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鼎盛时期的西夏,民间信仰昌盛。当时中原地区备受推崇的观世音菩萨信仰也在西夏广为流行。从早期黑水城出土的西夏各类文献,尤其是观音伪经和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的观音造像及经变画,都是当时西夏国内观音信仰鼎盛的表现 ,更是西夏与中原王朝民间信仰文化交流的直接例证 。
一汉地观世音文化如何传入西夏
观世音信仰是汉地最盛行 的佛教信仰之 一,观世音菩 萨 ,梵文 “Avalokite~vara” 的意译 ,
音译有“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那波娄去低输 ”等多种译法 ,或简化为“庐楼桓”。汉语佛
典中有几种译名 ,如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 罗什旧译 为“观世音”,玄奘 新译 为
“观自在”,有唐一代 ,因避唐太宗李世 民的讳 ,略去
“世”字 ,简称观音 ,目前中国通用的多为罗什旧译。观世音是大乘佛教信奉的菩 萨之一 ,与文殊菩萨 、普世贤菩萨、地藏菩 萨一起被称为四 大菩萨,观世音菩萨位居第三 ,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 萨,拥有 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他也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 ,同大势至菩 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 萨 ,并称“西方 三圣 ”。
魏晋以来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传播 ,观音信仰在 中土广为流行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显化
不 同形象解救普通大众于苦难之 中,迎合 了广大信徒希望摆脱现实疾苦 的愿望 ,在佛教中国化
的过程 中,观音菩萨也逐渐演变成 了最 富有 中国特色 的菩萨,深受百姓喜爱 ,民间盛传的观音
灵验故事亦越来越多 ,足见寄予了人们特殊感情 的观音信仰在中国境 内的繁盛。观音菩 萨信仰
的经典以天 台宗著作《妙法莲华经》 为依托 ,众所周知 ,在民间信仰中,观世音菩萨的影 响既深且巨,这与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天台宗经典
《妙法莲华经》卷七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即是专门弘扬观世音菩萨的。因此,西夏观音信仰流行的经典,除了与之联系 紧密的天 台宗著作《妙 法莲华经》 之外 ,东晋 难提译
《请观世音菩 萨消伏毒害 陀罗尼咒经》 、简称 《请观世音经》)、北凉昙无谶译
《悲华经》、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授记经》、北周耶舍
崛多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等也是 以观音菩 萨为中心的经典。 除了以上 的观音经典之
外 ,弥陀经典和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华严经 ·入法界品》 中也有部分观音信仰的内容。
唐宋时期观音信仰在民间十分兴盛 ,中原各地广建观音庙、塑观音像朝拜 ,观音菩萨 已成
为备受社会各阶层推崇的重要宗教对象 ,民问亦开始盛行名 目繁多的与观音信仰相关 的民俗活
动 ,及至宋夏时期 ,随着佛教的进一 步世俗化 ,出现了 “家家阿弥陀 ,户户观世音” 的局 面。 频与中原有佛教往来的西夏境内也不例外 ,观音信仰久盛不衰。
二、西夏流行民间的观音经典
西夏境内流行着诸多观音经典 ,汉传观音和藏传观音同时并存 ,黑水城 出土 的西夏佛教文
献中观音经典的比重就非常大 ,有的译 自汉文经典 ,有的译 自藏文佛典。俄罗斯科学 院东方写
本研究所收藏着较多的西夏文观音经典,这类文献主要有。
《观世音菩 萨普 门 品》、《圣 六字增寿大 明王陀罗尼经》、《大悲心陀罗尼经》、《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治病生法经》、《圣观自主之二十七种要论为事》、.《圣 观 自主 意 随 轮 要 论 手 辔 定 次 》等传世于今的文献。
这些黑水城发现的观音文献种类丰富 ,数量 巨大 ,向世人再现了当时作为西夏军事
重镇的黑水城一带民众的观音信仰热忱。
