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020中国最高的建筑(2019年世界最高建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020中国最高的建筑(2019年世界最高建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20中国最高的建筑(2019年世界最高建筑)

离和2021年说再见还有10天。回顾这一年,尽管疫情的阴影仍然没有退去,但全球的建筑设计师们依然在源源不断地用灵感为人们的生活创造着新的惊喜。

最近知名建筑媒体Dezeen评选出了2021年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10个中国建筑项目。它们有许多是明星事务所让人期待已久的大作,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黑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月”仪式堂

月是“故乡”明

The Moon is the Light of Our Hometown

▼九女峰升起一轮圆月

▼永不落幕的月亮

图片来源于袈蓝建筑

版权由袈蓝建筑所有

“故乡的月”起源于业主的“命题作文”。受2019年中秋,拈花湾亮起直径10米的气球月亮的启发,鲁商集团希望在九女峰片区亮起一轮圆月,以“人工奇观”开辟“故乡”IP的下一篇章。

▼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连接“故乡的月”的栈道入口

图片来源于袈蓝建筑

版权由袈蓝建筑所有

主创团队—袈蓝建筑事务所希望为“月亮”赋予意义。一轮“永不落幕的月亮”由此而来,它被赋予仪式堂的功能,克服了 *** 的掣肘,用一个可观、可游、可用且具精神价值和运营价值的建筑,来为乡村盘活新的资源。

▼林木枝桠间时隐时现的“月”

▼“故乡的月”与“故乡的云”对望

图片来源于袈蓝建筑

版权由袈蓝建筑所有

站在山顶俯瞰,“故乡的月”与头顶的月形成人造与自然的对话,又与环境相融,不会割裂山谷的完整性。拾级而下、逐步临近,“月”在林木枝桠间时隐时现,在视野中渐渐放大,直至重构人对建筑、对“故乡”的认知。而若身处“月”中,回望“故乡的云”,又反向产生“追云”的需求,两座建筑彼此对视、互为犄角。

▼“满月”

图片来源于袈蓝建筑

版权由袈蓝建筑所有

“云月是同,溪山各异。”能勾起怀乡之情的触媒,可以与地点无关;关于“月亮”的建筑诗,可以与符号无关。摒弃关于传统的具象表达,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的材料,创造简单、纯粹的空间,穿透表层的视觉矫饰,直击观者的灵魂。

▼月、月影与山融为一体

图片来源于袈蓝建筑

版权由袈蓝建筑所有

“月”与“爱”关联甚笃:咏叹爱情,中国古诗谓“风花雪月”;日本的夏目漱石将“我爱你”译作“今晚月色真美”,婉转深情。爱人于“我”,恰如眼眸深处那轮“唯一的月亮”,足以让万物失色。

设计团队将“爱”的唯一性诠释于空间,接近山体原色的美岩板、石材、清水混凝土包裹着建筑的内外墙面与地面,与山体融为一体。而在屋顶,高透超白玻璃的运用确保日光自在地穿过孔隙,照亮室内。

▼“月”的弧形墙壁形成天然的回音腔

图片来源于袈蓝建筑

版权由袈蓝建筑所有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苍山洱海之间的无边界剧场

A borderless theater between Cangshan and Erhai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位于大理苍山与洱海之间。低纬度高海拔的温润环境塑造了当地百姓独特的生活方式——劳作之余的人们,舞于田间,歌于山岭,户外的生活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图片来源于朱锫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朱锫建筑事务所所有

建筑轻柔漂浮的屋顶受到了当地自然的启发,宛若苍山映于洱海的倒影,呼应着周围连绵的地形,吸引着游客的来访。露天广场与剧场“盒子”之间探索了一种建筑与景观地形一体化的空间对话,在二者交接处形成了广场到半室外表演空间的自然转化。表演空间模糊了自身与自然的边界,使得表演者与观众间也没有了距离。屋顶如周围群山一般可以登上,之上开阔的风景正是这里“田野放歌”的人们经常体会到的自然辽阔。

