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位于兴化最北部东西流淌的兴盐界河,自古以来就是扬州、淮安两府的界河。如今,泰州、盐城二市亦以此划界。大邹,便坐落在兴盐界河的南侧。
大邹始称“邹庄”。据《古经堂邹氏族谱》和《高邮州志》记载:明洪武初年(1368年),为防范被消灭的“东吴王”张士诚原有臣民的谋反,开国皇帝朱元璋实施移民政策,将苏州百姓分而治之,史称“洪武赶散”。移民到里下河地区的,大多是苏州阊门外山塘街鹤市口人。
一同到兴化的,有邹氏三兄弟。弟兄三人先在兴化西门马桥街一带落脚,而后分散定居,老大仍住兴化西门,老三定居在现钓鱼镇北芙蓉村南边的西八尺沟村,老二便是定居大邹的邹氏先祖,名叫邹天明。
邹天明在兴盐界河边落脚,开荒种田。但邹氏经常遭到土匪抢劫,辛勤劳动的成果被洗劫一空,为避匪患,只好从界河边迁居现镇区一带。
当时此处还没有成庄,但前后左右四面皆河, *** *** 河水环绕而过,是一块洞天福地。邹氏迁入后,经过多年繁衍,人丁兴旺,住户日益增多,再加上姚姓、班姓、陆姓、沈姓和徐姓等户族的种田户、生意户纷纷迁来,使这里人口不断增加,由原来的几户增加到上百户,逐渐形成了村庄的规模。因邹姓众多,故称之为“邹庄”。
大邹还被称过“双溪”。集镇南边的石桥(今丰乐桥遗址位置)下原有一条小河,北边石码头边(今团结桥下)也有一条小河,两条小河溪水相连,绕镇而过。
有人觉得这里活水转动,风生水起,是一块风水宝地,因而便将集镇所在地称为“双溪”。1942年,汪伪政权时期,伪县 *** 改“邹庄”为“双溪镇”。1943年, *** 来大邹开展工作后,改为“大邹镇”。
自明朝初年定名为邹庄后,古镇大邹至少有600多年的历史。如今,古镇上虽然看不到唐宋遗风,但老街、古巷、旧民居仍历历在目。
大邹还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子民以勤学成才为荣,旧时便走出了一些官员、文人和名医等。特别是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政策后,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百姓子弟脱颖而出,很多人完成本科学业后,又学硕考博,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书写出人生的精彩篇章。
根据大邹镇的一次专项调查,现有在外大邹籍人士中,有26人拥有博士学位,他们分布于省内外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医卫系统、高等院校或商界等,成为独领 *** 的精兵强将。
大邹与数乡为邻,河流四通八达,曾是苏南、苏北水上来往的重要枢纽。方便快捷的水上交通、街边林立的百家店铺、兴旺发达的众多行业,助推古老大邹繁华的集市。大邹曾有牛集、船集和猪集,直至20世纪70年代,大邹仍有集期。届时,整个镇区的大街小巷人流如潮,声浪交织。活跃繁华的商贸经济,使大邹成为兴化十大古镇之一。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犹如浓缩的百年记忆,向世人讲述、还原封存于时空中大邹的过去。虽然前人的足迹已随时间漂移成青烟,但古镇留存下来的一景一物,仍让人感受到历史留下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