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香港黑帮老大演电影(港片黑帮大佬),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香港黑帮老大演电影(港片黑帮大佬)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香港黑帮老大演电影(港片黑帮大佬)

1

「黑社会」是华语商业电影非常显眼的标识之一。尤其在香港,在八十年代后黑帮片独立发展成为主流类型片种,无论是数量还是其内容丰富程度,都远超同时代其他地区的电影。

帮派电影在香港的历史沿革,可以回溯到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内容与风格的演变。五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已经非常商业化,但它依然受到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约束。彼时的电检制度和公共舆论对电影过度展示社会阴暗面、团伙犯罪和黑道分子形象都有相当程度的限制。观众也因此在银幕上甚少看到这方面的内容。

但另一方面,本土粤语电影一直有拍摄神怪武打的传统,吸取了粤剧动作的打斗电影也一直有固定的观众。在这些影片中,塑造生动鲜活能和正面人物产生强烈戏剧性反差的反派人物成为影片吸引观众的卖点之一。

比如在早年在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中,就会有盘踞一方坐拥一众家丁打手的恶霸作为黄飞鸿的主要对手出现,这其实可以看作是香港电影中社团组织的银幕雏形。

《黄飞鸿少林拳》(1974)

同时,受武侠小说的影响,古装剑侠电影中某些武林门派也会作为反面势力出现。它们以暴力为基础拥戴不同等级的掌门、当家或者师兄弟作为头领的组织方式,和后来黑帮电影中的社团结构也极为相似。

六十年代中期,西方通俗文化开始在香港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中大行其道,冲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文娱作品表达方式。电检制度也开始松动,只要以为娱乐目的,电影内容便不会再被过多干涉。

于是张彻等导演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武侠动作电影,暴力、血腥甚至一些软色情因素都纷纷出现在银幕上。在如是风潮的带动下,导演龙刚在1967年推出了开启香港黑帮电影类型的划时代作品《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1967)

影片中的谢贤是打抱不平匡扶正义的孤胆英雄,他的对手是黑道集团首领龙老板。后者控制着一伙组织严密无孔不入的犯罪分子四处敲诈勒索杀人越货。

彼时有着「奸人坚」绰号的资深演员石坚以扮演各路反角出名,在《英雄本色》里他拄着拐杖出场,左眼被刀疤覆盖,头发光亮西装革履,嘴角永远露着邪恶的微笑,以非常脸谱化的方式塑造了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位让人过目难忘的黑社会老大形象。

《英雄本色》(1967)

与先前旧式武打片中与正面人物打成一团的反面角色不同。石坚扮演的龙老板并没有过多和主角谢贤进行动作上的交手打成一团,而是以外形、服装、化妆和肢体语言塑造了一种隐隐立于黑暗世界尽头的黑社会大佬气场,以此和谢贤的英雄气概对峙。

观众们也由此意识到最初的「黑帮电影」本质上就是对黑社会大佬的刻画,「奸人坚」扮演的黑帮头领角色的出挑,才是电影银幕上黑帮社团得以成形的最关键因素。

2

在香港电影中,黑帮大佬带有「忠」「奸」「正」「邪」四种不同个性气质。如果说石坚在《英雄本色》里尽显他「奸人坚」的银幕本色,那在李小龙主演的《龙争虎斗》(1973)里他则「邪气四射」。野心勃勃又张狂疯癫的角色特征,搭配新奇武器的使用,足以让影片中的这位韩先生成为第一代醒目的银幕黑帮大佬。

《龙争虎斗》(1973)

七十年代,民国动作片风潮兴起,对于黑社会组织的呈现借旧时代的背景在华语电影中蔓延开来,出现了不少带着鲜明特征的黑帮老大角色。他们不再仅仅是代表邪恶势力的反面角色,而是延续了武侠电影中英雄人物的特征,被赋予了勇猛和忠义的品质。但同时又因为身处险恶的江湖,他们不择手段大开杀戒的行为也获得了某种程度上正面化的银幕背书。

