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阿伯说:「佛菩萨与我只是给你一张地图,而到达目的地,需靠你自己,各人吃饭各人饱,你要努力尝试超越各种障碍与困扰,时时叮咛自己、提醒自己,路莫走错走偏,否则,要到目的地实有困难。」「甘霖慈善积德会」的存在,是佛悯众生,借着有形的金钱急难扶助,救度世人暂时摆脱目前生活的困境。参与审议个案的每位师兄姐,审慎把关来自各方的善心财,大家尽心、尽责、尽份,都是往「为众生好」的方面想。不论审议后的最终结果如何,凡事随缘尽力了便没有遗憾。给予扶助是一种慈悲,不给予扶助也是一种慈悲!
给与不给,都是慈悲
以下文章为一位义工师姐分享:
今天要分享的,是在「甘霖慈善积德会」审议案件的学习过程。在审议甘霖案件时,一般都满顺利通过,因为提案者通常已经搜集足够的数据,大部份的个案,基本生活都因急难因素非常困难,审议要做的,只是同意提案者的金额,或是视情况考虑增加扶助金额。然而,偶尔会出现一些争议性的案子。
过去曾经遇过一个案,是案主的父亲身体状况极差,需要大笔医药费。案主因为照顾父亲无法工作,花尽积蓄,但案主的手足,却对父亲的情形漠不关心。纵使这个个案真的很可怜,但我们不能扶助,因为子女应该善尽扶养父母的责任,不能不顾父母的死活,除非每位子女的生活情况都极为困苦,真的无力负担,那就另当别论。
我们不该拿大众的善心捐款,去为那些不负责任的子女负担他们父母的医药费。若此例一开,以后大家求慈善机构帮忙就好,不须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是不对的,所以该案不予扶助。在这里也奉劝大家,凡事都是因果相循,自己怎么对待父母,往后子女也会这样对待自己,务必善尽扶养父母之责,不要把自己对父母的养育责任,丢给社会来负担。
最近审议到一则具争议的单亲、中低收个案。案主原本收入六万多,要负担父亲安养机构的费用和两位女儿的生活,因为疫情和确诊影响,收入变成三万多,每个月又有房租一万多须支付。案父在安养机构的费用,已积欠多月未缴,该案已经其他慈善机构扶助一万元,再转介过来本会。
经过网络的搜索,我查到个案前六天,才购入非常贵、超过三万元的奢侈物品。虽然有师兄认为,那是该职业用的生财工具,但因我查到案主已有多个该物品,申请慈善扶助的同时,却还购买这种额外的奢侈品,代表案主并没有如她所言,缴不起父亲的安养机构费用。即使案主真的缺钱,也可能是因为过度消费,又无存款,而导致金钱透支。
审议时,有师兄认为:「该案家庭生活条件不差,目前亦无急需救助之时效因素,至于为何会积欠安养中心三个月的费用,是否因个人或疫情因素,希望能再深入了解。若因个人因素导致入不敷出,实非甘霖精神。」另一师姐说:「以前月收入六、七万,应该会有存款才是,感觉是本身理财出问题,没有量入为出,才会收入减少就付不出安养机构的费用。」我也提到:「因为疫情而影响收入的家庭比比皆是,若此例一开,类似这样的案子,恐怕会如雪片般飞来。」甘霖精神是「救急不救穷」,因乱花钱而导致生活陷入困难的人,就不在救助范围。
有师兄提出:「案女单亲、且独自扶养就读国中两位女儿,需负担租金,还需照顾在安养院的父亲,虽不是完全符合急难救助,但勇于担起孝亲之责,精神可嘉,建议可以慰问金方式进行。」另一位师姐说:「我会从宽认证,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如没需求,没有人愿意跟人伸手。可思考以慰问金方式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与对话,让我有许多成长和收获,分享如下:
一、包容不同的意见,坚定但不执着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所以才有审议的必要, *** 众人的观点作决定。我不能自以为是,认为别人的想法都不对,因为每一个人都会依照自己的个性和生活经验,来讨论要不要扶助或扶助多少。
《六祖坛经》说:「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只要一诤,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就全跑出来了,只是让修行倒退。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若念念相续不断,即为系缚」,就是执着心在作怪,要懂得适时踩煞车,学憨山大师:「念起即觉,觉即照破,境来即扫,扫即放过。」
二、自我反省和修正
我发现自己在审议个案时,很容易用自我的生活标准去判定是否扶助。举例来说,当对方住的房子、吃的东西或用的东西比自己好,我就会想:「他都过得比我好,那还需要扶助吗?」这是「嫉妒心」在作祟,自性要自度,在察觉自己的「不善心」之后,就要特别当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公平、公正,以免因这类的不善心而不公正看待案例。
另外这案子提醒我,要懂得惜福,不要过度消费,以免耗掉过多福报,遇到急难情况就倒下。最近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直拼命在看网拍想买衣服,浪费很多时间,明明知道这样不对,就是无法控制,今天这个个案再次警惕我,要好好存钱,不要乱花钱,以免「钱到用时方恨少」。
还有师姐提到:「这个案子也让我想很久,有很多福报都是不知不觉流失的……。」若自己尚有能力照顾双亲,就不应该四处求援,要求公益团体的扶助,因为资源有限,这样会占到真的有需求者的名额,有很多事在眼前看来是得利,其实背后失去的更多。幸好无论我们每次审议的结果如何,最后都有佛菩萨把关,佛菩萨高瞻远瞩,看得比我们凡人深远,训练我们在审议过程中作判断和抉择后,会给出一个定案的金额。
三、给与不给,都是慈悲
参与甘霖审议的每位师兄姐都是认真看待每一次的个案,尽管有些个案的确具有争议性,但最后都能在和平情况下审议完成。有师姐提到:「给予扶助是一种慈悲,不给予扶助也是一种慈悲,大家都是往『为她好』的方面想,就不会出错。」
最后有师兄分享:「其实看案件的好处,就是你会觉得自己不是最苦的。」生活再苦,苦笑着也过了,虽然人生苦笑也会过,但我还是选择不要苦笑,遇到困难,好好请示因果,好好念经,念经怎样都不会比人生挫折苦。其实人生就是来还债的,还完了就好了,只是念经比较轻松,不用被折磨,只要花时间。能念经还债是大福报啊!我一定要持续念经啊!
