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总结一下最常见的“过度医疗”例子:
1、扁桃体炎:价格翻8倍
从外地来北京打工的张先生,因为喉咙疼痛去一家三甲医院就医,医生让他检查血后,又安排了胸片、CT,最后诊断结果是扁桃体发炎,医药费竟花了2400多元,张先生为此和医院闹了起来。
在北京八宝山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卫民看来,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过度医疗,像这种首次就医的普通扁桃体炎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就可以了,在社区医院看普通的扁桃体炎费用不会超过300元,而张先生花的费用翻了8倍。
侵权法博士陈昶屹法官认为,过度医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小病大医”。在现实生活中,过度医疗的出现还跟人们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喜欢往大医院跑有关,这不仅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还会加剧过度医疗现象。
2、心脏支架:不应该滥用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接受心脏支架介入治疗的患者达到18.8万人,在国际上,心脏支架和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至8∶1,但在我国该比例高达12∶1。
很多人认为心脏支架相对于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来说更加便捷简单。但是,心脏支架其实有严格的适应症的,只有当心血管堵塞程度达到70%以上时才可以使用,此外还要看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而且心脏支架也有风险,当植入心脏支架后,还有可能会出现心血管再度狭窄。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曾在很多场合表示,那些不该放的支架,是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利益是导致心脏支架被过度医疗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枚直径2-4毫米的支架,国产的就要1-2万,进口心脏支架就更昂贵了,因此有些医院将心脏支架当成摇钱树滥用。
不过,好在国家对医药耗材等进行了严格规定,此类事件也逐渐减少,希望此后能杜绝。
3、输液:人均8瓶/年
我国患者的输液量整体高于国际水平,人均年输液达到8瓶,是国际水平的3-4倍。
盲目输液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健康隐患,最常见的就是抗生素滥用问题。输液是一种公认的危险给药方式,在医学上输液属于侵入性的操作。如果注射液中存在不溶性微粒,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症、肺水肿、肺肉芽肿和过敏反应等。
目前,为了遏制过度医疗,避免过度输液的问题,全国多地都提出了静脉输液管理,明确规定了不能进行输液治疗的一些疾病。
4、过度检查:CT、造影、核磁共振
短短几年,急诊科的CT检查翻了4倍,而且大多都用在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身上。虽然CT检查增多了,但是患者的治疗效果却没有得到改善,过度使用CT不仅导致过度医疗,还会增加辐射,导致癌症风险。
接近95%的颈动脉超声都是用在没必要的无症状患者或适应症不明确的患者身上,很多人认为这个检查没什么创伤,于是患者都愿意接受这种筛查。
过度检查问题持续快速增长,而且日趋严重,每年依然有成千上万的患者在盲目接受这些有伤害、不获益的检查。
为了避免医生过度医疗和过度检查,卫生部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明确将CT检查阳性率≥70%、核磁共振检查阳性率≥70%等指标作为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的其中一个参考值。
5、肿瘤:不轻易开刀
今年90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专家汤钊猷教授研究了癌症50年,他在很多场合的演讲中都提醒肿瘤患者不要轻易开刀。
汤教授认为癌细胞是从正常细胞发展而来的,并不是外来入侵的敌人,因此存在被‘改造’的机会,除非已病入膏肓,患者和医生都持消极的态度或采用了错误治疗方法。
想要战胜癌症,就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刀下去速战速决,消灭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一把双刃剑,不管是手术还是化疗、放疗都各有利有弊,一定要权衡好利弊,不要一上来就动刀子,而不考虑其他办法。
过度医疗的现象不仅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也让很多患者的身体承受了更大的健康隐患,衷心希望以后医院和患者都能重视过度医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