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小滨楼、九园包子、皇后餐厅、老四川牛肉、心心咖啡厅、吴抄手、丘二馆、冠生园、陆稿荐、“沙利文”西餐……数不完的老重庆美食聚集地,你还记得哪些?
小重庆,大美食
王小迟
作者:王小迟,61岁重庆人,喜集邮,收老东西,爱讲、听老故事,生于大梁子,成长在四德村,现住华新街。
而今眼目下,一谈起重庆美食,就离不开两样,“重庆火锅”,“重庆小面”。但实际上,重庆这个出美女,出美景,出美文,出美食的“四美”城市,美食何止这两样,这样看重庆美食,片面而肤浅。不说现在的大重庆,仅仅以原市中区为代表的小重庆“七区三县”为例。那都是美食多多,五味争艳。
重庆是个移民城市,远可追溯湖广填四川,近有抗战逃难潮,一九四九年重庆解放,又有大批南下干部,军人,家属入渝,再以后,为响应备战备荒,支援三线建设,很多工厂内迁,在重庆扎根落户。
随着大量外来移民的到来,也带来了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
长江逆水而上,来到腾云驾雾的朝天门,上岸沿信义街往上走,有著名的川菜馆“小滨楼”,餐厅的川菜属中档,迎合中产阶层,在那里宴请,很有面子。小什字口子上的“九园包子”,清末起都是很有名的,皮薄,馅多,汁鲜,九园包子白如棉。
▲解放碑街心花园
会仙桥上会仙楼,皇后餐厅就坐落在此,现今60岁以上人还记得,当时皇后餐厅前面为餐饮,后面是舞厅,餐饮有中、西餐,舞厅统统是乐队演奏。算是当时重庆集餐饮娱乐一体的高级会所,旧时舞厅还有 *** ,解放后 *** 没有了,穿布拉吉、列宁装的干部、学生倒是不少。抗战时,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就是指这里,文革后,会仙楼地区折迁,皇后餐厅也就消失了。
做牛肉最出名首推“老四川”,大阳沟旁,现为大都会侧面,牛尾汤,红烧牛肉,卤牛肉系列,灯影牛肉。
▲大阳沟菜市场
心心咖啡厅,这个民国轶事最多的地方,不光西餐上档次,冰激淋,冷饮都不错,那里大师傅是香港,上海过来的。每天,各色交际花,政客,中统,军统,袍哥大爷云集,餐厅内已有时髦的火车坐了。孔二小姐打军官就发生在这里。
▲两江影城内再现“心心咖啡馆”
中华路上的吴抄手,最好吃的是鸡汁锅贴,隔壁能仁寺,抗战时,里面道姑捐钱捐物,做咸菜,做布鞋支援川军抗日。
民国路上丘二馆,相传几个国军丘八抗战负伤回到后方,为生计,开了这家以鸡为主材的餐厅,白砍鸡,凉拌鸡丝,鸡汤盅盅,另外在保安路上有王鸭子,杭州小汤圆,湖北豆皮,至今仍在。
▲1945年较场口抗战胜利塔
较场口,旧时重庆“人市场,红灯区”和连接下半城的十八梯也在这里。这里每天人山人海,美衾有德园伦教糕,麻圆。卡卡汤圆,小洞天餐厅的川菜,烧鹅很好吃,请的大厨都是当时重庆宗师级別的。
以粤菜为主,兼营川菜,这就是著名的“冠生园”,广东人冼冠生抗战时期也在重庆,菜品烤乳猪,秘制叉烧,烤鹅……和数不清的药膳食品。
▲抗战时期的重庆冠生园
现在的新华广场,旧时有一餐厅叫“老宝合”,是弟兄三个开的,江浙菜,四九年后,公私合营,老板变职工,另两兄弟回上海了,后改名叫解放碑餐厅,白砍鸡,醉鸡,醉虾非常好吃,每每隔玻璃看师傅做凉菜,闻香,口水流都出来了,斜对面就是国泰电影院(又名和平电影院,东方红电影院)。
▲50年代和平电影院
陆稿荐的熏鱼,兰花香干,糖醋排骨是好酒客必备下酒菜,现在大师傅已逝,味道走样罗。
临江门大众游艺院附近的西餐“沙利文”做的西餐很地道,往七星岗方向有“永远长”,豆花巴适惨,可堂食,也可外卖。顺庆羊肉馆在民生路下口,青年路上有一四一火锅店,地道老火锅,九宫格,长“毫”杆,高板凳坐两人,煤炭灶。
再往前就出城了,七星岗通远门,民国前俗称“关山坡”,也就是乱坟岗,以前有很多救济机构设在这里,保济院,归元寺,以及约瑟堂,领事馆。
▲七星岗还是乱坟岗的时候
小重庆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指七区三县,主要精华集中在渝中半岛,从朝天门到上清寺,过桥到江北,南岸或出李子坝就是乡下了。
龙门阵摆到这里,口水打湿衣襟,回想不太远的过去,上述餐厅,我都一一光顾过。每个餐厅都有自己的绝活,为生存也为名牌。再想回味,也只能靠回忆。有时细想,为什么好的东西,美味的食物不能传承,真遗憾。
#重庆# #吃在重庆# #美食# #爱上美好重庆# #家乡什么美食让你百吃不厌,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