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大沥镇,地处广州和佛山两地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南海区的8个镇街之一。(谢边梁边村民居,建造时间1992年-欧阳世忠 摄)
镇内工业发达,铝型材业、内衣业名扬海内外,获得了“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再生金属物流加工基地”和“中国内衣名镇”等称号。(太平村新西区民居,建造时间2015年-欧阳世忠 摄)
如今的大沥镇正在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经历着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谢边横滘村民居,建造时间1990年-欧阳世忠 摄)
城镇化的进程带来了不可预期的效果,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着惯有的乡村形态,以及承载其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家族机构及民俗风情。(谢边东义村民居,建造时间2014年-欧阳世忠 摄)
发展中的大沥镇,富裕的现代民居(新中式的建筑风格)的变化与各种观念、利益、文化的相互碰撞、冲突和磨合中,建立起幸福和谐的岭南水乡,她独特的社会生活习俗,展现了人和生存空间的密切关系。建筑与人之间的对照,呈现出更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大镇一中村民居,建造时间1997年-欧阳世忠 摄)
这些建筑的外观犹如人的相貌,各有不同形态特征;我想利用类型学的方式,来呈现建筑外观的特征以及人物、店面符号、广告标识和建筑风格之间的关系与都市命脉。(谢边梁边村民居,建造时间2011年。-欧阳世忠 摄)
并以建筑效果图的手法,来表现建筑肖像与观念之形,再以写实图形的方式传递建筑空间转换的变化(点、线、面),从而展现真实而直观、文明而时尚的和谐家园。(太平白界村房子民居,建造时间1998年-欧阳世忠 摄)
这组现代新民居的肖像,你可以从中看到人与建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时间的线索上不断往纵向发展,可以看出人们经济水平、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等等的时代变化;从空间的线索上不断横向推移,则构成了各种建筑风格与人们生活状态的延续和传承。(奇槎占二村民居,建造时间2011年。-欧阳世忠 摄)
每一幢小楼就是一个小社会,集店面、自住、出租为一体。这也是大沥新民居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反映了大沥人精明务实、灵活变通的处世方式。(水头陈村新区民居,建造时间2002年-欧阳世忠 摄)
这些建筑的风格与当地深厚的文化背景直接相关。无论是日常生活场景、劳作、信仰、婚嫁、人物、田野乃至汽车、商店、广告牌等,都是我整个思考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雅窑圣塘村民居,建造时间2005年-欧阳世忠 摄)
拍摄这些建筑, 是一种严谨的影像。我以类型学的“统一感”来追寻建筑的内在本质,进而将“静”与“动”之间联系起来,探索变与不变之间的联系。(谢边梁边村民居,建造时间2007年-欧阳世忠 摄)
这些建筑细节十分丰富,每一幢都融合了中西、城乡合并交融的特色,是大沥独具特色的建筑历史档案,也是大沥人25 年来活生生的家园纪录。(奇槎詹二村民居,建造时间2008年-欧阳世忠 摄)
其实,我非常喜欢赋予一个作品不同的含义。我喜欢秘密和密语,而观众都很乐于解码。作品能让人感到惊喜和有创意是非常必要的。(太平石步陈村民居,建造时间2013年。-欧阳世忠 摄)
有创新性的作品,它拥有更加复杂和敏感的结构,而不是转瞬即逝、过目即忘的效果。(蛇龙新村民居,建造时间2009年-欧阳世忠 摄)
结合导师们的意见,我总结了这样的拍摄思路:一、高大上的类型学(统一)展现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变化,以及各种观念、利益、文化相互碰撞。二、以建筑肖像反映基层文化的多元化。(联滘上漖南村民居,建造时间2010年-欧阳世忠 摄)
三、表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高速的经济发展。四、画面要求背景、地平线、天空的统一性(静),突出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化、店面、自住、出租为一体的小团体,不同人物之间的形体变化(动)。(谢边梁边村民居,建造时间2010年-欧阳世忠 摄)
真正拍摄起来,比较费周折的一点是需要和房主深入沟通,征得他们的同意才能进行拍摄。(奇槎罗田梁家街民居,建造时间2012年-欧阳世忠 摄)
我一共拍摄了大约80个村庄,把这些素材进行了非常精细的后期调整:统一背景与房子之间的景深大小、主次关系,以及光线变化造成的视觉重量感。(联滘上漖南村民居,建造时间2012年-欧阳世忠 摄)
我尽量做到环境与建筑之间的真实性,通过真实直观的图像方式进行表达,而不是大张旗鼓地刻意塑造。(谢边梁边村民居,建造时间2013年-欧阳世忠 摄)
“摄影是需要时间来发酵的。”摄影师需要沉下心来拍摄思想上有深度、视觉上有新意、既耐看又耐读的摄影作品。(奇槎占二村民居,建造时间2010年-欧阳世忠 摄)【图文编辑自ISEE摄影大师工作坊优秀作品《新民居》作者:欧阳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