比如张彻的《马永贞》实质上就是在讲述一个上海滩黑帮组织头领的崛起。只不过陈观泰扮演的马永贞刚猛强硬仗义疏财的品格将「黑社会大佬」这个在从前看似负面的形象,以底层社会话语的角度扶正,带有了明显的忠正特质。

《马永贞》(1972)

《马永贞》中还出现了另一个颇值得玩味的大佬形象:姜大卫扮演的谭四爷。他外形风流倜傥,拳脚功夫了得,嘴角却永远挂着一丝坏笑;他认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在最后被刺身亡时却表现出少有的英雄气概。

姜大卫用自身阴柔的气质塑造了一个正邪交织的人物形象,某种程度上比一味强横的陈观泰更能代表黑社会老大复杂的个性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黑社会人物不是英雄就是坏蛋的脸谱化倾向。

《马永贞》(1972)

导演桂治洪把民国社团组织大佬的形象带到了当代香港。在《成记茶楼》和《大哥成》里,陈观泰扮演的成哥是一位顶着酒楼老板名头出现,惩奸除霸维持江湖秩序社团组织头领。

有意思的是,故事尽管发生在七十年代的香港,但大哥成却总是一身对襟大褂脚蹬布鞋的民国打扮,这其中延续马永贞形象的意图非常明显,也不经意点出了香港电影中两个不同时代之间黑帮团伙的连续性。

《成记茶楼》(1974)

不过,桂治洪的反主流倾向让他把大哥成塑造成一位不信任法律制度,凭江湖忠义气概游走在制度之外,用黑社会家法私刑的方式维护社会正义的英雄,也因此主角在影片中具有了一呼百应的民众号召力。

也许是担心如是煽动性在现实社会中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大哥成》的结尾电影公司硬给成哥安上了一顶警察卧底的帽子,不过这都阻止不了大哥成的大佬光环登上了彼时同类电影的顶峰。

《大哥成》(1975)

黑社会电影在七十年代的兴起和社团组织对电影界的渗透也有某种程度的联系。比如六十年代曾经红遍台港电影圈的「学生王子」邓光荣其实是三合会成员,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大佬级人物。他1977年和哥哥邓光宙成立了大荣电影公司,非常热衷于拍摄并主演黑帮片。

有意思的是,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邓光荣在《家法》《血洗唐人街》等影片中总是一副英气逼人正义凛然的模样。按理说大佬演大佬应该格外传神,但邓光荣的角色却江湖社会气淡泊,反而带着很强的偶像明星气质。

《血洗唐人街》(1982)

不知是他否刻意要摆脱现实中自己熟悉的黑社会人物影响,但客观上他确实在银幕上依靠个人风度「洗白」黑社会大佬的形象,为其后银幕黑帮人物的浪漫化转变起到了铺垫作用。

3

不能否认的是,1980年的港剧《上海滩》为黑社会人物的形象起到了定格作用。身材修长的周润发在此剧中发型铮亮一袭长衣配白色围巾的绅士风范,彻底打破了七十年代陈观泰等人建立起的黑帮大佬市井人物的通俗形象,将其推向了浪漫化虚构的方向。

《上海滩》(1980)

其实仔细辨析,《上海滩》中许文强的角色设计或多或少受到了此前邓光荣一系列黑帮电影人物的影响,但周润发胜在将细腻的个人情感与超凡脱俗的英雄气概结合起来注入了一位黑帮大哥的内心。

此后,黑帮人物的「牛」不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事迹大比拼,而变成了某种压倒性的气场较量。它既有横扫千军勇猛无敌的武侠人物质地,又带上了激荡人心的情绪化个性表达。这二者相结合,才是在银幕上塑造成功黑社会人物的诀窍。

《上海滩》(1980)