佛菩萨慈悲开示:「本身得开源节流,省吃俭用,此非急难。」此事就这样圆满落幕了。感谢佛菩萨,感谢所有参与甘霖个案审议的师兄姐,以及所有教导我们人生要知福、惜福、再造福的个案菩萨们!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分享完毕)
「牟尼精舍」设立的目的,是让世人了解因果,进而解开因果,提升自我心性。心性提升了,便会谨记因果的教训,从此端正自身的身口意,约束自己做人处世谨小慎微,如履薄冰,遵守戒律规范,不让自己再度重蹈覆辙。「甘霖慈善积德会」的存在,是佛悯众生,借着有形的金钱急难扶助,救度世人暂时摆脱目前生活的困境。
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人生经;有的人经济富裕,却身染恶疾、受病痛折磨;有的人婚姻看似幸福,却背负着传宗接代的巨大压力;有的人在外事业有成、呼风唤雨,回到家却无法平息两个女人的战争;有的人满脑子创业点子,却一直遇不到伯乐……。世间事都离不开因果,「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受」,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人生的所有遭遇,皆因过去世的所作所为而来。换句话说,每个人此生都是为了偿还因果业债而来,还父母债、还儿女债、还夫妻债、还朋友债……。
水龙头坏了是要修理水龙头,而不是一直拿水桶接水,「因果债,功德还」确实能从源头解决问题,但念经消业需要时间,当人处在吃不饱、穿不暖、居不安时,劝人念经确实缓不济急。只有暂时拉人离开水深火热的处境,此时再辅以佛法的关怀,适时的导入因果观念,世人才有心思体会佛法的力量无所不在,愿意更深入了解因果,进而愿意好好请示因果,好好念经化解因果,让自己跳脱求助无门的困境,生活能越来越好。
此篇文章不是探讨受扶助者的个人心态和消费行为,而是分享参与审议个案的每位师兄姐,大家审慎把关来自各方的善心财,发挥甘霖急难救助、救急不救穷的精神,确实将每一分钱运用在急需救助的人身上。同时也让每位参与的师兄姐,大家有机会借由个案反思自己的盲点,提升自己的高度和格局。
当我们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习惯从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出发,然后对未知的人事物进行揣测。习惯了现代生活的便利,就误认为每个人都跟自己一样,拥有富足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回归到现实面,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最基本的三餐温饱而挣扎,许多人光是为了活着,就已经拚尽全力了。借着会中大家积极的讨论,不论审议后的最终结果如何,凡事随缘尽力了便没有遗憾,如文中师姐所说:「给予扶助是一种慈悲,不给予扶助也是一种慈悲,大家都是往『为她好』的方面想,就不会出错。」
圣严法师说:「佛法的作用,就是要我们心平气和、面对现象、继续努力。相信过去,就会相信现在;想到现在,就会想到未来,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一定要有存好心、做好事的观念,并付诸行动,这是因果的观念。要相信生死有一定的原因,只要行得正、坐得直,常存慈悲心,多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心里不担心,就会得平安。平安,是自己带给自己的,不是别人给予的。」(引用完毕)
人生道路上挫折难免,可贵的是,在这一次次的挫折中,您能总结一次次的经验,不断往前进。人生因为经历而发出耀眼的光彩,很多道理懂了,还要确实去做才能获得成长。创造正向的世界,就从平凡的你我开始,世界终会因你我的善心付出而更美好,如「甘霖慈善积德会」的抬头诗:「甘霖遍洒久旱地,慈善广救苦难人,积德积善积福田,利己利人利群生。」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南无伽蓝菩萨
南无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