除了黑水城地区之外 ,西夏境内的其他地方也流行 着较多 的观音经典 。敦煌发现的西夏文
献里包含有不少西夏文本的观音典籍 ,法 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伯希和在今敦煌研究院 发现的诸多西夏文刻本和写本文献 ,其中即有西夏文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残页 敦煌研究院藏有出土于莫高窟附近佛塔中的西夏文刻本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 门品》这些佛 经的出现说明当时沙州地区的西夏居民也是十分信奉观音的。除 了佛教气息浓厚的黑水城与沙州地区之外 ,西夏陪都武威 的天梯山石窟还发现有西夏文刻本 《妙法莲华经》 和《圣观 自在大悲心总持功德依经录残页》,内蒙古额济纳旗绿城遗址亦出土有西夏文刻本《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和《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 萨普 门品》等等。
除了散施和刻印的大量观音佛经文献之外 ,西夏兴盛的观音信仰崇拜还表 现在众多的观音
画像 、观音造像及观音经变画上 。俄罗斯圣彼得堡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有黑水城发现的 9幅
观音唐卡和绘画 兼具汉 、藏之特点 ,形象地描绘 了观音 的各种化身。
西夏受中原南北朝时期北方造像风气之影响 ,亦多在洞窟之 中绘制观音经变画或塑造观音像。
西夏时期的观音像有多种 ,如千手千眼观音 、水月观音、不空绢索观音及如意观音等 ,关 于西 夏时期河西洞窟中的观音像及观音经变作过详细的总结此不赘述。
三、中土观音信仰对西夏的影响
西夏地 区的观音信仰 同时受到汉藏观音 的影响 ,虽然境 内流行着诸多如六字观音咒语 、陀
罗尼真言 、“六字明王”和
“莲花手 ”等藏传观音形象 ,但总体而言,西夏的观音信仰中包含着
众多汉传观音佛教的因素,体现出不少显著的汉化特征。
1.汉文观音佛典施印数量大 ,观音信仰流行范围广 、时间长
西夏地处西北边陲 ,疆域辽阔 ,自古就是汉、藏 、党项与 回鹘 的聚居之地。汉 、藏佛教 中
观音菩萨都是一个广受人们喜爱和崇拜 的神祗 ,西夏立 国近两个世纪 ,社会环境一直不稳定
, 战乱频繁 ,加上 自然条件的恶劣 ,人们对 大慈大悲能够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观世音菩 萨推崇有 加。从黑水城 、敦煌及其他西夏故地发现 的番 、汉文本观音经典来看 ,观音信仰在西夏境 内的 流行区域是十分广泛的 ,而且每一类典籍 的印施数量还 不少 ,除了大量 的刻本 佛经外 ,还有许 多手抄本 ,体现 了民众对观世音菩萨 的虔 诚之心。施 印佛经往往会伴随着各种法事活动一起进行 ,西夏皇室佛教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做斋会 ,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法事活动 ,往往会散施大量的佛教经文 ,祈求 国家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俄藏黑水城文献 中有一款施印题记 。记述仁孝皇帝为了庆祝66岁寿辰大做法会,其间散施了御译、御校的 “汉文
《金刚经》、《普贤行愿经》 《观音经》 等各 5万卷 ,作各种法事长达十昼夜”_5J3。西夏上至皇帝官宦 ,下至普通百
姓 ,对观世音菩萨都 比较崇拜 ,民间亦不少私人出资施印佛经 ,如汉文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是天庆七年 (1200年 )七月十五哀子仇彦忠等为资荐亡灵父母及法界有情而谨施。《六字大明王功德略》是乾裕 十六年 (1185年 )秋八月十五 日比丘智通施刊的。
2.中土盛行的观音伪经在西夏广为流布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 ,随着佛教的中国化程度不 断加深 ,不少印度梵文经典被译成汉文本
流行 ,观世音菩萨也渐渐成为 中国人心目中有求必应的慈悲善神 ,唐宋以后 ,观音信仰实际上
已成为中国民间佛教乃至民间信仰的核心。伴随着观音信仰在汉地 的广泛流行 ,中原高僧为了
迎合信众的需求 ,还积极撰写不少观音伪经。东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已初步中国化 ,社会上
开始流行观音伪经如 《观世音三昧经》 《弥勒下生遣观世音大势至劝化众生舍恶作善寿乐经》