八十年代中期,事业发展不顺的吴宇森和徐克商量重拍龙刚的经典《英雄本色》,要用崭新的风格重塑黑帮电影的气质。影片一开场,狄龙和周润发二人扮演的伪钞集团头领,以西装风衣墨镜于藏匿在豪华写字楼中的伪钞工厂中亮相,风度翩翩气场摄人,一扫过往黑帮片中华人社团会道门传统人物的气质,以现代商业社会中独行侠的风貌登场。

《英雄本色》(1986)

吴宇森复活了张彻武侠电影中的男性情谊表达,在人物时尚装束和脱俗气质之下,展现的是狄龙凛然的正气和周润发感人的忠义,以及「忠」和「正」之间惺惺相惜两肋插刀的兄弟情谊。

用与时俱进的外表包装旧有的传统内容,并由此让二位黑帮大佬人物用崭新的方式表达华人熟悉的传统社团精神,这大概是《英雄本色》成为享誉影坛的经典黑帮电影的原因。

《英雄本色》系列的另一个特点是吴宇森为人物精心设计了很多凸显人物个性的细节,比如周润发用假美钞点烟的动作,或者在枪战后叼起牙签的镇静表情,抑或是情绪激荡地喊出「再也不会被人用枪指着头」的豪言壮语,都比枪弹横飞血流成河的打杀场面更能突出人物独特的性格。

小马哥之所以至今还是香港电影黑帮人物中排名第一的经典角色,和如是表现主义式的细节刻画密不可分。《英雄本色》将香港黑社会电影由从讲述帮派矛盾冲突的框架转向了突出人物塑造(特别是黑帮大佬)的方向,并给各路涌现的演员花样百出的机会展现他们创造银幕人物的机会。

九十年代以前,周润发/狄龙式的正气凛然成了塑造黑帮正面人物的样本,而负面黑社会大佬形象却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在八十年代下半程开始频密在银幕上出现的金牌配角「大傻」成奎安便是这么一位饰演邪恶反派大佬信手拈来的演员,尤以在《喋血双雄》中那位穷凶极恶不择手段要置主角周润发于死地的黑帮老大最为出挑。

《喋血双雄》(1989)

另一位天生就带着恶人气质的是彼时如日中天的万梓良,在1987年的《英雄好汉》中,他扮演了这么一位集奸、邪、恶、疯于一身,极度夸张的负面黑帮大佬形象。在酒廊与周润发演的一场对手戏,他开始友善殷勤、随后咄咄逼人、接着疯癫暴怒,最后又怪笑讥讽,短短几分钟的表演,情绪大幅度变化,但一幅得意猖狂的表情下,总掩藏着捉摸不透气势夺人的嚣张凶狠。这场戏中周润发扮演的阿剂的「正」完全被万梓良的「邪」压倒,若说香港电影史上一坏到底最恶毒的黑帮大佬,非万梓良扮演的这位阿勇莫属。

《英雄好汉》(1987)

九十年代初,香港黑帮电影又兴起了一股枭雄片的风潮,《跛豪》是其中的代表作。曾经在《上海滩》中和周润发共同撑起黑帮大佬宇宙的吕良伟扮演了传奇的黑社会人物吴国豪。他由身无分文的逃港青年到称霸一时呼风唤雨的黑社会老大,个性也从「憨」到「勇」,从「诚」转向「霸」。

《跛豪》(1991)

与《英雄本色》等正邪分明黑白对立的角色设置不同,跛豪是个集正邪忠奸于一身的复杂人物,他由白手起家到雄霸一方再到沦为阶下囚,经历了巨大的起伏转变。他的背后隐藏了在此前在香港黑社会电影中从未出现过的某种黑色宿命意味。

4

从1986年开始,香港黑帮电影一直在某种「宏大叙事」的基调上打转,黑帮首领们衣着整洁风度翩翩手眼通天混迹上流社会,不择手段去享尽荣华富贵成为主流基调。

但在1996-1998年,文隽和刘伟强合力打造出了五部《古惑仔》系列电影,改变了这一格局。他们让黑社会分子重回街头,把讲述重点聚焦在草根阶层如何从社会底层崛起成为新一代大佬。