▼下凹的空间形成室外剧场

图片来源于朱锫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朱锫建筑事务所所有

建筑在设计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在水平纬度,户外剧场为阳,室内剧院为阴,剧场巨大的滑门打开时,位于户外剧场和室内剧场之间的“空”,会成为整组建筑的中心、活动的中心、表演的中心。在垂直纬度,简单、刚柔相间的屋顶似阴阳的界面,塑造了屋顶上下沐浴阳光与遮阳避雨屋顶的空间,这种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空间经验,强烈反应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可游”之妙。

▼苍山背景下的室外剧场

图片来源于朱锫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朱锫建筑事务所所有

山谷音乐厅

在万籁俱寂中聆听自然的回响

Listen to the echoes of nature in silence

“这是一座由声音出发、由内而外雕刻而成的建筑。我们称它为Chapel of Sound,希望人们可以‘看到’声音的形状,或者‘听到’寂静的声响。”主创设计师这样表示。

图片来源于OPEN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OPEN建筑事务所所有

建筑包含一个半室外音乐厅、几处面向山谷的观景平台、一个朝向草坡的室外舞台和音乐家工作室等少量室内空间,既能承载室内乐、音乐节、舞蹈等不同形式的专业演出,也可用于独处沉思或社区聚会。北方山区的冬季人迹罕至,因此音乐厅只在相对温暖的季节开放,以避免大规模的能源消耗,这也让半室外成为可能 。建筑师希望这座音乐厅可以成为一处庇护所,建立人与自然的深层连接。在这里,人们能感知到阳光、雨雪和四季的变化,或者听到平常忽略掉的鸟叫虫鸣。

▼半室外音乐厅

图片来源于OPEN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OPEN建筑事务所所有

音乐厅中朝向天空和山峦的开洞,不仅是建筑的——将光线和风景一道引入空间中,更是声学的——它们承载了吸声的作用,其大小和形状经过严谨的声学计算,与折叠的混凝土表面形成的反声面一起,为演出呈现最佳的音响效果。在没有演出的时候,人们可以坐在音乐厅里,静静聆听鸟叫蝉鸣、微风拂过,或是追寻阳光游走跳跃的足迹,欣赏大自然的交响乐。

▼朝向山峦的开窗带来极佳的声学效果

图片来源于OPEN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OPEN建筑事务所所有

经由“峡谷”——内外两层混凝土壳体之间蜿蜒的楼梯——上至屋顶平台,眼前将豁然开朗。层叠的远山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建筑置身其中,如同一只朝向天空的耳朵,聆听遥远寂静的空谷之音。

▼从音乐厅入口到可眺望远山的屋顶平台

图片来源于OPEN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OPEN建筑事务所所有

云洞图书馆

乘着诗,去远航

Take a poem and sail away

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海口云洞图书馆”于今年春天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座一体成型的混凝土建筑,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2021年最期待建成的建筑作品”,它将为海口市民及游客带来更独特的城市公共和文化空间。

图片来源于MAD

版权由MAD所有

精神属性是建筑的核心价值;它将渲染一座城市的人文氛围。我们希望这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愿意前往并停留的城市空间。建筑、艺术、人文和自然在这里相遇,它们将开启人们的想象之旅,探索、欣赏不同的美带给人们生活的意义。

——马岩松

图片来源于MAD

版权由MAD所有

静处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建筑,雕塑感极强。自由有机的形态也塑造了多变的室内空间:墙面、楼板、天花,室内,室外模糊了边界。

图片来源于MAD

版权由MAD所有

建筑里外的孔洞,像极了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洞”,让建筑与自然的边界逐渐消隐。大小不一的孔洞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同时也实现了自然通风,为身处在常年炎热环境的建筑“降温”。

图片来源于MAD

版权由MAD所有

人们通过孔洞看天、望海,像是透过时空的通道再去察看身边本已熟悉的世界。建筑里不同氛围、不同尺度的笔触与人的活动触碰,产生生活仪式感。

图片来源于MAD

版权由MAD所有

恒基·旭辉天地

独一无二的漫步渴望

A unique desire to walk

上海旧法租界一直以来是城市形象代表之一,这也赋予了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操刀的恒基·旭辉新天地更多的意义。项目位于马当路和淡水路间,沿用并呼应了当地典型的梧桐树、狭窄的街道和人居景观环境等元素,以唤起市民对上海老城厢的记忆。

