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杭州市位于我国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在汉末三国时期隶属于扬州刺史部,当时的名称为吴郡。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今杭州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七十位。其中,富阳区六十二人,余杭区四人,西湖区四人。
富阳区的六十二位三国名人均为孙氏宗室成员,其中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有四位,首先是东吴集团的奠基人孙坚。孙坚,字文台,出身于草根家庭,早年以武勇闻名乡里,在郡中担任小吏。此后,孙坚得到汉末名将朱儁的提携,在平定黄巾之乱的战争中表现出色,被晋升为别部司马。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孙坚又参加了平定西北叛乱的战事,战后被任命为议郎。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孙坚被晋升为长沙郡太守,平定了郡人区星的叛乱,迅速稳定了长沙郡的局势。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把持朝政,天下震动,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组成联军对抗董卓。孙坚率部北上,先后在梁东、阳人一带对董卓大将胡轸、吕布爆发激战,一举斩杀董卓部将华雄,威震天下。随后,孙坚又击败吕布,成功夺回洛阳。
董卓挟持汉献帝迁往长安后,关东诸侯陷入内讧。孙坚成为袁术集团的干将,在中原地区与袁绍集团展开激烈较量。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率部入侵袁绍盟友刘表所占据的荆州地区,在战斗中阵亡。
第二位富阳区的名人是孙坚的长子孙策。孙策,字伯符,早年随母亲迁居舒县,与周瑜结为总角之交。孙坚阵亡后,孙策不得不依附袁术。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年底,孙策摆脱袁术,独自率部进军江东。经过五年战事,孙策统一江东六郡,奠定了东吴帝国的基础。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
第三位富阳区名人名叫孙权,是东吴帝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字仲谋,于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开始执掌江东。在长达五十二年的岁月中,孙权采用了灵活、务实的国策,通过联合刘备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此后,孙权又联合曹操夺取了刘备占据的荆州地区,保证了东吴西部地区的安全。东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创建了东吴帝国。
第四位富阳区名人名叫孙桓,是孙权的堂弟。孙桓,字叔武,是东吴早期的一员猛将。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桓随吕蒙一起参加了偷袭荆州之战,并在战斗中击败关羽,活捉了关羽麾下的五千士卒。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桓参加夷陵之战。在这场战斗中,孙桓作战勇猛,几乎将刘备生擒活捉。不过,夷陵之战后不久,孙桓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限于篇幅,另外的五十八位富阳区名人的事迹就不做介绍了,这里仅列举他们的姓名。他们分别是:孙皓、孙瑜、孙皎、孙亮、孙休、孙德、孙谦、孙静、孙超、孙曼、孙瓶、孙晞、孙咨、孙弥、孙仪、孙奐、孙承、孙壹、孙贲、孙邻、孙苗、孙述、孙震、孙谐、孙歆、孙旅、孙安、孙熙、孙绩、孙辅、孙兴、孙昭、孙伟、孙昕、孙羽、孙松、孙匡、孙泰、孙秀、孙韶、孙越、孙楷、孙异、孙奕、孙恢、孙登、孙英、孙虑、孙和、孙霸、孙基、孙壹、孙奋、孙宪、孙峻、孙綝、孙瑾、孙壾。
余杭区的四位三国名人来自凌氏家族,分别为凌操、凌统、凌烈和凌封。凌操早年依附孙策,参加了统一江东之战,因战绩卓著被任命为破贼校尉一职,深得孙策赏识。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凌操随孙权、周瑜一起参加了征讨江夏之战。在这场战斗中,身为大军先锋的凌操身先士卒,多次击败黄祖的抵抗,但最终遭黄祖部将甘宁射杀。
凌操的儿子名叫凌统,是东吴早期的军中悍将。凌统,字公绩,早年以武勇闻名江东,被孙权任命为别部司马、代理破贼校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凌统随孙权参加了征讨江夏之战,斩杀黄祖部将张硕,为歼灭黄祖奠定基础。同年年底,凌统又先后参加了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为击败强大的曹操集团作出重大贡献。
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兵败逍遥津,遭曹魏名将张辽追杀,性命堪忧。千钧一发之际,凌统率部拼死抵抗,最终成功掩护孙权脱险。战后,凌统因功被晋升为偏将军。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凌统病逝。凌烈和凌封均为凌统之子。父亲凌统病逝后,兄弟俩只有几岁,被孙权收养。二人长大成人后,均成为东吴将领。不过,两人的事迹及卒年在史料中均无记载。
西湖区的第一位三国名人名叫丁谞,早年得到东吴名臣顾劭的推荐步入仕途,担任过典军中郎将一职,具体事迹及卒年不详。
另外的三位西湖区名人来自著名的全氏家族,分别为全柔、全琮和全怿。全柔早年被推荐为孝廉,后进入京城洛阳担任尚书郎右丞。董卓专权时期,全柔逃回家乡避祸,此后被依附孙策,被任命为丹阳都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全柔担任了车骑将军长史,成为孙权幕府的核心成员。此后,全柔又担任了桂阳郡太守一职,卒年不详。
全琮是全柔之子,东吴名将之一。全琮,字子璜,早年担任过奋威校尉一职,参与了平定江东山越的战斗。此后,全琮历任偏将军、绥南将军等职,参与了洞口之战和石亭之战,因战功被晋升为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此后,全琮娶孙权之女孙鲁班为妻,并于东吴赤乌三年(公元240年)指挥了芍陂之战。
于东吴赤乌十二年(公元249年)病逝。全怿是全琮之子,早年是东吴军中将领。东吴太平二年(公元258年),全怿带着族人投降曹魏,被封为平东将军,其余事迹不详。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