《古惑仔》(1996)

文隽根据原著漫画的风格思路,挑选了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等人作为主角,赋予了黑帮英雄们一股前所未有的青春片气质。主角陈浩南是出身于新界的街头青年,带领一众好友左冲右突在香港用拳头打出一片天下。

他长发披肩,外形帅气,身手不凡,不但勇冠三军还对女孩子温柔多情,符合了青少年们对于街头英雄人物的一切浪漫想象,一出现就成为当之无愧的黑帮青年偶像。当陈小春等人对着郑伊健一口一个「大佬」叫个不停的时候,观众们不知不觉更新了对于黑社会大佬的概念:他们原来也可以是初出茅庐英气逼人的后起之秀。

《古惑仔》更出色的地方,是塑造了帮会社群中一众各有特点的反派和配角大佬。这里面既有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真实黑社会背景的陈惠敏、吴志雄、李兆基等人,又有实力派演员黄秋生、任达华、万梓良、柯受良等人扮演的各路堂主坐馆,最后居然还出现了吴君如扮演的女黑社会大佬十三妹,也算是开了香港黑帮电影的先河。

当然这里面最让人过目难忘的要属身型和演技巨佳的张耀扬在《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中饰演的东星双虎之一乌鸦。

《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1996)

在影片一开场,张耀扬就显出一股罕见的嚣张气焰,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向对手施加强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场的结尾居然把黑社会视为保护神的关公像在脚下踩碎;随后在枪杀「细细粒」一场中他又边开枪边作出匪夷所思的舞蹈动作,这种通过鲜明的动作姿态展现一位黑社会老大精神心理状态的方式也是非常新奇,让乌鸦这个角色特点在所有的《古惑仔》反面角色中脱颖而出。

《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1996)

很多人都认为吴镇宇扮演的靓坤是《古惑仔》中最恶的黑帮大佬。不过这个角色的潜质其实在稍后查传谊的影片《旺角揸Fit人》中才被完整发展出来。全片充满了黑帮片中少见的反讽口吻,第一次对黑帮所谓的情义忠诚进行了刻骨的嘲笑。吴镇宇在其中演绎了一个在欺骗、背叛和弱肉强食的江湖里幸存下来的小混混,只能以毒攻毒演变为一个无恶不作万人痛恨死不足惜的黑社会老大。

主角在成长时期的天真幼稚一厢情愿和登顶大佬位置后理想破灭报复社会的强烈反差,也只有戏路变化多端的吴镇宇才能胜任演出。如果要评选香港黑帮电影中十大恶人的话,这个角色应该是当仁不让的排名第一。

《旺角揸Fit人》(1996)

吴镇宇对于塑造黑帮大佬的贡献不止于此片。他最精彩的演出是在几年后的《无间道2》中。他一改往日的疯魔,用极为克制沉静又暗含爆发力的方式塑造了另一个类型的黑社会头领阿孝:后者看上去一副知识分子模样的文质彬彬,但却心思缜密计谋多端,善于在不动声色之中置敌手于死地。

阿孝这个角色在香港黑社会电影的人物塑造中具有决定性的转折作用,它标志着好勇斗狠打打杀杀才能在电影银幕上做黑社会大佬的时代已然过去,用脑和智慧才能在尔虞我诈的黑帮丛林中生存下来并占得先机。

《无间道2》(2003)

《无间道》系列中还有另一位惹人注目的黑帮大佬,这就是曾志伟扮演的韩琛。在几年前的《甜蜜蜜》中,曾志伟已经饰演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黑社会头面人物,他其貌不扬身材不高,外表威严但又内心满怀柔情:在背上刺青一只米老鼠为讨 *** 女张曼玉欢心的细节,让很多观众都为之动情。

《甜蜜蜜》(1996)