图片来源于让·努维尔工作室

版权由让·努维尔工作室所有

设计师希望营造一种独特且不可预知的行走体验。建筑在完美嵌入局部都市肌理的同时,以米黄色的外立面限定出了马当路和淡水路的两个入口。市民可以借此窥见内部的独特光线和色彩,以及茂密葱郁的植被。无处不在的花草、灌木和绿植将整座建筑笼罩在一片绿色中,构成水平和垂直的多维度花园,让市民在此感受花朵的绽放和季节的更替。

图片来源于让·努维尔工作室

版权由让·努维尔工作室所有

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

山水两重间

Between mountains and rivers

威士忌酒厂一面背山,三面环水。酒厂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二元性——流淌于自然的山水两重。山代表力量与永恒,水代表流动与改变。山与水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而正是二元性的“山水”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梯田景观

图片来源于如恩设计

版权由如恩设计所有

在此哲学观念的基础上,威士忌酒厂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如此立场:力量存在于谦逊与简单之中,存在于对于自然的尊重与深刻理解之中。在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两种元素的融合往往能拓展出画幅的其他维度。正如山水画,建筑在许多方面也体现出二元性的巧妙平衡,酒厂的工业生产区域体现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诠释,而游客中心内的嵌入式几何元素,则是设计师对这片古老土地的致敬。

图片来源于如恩设计

版权由如恩设计所有

威士忌酒厂设有三座工业生产建筑,呈长方形,坐落于酒厂北侧。屋顶线随自然坡势平缓下落,亦层层递减,与缓坡相互平行。建筑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灵感源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峨眉山当地回收的黏土瓦片,后拼贴成建筑的斜屋顶,建立在现代混凝土柱梁结构之上,增添了谦逊而朴素的质感。平整土地过程中所产生的巨石,则被重新锻造为酒厂的石墙。该手法不仅体现了设计师对在地建筑的理解与诠释,亦表现了设计师对于建筑的思考:建筑在“破坏—循环—再创造”之间的无尽演变。

▼体验中心

▼接待中心

▼水景庭院

图片来源于如恩设计

版权由如恩设计所有

桃屋

用最微小的建筑复兴乡村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 with the tiniest buildings

在村落里,比物质的匮乏更严峻的挑战来自教育资源、信息渠道和美学想象力的缺失。地方领导提出美学复兴乡村的主张、打造修武成为中国县域美学策源地,而建筑师希望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用最微小的建筑改变隔绝和贫瘠的现实。

▼草图和模型

图片来源于一树建筑工作室

版权由一树建筑工作室所有

这些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微型建筑被设计为一系列带触角的树状空间,向天空生长以获取光与影,他们有的坐落在田间、有的在树林中、有的从废弃的村庄残墙里生长出来、有的在水塘中营造一个漂浮的剧场。7个单体被分期为两个阶段,第一期将是:水剧场、桃屋和废墟书屋。

图片来源于一树建筑工作室

版权由一树建筑工作室所有

第一个落成的微建筑“桃屋”坐落于一片桃树果林中,场地上桃树呈“一边倒”形态,启发了建筑形体创作,建筑师设想建筑是由一系列来自场地上的无形弧线所切割而成,形成跃升向天空的独特形态。

图片来源于一树建筑工作室

版权由一树建筑工作室所有

因为难忘第一次在场地上见到满园的桃花盛开,建筑师决定用粉色现浇混凝土建起这座建筑。在清晨、正午、黄昏或夜色中,粉色混凝土墙面会因为不同光线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状态。建筑师希望能在这个建筑中留下一些仅仅属于这片土地的印记,因此在室内用建筑体的轮廓设计制作了一个金属壁灯与门把手;而在立面上用特制模板浇筑出一棵浮雕树,向着东方日出的方位。

