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我国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多少(中国的水资源总量),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我国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多少(中国的水资源总量)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我国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多少(中国的水资源总量)

原文链接:饥渴的中国:从中国各省水资源总量排行榜,看中国到底有多缺水

山川网:江南有梅雨季,岭南有回南天。每年到了相应时节,连绵不断的大雨、中雨、小雨,下上一整个月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潮湿的季节里,不仅家里的被子、衣服迟迟没办法晾晒,一些阴暗潮湿如衣柜角落里,还有可能会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这些,都是长期生活在南方的朋友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那么,你有没有在某次大雨倾盆之时,想过一个问题——中国的水资源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呢?

*** 四川水资源最多,宁夏天津最少

由于绝大多数在看本文的朋友,普遍生活在大中城市。打开水龙头,自来水便源源不断而来。再加之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基础建设的不断提升,“停水”这件事儿,更多便只停留在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

但是,中国真的是个水资源十分丰沛,一立方米自来水“廉价”到只值几块钱地步的国家吗?

显然不是。官方层面对于中国水资源情况的定位是——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不足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而中国人口占比全球超过18%),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那么具体到全国个省级行政区,各自的水资源总量情况又如何呢?

按照国家水利部先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前三的,依次是 *** 、四川、广西,均处于中国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国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末三位的,依次是宁夏、天津、北京。不过由于天津和北京均为直辖市,在土地面积上明显少于一般省级行政区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辖市的前提下,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最少的三个省份,则分别是宁夏、山西、河北,均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于华北地区。

水资源总量,主要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两部分组成。

地表水,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地表水方面,拥有量全国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 *** 、四川、广西(与总量排名一致);拥有量全国后三位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宁夏、天津、北京(与总量排名一致)。

地下水方面,拥有量全国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 *** 、云南、四川;拥有量全国后三位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天津、上海、宁夏。

中国多省份处于“极度缺水”区间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 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在2017年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069m³/人,这意味着整个国家都处于中度缺水的边缘线上。而具体到各省级行政区上,缺水的情况显然更为严峻。

在中学的地理课本中,关于中国的人均水资源水平,有一个比较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中国人均水资源水平仅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当然,这里的“四分之一”,还是中国人均水资源体量在2200m³/人的那些年(当时世界人均水资源体量在8800m³/人左右)。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世界人均水资源标准,中国目前仅有 *** 和青海两地的人均水资源量达标。

*** 的人均水资源情况之所以突出,首先是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 *** 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同时, *** 也是众多国际河流的上源所在(恒河、印度河、湄公河等)。再者, *** 还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湖泊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各类湖泊总数超过1500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个。

青海的水资源情况与 *** 有些类似:境内河流湖泊数量众多,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80条。黄河总径流量的49%,长江总径流量的1.8%,澜沧江总径流量的17%,黑河总径流量的45.1%从青海流出,每年有596亿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个,省内湖水总面积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

但真正让 *** 、青海两地人均水资源量大幅领先全国的最核心原因,还在于两地常住人口数量的“稀少”。就拿人均水资源量全国第三的广西来说,虽然在水资源总量上,广西几乎是青海的三倍,但是由于同期广西人口却是青海的八倍还多,所以最终的人均水资源体量还是要大幅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绝大多数的东部、中部省份,平均人口体量都在四五千万的水平,最高的广东、山东两省总人口更是过亿。六千万和八千万以上体量以上的省份也不在少数。换而言之,过大的人口总量才是真正造成中国整体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极度急缺的根源所在。

按照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即为极度缺水的标准,我们发现在2017年时,天津、北京、上海、宁夏、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河南、江苏等多省市均处于极度缺水的区间。

其中,上海和江苏作为南方省份,普遍被认为是水资源相较丰富的地区,为什么也会出现在极度缺水名单当中的。首先当然就是庞大的人口体量,无论是上海的6340.5平方千米上承载2423.78万人口,还是江苏的10.72万平方千米上承载8050.7万人口,在国内各省级行政区中都是绝对的人口稠密区。

其次上海和江苏的地理位置,事实上还并不足够靠南。这点,可以从沪苏两地的年度降水量数据中看出端倪,2017年,上海市年降水量为1195.5mm,江苏省年降水量为1006.8mm,比之相邻省份浙江的1556.2mm差距明显。

在省域水资源总量上,沪苏二省的情况也并不丰沛:2017年,上海市水资源总量为34亿m³(其中地表水27.8亿m³,地下水9.2亿m³,两者有重合部分);江苏省水资源总量为392.9亿m³(其中地表水295.4亿m³,地下水114.5亿m³,两者有重合部分)。

我们不妨还是以邻居浙江省作对比,2017年同期,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895.3亿m³(其中地表水881.9亿m³,地下水204.3亿m³,两者有重合部分)。也就是说,虽然江浙两省相邻,但是人口体量比江苏少了2300余万的浙江,水资源总量却是其的2倍还要多。