在《无间道》系列中,曾志伟扮演的是一位智商超群善于和警方周旋斗智的黑社会大佬,不但在警察内部安插耳目,还想方设法在黑帮内部揪出暗藏的卧底。

在攻心为上的《无间道》中,暴力和动作都退居次要,心智和头脑较量成为影片的主轴,这是为什么外貌丝毫不占优势的曾志伟一跃而出成为了影片的主角:他用张力十足充满戏剧性的表演创造了香港黑帮电影中头脑最聪慧而情感思路又最为复杂难测的一位大佬。

所有以上这些以动作和头脑塑造黑社会老大的方方面面,最后都汇集在了杜琪峰的《黑社会》中。任达华和梁家辉分别扮演了个性截然相反的两位大佬,一个看上去宽和忍让但其实野心勃勃又心狠手辣,另一个暴力嚣张却有勇无谋最终任人宰割。

《黑社会》(2005)

其实,他们二人的角色在此前出演的其他影片之中都有迹可循:任达华在《古惑仔》中饰演的洪兴大佬蒋天生就是这么一位看上去宽厚温和懂得人情世故的头领人物;而梁家辉则在《黑金》之中扮演过不达目的绝不善罢甘休的台湾黑帮大哥。

《黑金》(1997)

在《黑社会》中这二人都将角色向着极端方向推进了一大步,影片展示的是一场属于不同时代的黑社会大佬之间的较量。最终心机和城府以「仁和」的面目最终将无脑暴力置于死地。无疑在杜琪峰看来,懂得审时度势、有耐心将手腕运用到极致的大佬才是黑社会中最终的胜者。

5

在其他地区的华语电影中,也会有个性不同的黑社会大佬出现,但无疑其数量和丰富程度都远不如香港电影引人注目。《猛舺》刻画了一群台湾少年黑帮,作为黑帮头领的阮经天和赵又廷在银幕上的魅力不逊于香港的《古惑仔》。

《猛舺》(2009)

不过台湾电影中最让人难忘的流氓大哥形象却是出自一些艺术电影:比如杨德昌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塑造了一位身穿水手服胆量勇气过人又带着文艺范儿的黑帮老大「哈尼哥」,以诗意的方式对抗外在世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

侯孝贤则在《南国再见,南国》中任用了台湾本地的真实黑帮老大在影片中扮演自己,而高捷和林强则是以印象派绘画的方式扮演了一对黑社会老大和小弟游荡在台南乡间,用姿态和话语构筑了一幅台湾黑社会的肖像画。

《南国再见,南国》(1996)

由于文化差异问题,出现在大陆电影中的黑社会人物形象要稀少很多。在八十年代一部民国传奇片《大侦探》中曾经出现过一个神秘的黑道组织「断指团」,九十年代李保田曾经在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扮演三十年代的上海大佬。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

不过有碍于对于黑帮类型电影理解的差异,这些人物的塑造都或多或少有些错位,比如《摇》片中的黑社会人物与其说是上海滩大佬,不如说更像是中国北方的乡村地主大户。需要等到2016年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葛优才以杜月笙为模版,用沉稳锋利的气场创造了内地电影银幕上第一位合格的黑社会大佬形象。

《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

回顾以上提到的各位银幕大佬,他们每人都各有特点和夺人气势,似乎很难判断究竟哪一位才是最「牛」。不过换一个角度看,真正的「牛」人往往都深藏不露甚至有能力以无形而克制有形,而这样的人物在香港电影中还真的存在:在银河映像出品的黑帮片《暗花》中,几位对峙的主角像木偶一样被隐藏在幕后的真正大佬操控,每走出一步都会堕入后者预先设置的陷阱之中。

《暗花》(1998)

这个神秘的黑社会人物仅仅是一个手拄拐杖在影片的开头出现过几秒钟的老头,随后便在影片中隐去面目。在剩下的时间里,所有人都是在坠入生死圈套的宿命之时才能体会到他的力量所在。

要说「牛」,恐怕这才是华语银幕上最「牛」的一位黑社会大佬。

更多香港黑帮老大演电影(港片黑帮大佬)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