▼桃屋内部

图片来源于一树建筑工作室

版权由一树建筑工作室所有

平和图书剧场

蓝色的巨轮

The big blue ship

平和图书剧场是一个大型图书馆、一个500座的专业剧场和一个150座的黑匣子剧场,在一栋建筑中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有的孩子说它像一头蓝鲸,也有的说它像一艘巨轮。独特的建筑形态和充满自由的空间,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阅读和表演的兴趣,也让他们的想象力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天窗、舷窗和圆窗

图片来源于OPEN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OPEN建筑事务所所有

为了避免孩子们常年待在一栋房子里的枯燥乏味,设计师摒弃了近年流行的校园巨构建筑,将原有设计书中的功能进行拆解并重新组合,形成一个个单体建筑组成的聚落。将图书馆和剧场放在一起,是因为设计师认为广泛的阅读、思考和通过表演来表达,都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应试教育中是常常被忽略的。两种行为一静一动,不同的空间气质和需求,激发了独特的设计策略。

▼图书馆

▼剧场

▼咖啡厅

图片来源于OPEN建筑事务所

版权由OPEN建筑事务所所有

上海天文馆

全球规模最大的天文学主题博物馆

The worlds largest astronomy-themed museum

位于纽约和上海的知名国际建筑事务所Ennead隆重祝贺全球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正式开馆。上海天文馆由Ennead建筑事务所设计合伙人Thomas J. Wong设计,致力于营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可以与各种天文现象直接互动,并通过对比例、形态以及光线的细致处理,提升人们对于太阳和地球轨道运动这一基本关系的认知。作为上海科技馆分馆,全新的上海天文馆占地42万平方英尺(约3.9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天文学主题博物馆。

图片来源于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

版权由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所有

作为2014年国际方案征集优胜方,Ennead建筑事务所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设计理念,即摒弃直线或直角,真实地反映宇宙的几何形态和天体运动的动态能量。Thomas从物理学经典的“三体问题”中汲取灵感,在设计上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并将这一理念在天文馆弯曲的外观、狭长的带状建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建筑外围大量采用弧线设计,引入螺旋形绿化带,以象征天体运行的曲线之美:中庭中心、入口天窗,以及天象厅的行星状球体随处可见这种美感。整座天文馆及其三大建筑主体——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共同诠释着天体(太阳、月亮和星星)运行的基本规律。

▼具有时间记录功能的圆洞天窗

▼悬浮的天象厅球体

▼位于博物馆中庭的倒转穹顶

▼倒转穹顶顶部

图片来源于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

版权由Ennead建筑设计事务所所有

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

白色多孔混凝土打造的“社会容器”

Social container made of white porous concrete

在当前此刻,我们仍感受到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影响,致力于文化和健康事业的建筑是一种社会责任。

——斯蒂文·霍尔

图片来源于斯蒂文霍尔事务所

版权由斯蒂文霍尔事务所所有

位于上海奉贤区的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旨在成为“社会凝聚器”,连着沿河的浦南运河围合成一个周围新住宅社区交流聚集所需的公共场所与公园。尽管邻近密集的住宅大楼,该建筑富有的空间活力和开放性,吸引邻里社区来到此处休闲、参与文化活动,而医疗站则服务社区人们的健康需求。

▼模型

图片来源于斯蒂文霍尔事务所

版权由斯蒂文霍尔事务所所有

此项目符合斯蒂文霍尔事务所对后疫情时代的建筑策略,包含了大量的绿化空间,最大地利用自然光线与空气对流,并以开放的流线和社交空间为特色。景观及两栋公共建筑融合了“云与时间”的概念,此概念来自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65年的著名演讲。如时钟样式的圆形景观步道围合形成中央公共空间;如云状的建筑体开口向公众传递开放邀请。

图片来源于斯蒂文霍尔事务所

版权由斯蒂文霍尔事务所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根据网络资料汇编整理,原始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图片均已标明来源,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方删除。

更多2020中国最高的建筑(2019年世界最高建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