但即使在国内水资源总量尚且还算丰富的浙江,其2017年人均水资源量也仅有1582.6m³,比同期全国均值的2069.0m³少了近四分之一。其他省份的情况,可想而知。

过采地下水,多地已变成“漏斗区”

根据国家水利部相关数据,我们还发现了目前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供水和用水构成(同时期内供水量与用数量保持一致)。

用水量方面,2017年全国用水总量6043.4亿m³。其中,生活用水838.1亿m³,占总用水量的13.9%;工业用水1277.0亿m³,占总用水量的21.1%;农业用水3766.4亿m³,占用水总量的62.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161.9亿m³,占用水总量的2.7%。

原来全国近十四亿总人口的生活用水量,占比总用水量的比值还不到14%。而农业用水占比却远超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达到用水总量的六成以上,这或许是很多朋友之前并不曾想到的。

为什么中国的农业用水量如此惊人?根源就在于中国农业发展水平的落后和低下,粗放式盲目式灌溉遍布全国各地。曾经的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讲过一个对比案例: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目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换而言之,每年用水量最大的农业用水中,有三分之二都是被浪费掉的。

农业用水如此,工业用水呢?稍微好一些,但是也仅仅是好一些而已。衡量用水效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是万元GDP用数量,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该项数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6~8倍。

极度紧缺的水资源总量,在十分低下的用水效率之下,最终造成了中国水资源浪费情况几乎“冠绝全球”的地步。

而供水量方面,2017年全国供水总量6043.4亿m³,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1.0%。其中,地表水源供应量4945.5亿m³,占供水总量的81.8%;地下水源供应量1016.7亿m³,占供水总量的16.8%;其他水源供水量81.2亿m³,占供水总量的1.4%。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国一些地区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出现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早在几年前,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相比于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总量大,采用易,成本低,补充快的特征,地下水(井水、岩水)特征则是总量少,采用难,成本高,补充慢。

据《中国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图》对于全国各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相关分析,进一步划分为六个潜力等级(超采区、基本平衡区、开采潜力较小区、开采潜力中等区、开采潜力较大区、开采潜力大区)。

整体来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的许多地区地下水超采;“三北”地区北部的广大地区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小;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汉平原、巴颜喀拉山区、以及南方的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潜力中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的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大或大。

超采区:地下水开采潜力小于0,需要采取调整开采布局、调引客水补源、推行节约用水等措施,缓解地下水紧张矛盾。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上海市、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的部分地区,新疆 *** 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辽宁省的营口、铁岭等地区及台湾省。地下水超采区面积62.3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6.6%。

基本平衡区:地下水开采潜力0—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年,不能盲目扩大开采。北方地区应该把这部分水留作生态用水。主要分布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北部,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 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甘肃省的酒泉、新疆 *** 尔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省、陕西省、湖北省、江西省、福建省的部分地区。地下水采-补平衡区面积273.6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8.8%。

开采潜力较小区:地下水开采潜力1—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年的地区,可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重庆、福建的大部分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松嫩、松辽平原区,以及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小的地区面积429.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45.3%。

开采潜力中等区:地下水开采潜力5—1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年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地下水开采强度,减少地表水的利用。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包括四川省、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的大部分地区,北方地区仅在三江平原等局部地区分布。地下水开采潜力中等区面积100.5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0.6%。

开采潜力较大区:地下水开采潜力10—2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年的地区,应该鼓励开发利用地下水,充分利用地下水水质优良、动态稳定和多年调节的特点。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淮河沿岸和华南地区,包括江苏、安徽、广东、海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也有零星分布。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大区面积47.7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5.0%。

开采潜力大区:地下水开采潜力大于2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的小部分地区。虽然这些地区地下水开采潜力大,但由于降水充沛,地表水丰富,社会经济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不高,地下水开采潜力的实际价值不大。地下水开采潜力大区面积4.82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0.5%。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地下水开采潜力尚且还有一定空间的地区(开采潜力较大区/大区两类),占比全国总面积仅有5.5%。其余的部分,要么过度开采,要么将将够用。

而在上文的“201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水总量排名”,我在国家水利部的相关数据基础上,对于水资源供应中过度依赖开采地下水的部分省份,进行了相应标注。

首先来看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国供水总量6043.4亿m³中,地下水部分1016.7亿m³立方米占比为16.8%。如果我们把这个比例视作一个相对合理的地区地下水供水占比,然后由于全国各地水文情况差异较大,我们进一步放宽到30%。那么地下水供应占比超过总供水量这一比值之上的省份,无疑是必然存在地下水资源过采情况的——

黑龙江46.2%,河南49.4%,山东38.0%,内蒙古45.4%,河北63.9%,辽宁41.6%,35.3%,陕西35.1%,山西41.5%,北京42.0%。

共同点是什么?首先均为北方省份,在水资源获取上先天存在地域劣势。其次是常住人口体量过载,山东、河南、河北人口均极为稠密,与当地水资源实际能够承载的人口背离严重。最后是除北京外,各省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不少省份都是农业大省,在农业技术普遍原始落后的大背景下,水资源浪费成为一种必然。

