人,生平事迹不多,或曰是心意拳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曹继武从学心意 *** 拳十二年,武功方成。康熙癸酉年(1693)武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都督。后因宦途坎坷,致仕归籍。后授业于河南马学礼。

曹继武在其《拳论•十法摘要》中自认其从学于姬氏,云:“……夫世之习艺者,固一师之承也,亦各有不同,岂其始艺之不类欤?谅亦习者未得其真,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况乎愈传愈讹,且不仅差之毫厘也。余从学姬氏,以接姬氏之传,得之甚详,就其论而释之,定为‘十法摘要’,非敢妄行于世,聊以训子弟云尔。”

马学礼(1713-1789), *** ,河南洛阳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卒于乾隆五十四年。马学礼在河南将心意 *** 拳开枝散叶,下传马三元、马兴、张志诚等。所传几乎仅限 *** ,外族人极少。张志诚(南阳人,生卒不详)传李祯(或李政,应为音误)。

李祯(约1790-约1875),河南郏县人,生于嘉庆元年左右,一生勤练练鸡腿功夫,人称“鸡腿先生”,其下盘功夫极其扎实精妙绝伦。李祯传戴隆邦等,还传其友张聚,张聚传买壮图。。

戴隆邦(约1790-约1856),山西祁县人,由于某些原因,其生卒年份存在多种说法。戴隆邦在 *** 心意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山西心意拳宗师,自此形成了山西派之源流,与河南派各表一枝。

戴隆邦武艺学成后,即将心意拳禁锢,只传子、侄及内亲,不再外传。戴隆邦终前留遗嘱给戴文雄(小字二闾),“心意拳不得外传”。自此不外传人,戴氏“家拳”、“祖传”之说即由此出。

道光十六年(1836),直隶深州(今河北深县)人李洛能(1807-1888,时称李老农)闻戴二闾大名,千里迢迢到山西祁县学习戴家心意拳术。然而,多次登门求教,均遭拒绝。李洛能心诚意坚,终于戴二闾感其心诚,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式收其为徒,传授心意拳术。

戴文雄收李洛能为徒,开创了戴氏心意拳外传的历史。李洛能继承发展了戴氏心意拳术,并有大的变革和创新(后创形意拳)。他和他的许多著名弟子,如车毅斋、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等,都为心意形意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买壮图(1829-1892), *** ,河南鲁山县人,是清朝末年心意拳大师。买壮图年轻时,曾在鲁山东关演武场考中武生(武秀才),因受其师张聚影响,不再留意功名,潜心研究心意拳法。十年后,艺臻化境,闯荡江湖,纵横天下达三十余年,足迹遍及南北数省,成为河南心意拳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买壮图传安大庆、袁凤仪等,从而形成了河南派心意 *** 拳之源流。袁凤仪的弟子中,以“周口三杰”最为著名,这三人是: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

卢嵩高(1873-1963),谱传心意 *** 拳第八代传人,河南周口人,“周口三杰”的小师弟,最得袁凤仪之宠爱。卢嵩高生性高傲,练拳悟性极高,对心意拳的打法研究最透,以手法毒辣多变著称。卢嵩高上世纪初移居上海,因缘际会,卢嵩高又结识了心意拳第六代传人丁仁(河南山坡人),受其指点,得其真传,武功更为精进,但不以师徒相称。卢嵩高打破了自马学礼以来,传回不传汉和主要传于河南的惯例,开始传入上海,是河南心意拳在发扬光大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卢嵩高在上海传拳多年,门生弟子众多,得其传者有凌汉兴、李尊贤、马义芳、孙少甫、王木林、王守贤、王书文、解兴榜、于化龙等。以上诸师多已过世,已知现在世居住上海的,还有凌汉兴和王木林两位前辈。

杨殿卿(1869-1943)杨家自其得心意 *** 拳真传后,甚惜其技,不愿轻传,择徒授受严格,传人不多。得其真传者杨祥麟,也是杨家同族。杨祥麟酷爱武术,有同族亲叔父的手传亲授,天分悟性高,又极为努力,三十岁前武功练成。

宋国宾(1882-1960),河南省周口人,自幼嗜武如命,少年时学习少林派拳械,十趟弹腿等。后结识卢蒿高,两人性情相投一见如故,后结为金兰。由卢嵩高推荐拜入袁凤仪门下,苦练学成。之后宋国宾来到蚌埠,将心意拳在此地广泛传播。

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人对心意拳术独特的健身防身特色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习此拳者遍颇众,精此拳者渐增。心意拳必将更广泛地传播,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和社会安宁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古代心意拳(心意拳大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