其中,情况最为严峻的河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使用地下水比值超过地表水的省份,且年度开采使用地下水比例高达63.9%(河南的49.4%距离“爆表”也仅有一线之遥)。

而另一个在该项指数上被有所“遮掩”的地区,是天津。得益于身为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海河的入海口,天津的开采地下水占比河北数据上好看些。但是,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天津是中国省级行政区中水资源总量最少的地区(2017年地域水资源总量仅14亿m³,同期供水总量为27.5亿m³,早已入不敷出)。所以事实上天津不但过采地下水,而且是常年过采。

界面新闻的一篇报道中曾讲到:原国土资源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和2002年前后,分别进行过两轮全国地下水资源普查评价。在2000年,全国地下水开采程度为30.1%,其中,开采程度超过100%的省市有4个,分别是天津222.9%、河北150.2%、山东107.6%和北京103.1%。

根据原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显示,截至2011年,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30至50米,局地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0米,已然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综合来看,中国的地下水过采严峻程度是:国内北方更严峻,北方华北更严峻,华北京津冀最严峻。原因无他,长期以来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常住人口,使得华北及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不堪重负(这还是在有南水北调支持的背景下)。

这也意味着,京津冀城市群“不到国土面积2.35%的土地上,聚集了7.24%的人口,创造了10.36%的经济总量(2018年数据)”光鲜数据背后,对区域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透支之深。

比水资源浪费更令人心痛的,是水资源污染

是不是总量少,人均低,国人就会对水资源视若珍宝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曾以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为依据,对中国各区域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进行过相关调查分析。并将地下水污染程度分为污染严重、污染中等和污染较轻三级。具体指标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铅、砷、汞、铬、氰化物、挥发性酚、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等。结果显示——

东北地区重工业和油田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东北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松嫩平原的主要污染物为亚硝酸盐氮、氨氮、石油类等;下辽河平原硝酸盐氮、氨氮、挥发性酚、石油类等污染普遍。各大中城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哈尔滨、长春、佳木斯、大连等城市的地下水污染较重。

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华北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强烈,从城市到乡村地下水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组分有硝酸盐氮、氰化物、铁、锰、石油类等。此外,该区地下水总硬度和矿化度超标严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总硬度超标,其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污染较重。

西北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污染较轻。西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总体较轻。内陆盆地地区的主要污染组分为硝酸盐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铬、铅等,以点状、线状分布于城市和工矿企业周边地区,其中, *** 、西安等城市污染较重。

南方地区地下水局部污染严重。南方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西南地区的主要污染指标有亚硝酸盐氮、氨氮、铁、锰、挥发性酚等,污染组分呈点状分布于城镇、乡村居民点,污染程度较低,范围较小。中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有亚硝酸盐氮、氨氮、汞、砷等,污染程度低。东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有硝酸盐氮、氨氮、汞、铬、锰等,地下水总体污染轻微,但城市及工矿区局部地域污染较重,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浅层地下水污染普遍。南方城市中,武汉、襄樊、昆明、桂林等污染较重。

也就是说,虽然南方地区水资源质量整体优于北方,但是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如果不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处罚力度,那么未来极有可能朝着进一步恶化方向发展。

按照早前水利部的相关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站在当下来看,伴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老龄化和少子化时代,到2030年时中国总人口达到16亿的可能性或许并不大,但是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却是连年下滑。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用水效率虽然正在逐年上升,但是远远追赶不上水资源总量下降的速度。同时,本文中所讲到的所有水资源总量,均为全国的理论总量,即包含极难(不可)开采水资源和中重度污染水资源在内的。如果再排除这两部分水资源,那么我们实际可以使用的水资源总量将更为紧张。

在一座座千万级人口规模的超级城市迅速崛起后,未来中国城市的供水是否会限时 *** ,这个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何转型升级与加速淘汰国内许多地区大量存在的,对区域环境、区域资源造成巨大伤害与浪费的低产出、低效率产业、企业,刻不容缓。

最后,附上按照七大行政区分类的“2017年各省级行政区大数据”资料。想要对各区域水资源情况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自行参阅。

本文参考素材如下,深表谢意:

《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国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图》

《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

以及部分由中国科协参与创办的网络百科词条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 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35城青和力排行 丨 一季度收入数据 丨 一季度消费大数据 丨 最值得从事行业 丨 一季度23省GDP 丨 省市环境指数 丨 新型人口流动趋势 丨 外来人口比全国第一 丨 2018中国机场排名 丨 收缩型中小城市 丨 开放落户 丨 广深高铁票价 丨 3月份房价 丨 2018各省市常住人口 丨 国家高新企业 丨 医院100强 丨 人口向南 丨 地铁集中涨价 丨 中国近一半人口 丨 盐城 丨 石家庄

人文: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更多我国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多少(中国的水资源总量)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