《高王观世音经》、《观世音十大愿经》、又称《大悲观世音经》 或 《大悲观世音弘猛慧海十大愿品第七百》)《弥勒下生观世音施珠宝经》 、《观世音 咏托生经》 《新旧观世音》 《藏观世音经》 《观音无畏论》 等。除此之外 ,亦有学者认为《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观世音菩萨救苦经》,又名 《救苦观世音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等也是 当时十分流行的观音伪经。 除此之外 ,还有 《观世音所说行法经》《观世音成佛经》、《瑞应观世音经》、《佛说高王观世音经》、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治病生法经》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以及敦煌写经中的《佛说观音普贤经》、《佛顶观世音菩萨救难神愿经》 等 ,这些观音伪经 ,除了 《高王观世音经》和 《观世音三昧经》之外 ,大多早已佚失。
除西夏文本伪经之外 ,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有
《高王观世音经》 、《佛说观世音经》 、《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卷》等汉文伪经 。《高王观世音经》 是中原流行最广 的观音伪经之一 ,也是不少学者认为现
存最早 、最彻底 的一本伪经 ,具备后来所有伪经所具有的特点。《高王观世音经》建立在
《普门品》称名离难思想上,虽然以正统经典为基准 ,但有所创新 ,该经与 当时不可一世的高欢的名字连在一起,“把佛教的普遍 真理故意的特 定化、局部化、个人化 ,使之更容易的被国人所接受。《高王观世音经》 以其具体生动的应验事迹在 中原观音信仰 中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
会背景 ,成为中国化特色较浓 的一种救难信仰。 《高王观世音经》 作为流行最广 的观音经典之一,在西夏境内被大量印施 ,无疑也受到了中原观音救难信仰的影响。
由上述观音经典即能看出 ,这些源于 中原 的观音伪经在西夏境内需求量大 ,不少汉 文伪经
被译成西夏文文本在国内印施 ,从 泥金字写经等 昂贵材料上看有 的还可能是西夏皇室或贵族发
愿印施。中原高僧所撰观音伪经在西夏境 内流行并被译释 印施 ,是汉传佛教影响西夏佛教 的直
接例证 。
3.出现中原常见的观音女像
佛教教理中的观世音菩 萨超越性别 ,既非男 性 ,亦非女性 ;即是男性 ,又是女性 。在 印度
佛经及绘画中出现的观世音菩萨化种种形象 ,但 总呈男相。藏传佛教 中,观世音作为本族 的主
要保护神以及第一男性神,备受崇拜 ,不存在观音性别问题 。随着佛教进一步的中国化 ,观世
音菩萨的形象也渐渐趋于女性化 ,中国人把母亲 的温柔和慈悲等种种特点都赋予在 了她身上。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中观世音以三十三身化身示现的人物 中有 比丘尼、优婆塞、长者妇女、居
士妇女、宰官妇女 、婆罗门妇女、童女等七种人物 ,皆是 明显的女性形象 ,这些都为中土观音
女性化提供 了依据。北魏时期 ,女性佛教信仰者 日渐增多 ,观世音菩萨成为颇受女性欢迎的神 ,为了方便女信徒朝拜 ,这也是观音后来女性化 的一个重要原 因。及至五代宋 时期 ,又出现
多种观世音名号如鱼蓝观音、白衣观音、白衣大士 、渡海观音 、紫竹观音 、八难观音 、送子观
音等 ,其形象则多为女性 。
中原兴起的观音女相在西夏建 国前的河西地 区即有所影 响,敦煌莫 高窟第 45窟南壁保存有
比较完整的观音经变 ,画面 中间为一高大的观世音菩 萨像 ,似男非男 ,似女非 女,肌肤 圆润
, 头戴花冠 ,有贵妇之态。经变画所绘现身者虽然多为男性 ,但 已出现女性形象如 比丘尼、优婆 塞 、童女 、婆罗门妇女。及至晚唐时期的第 14窟南壁西侧的单体观音像 ,则是典型的女性形
象 了。东千佛洞 、安西榆林 窟等处所绘 五代 、宋 时期 的水月观音像 壁画 ,女性特征亦都十分明显 。
西夏立国后 ,对中原及河西地区的佛教都有所继承和发展 ,其境 内流行的观音信仰虽然积
极吸纳藏传佛教 因素 ,在经文的译释和绘画方面表现出富有特色的吐蕃风格,但在观音菩萨的
身相特征上却呈现 出典型的中原女性化风格 ,这从 黑水城 出土的西夏文献及绢画 中即能看 出,
以黑水城汉文佛经 TK117《高王观世音经》 序前版画为例 ,画面 内容为观音灵验故事 ,画上观 世音菩萨现女身相 ,慈 目端庄 ,一足搁起 ,右侧 置净瓶柳枝 ,下站男女居士 ,男的手持 香炉 ,女的双手合十,二人皆西夏装扮。俄藏唐卡《观世音菩萨》绘于 12—13世纪,
观音一头四臂 ,两个主手合掌 ,两个次手分别持念珠 和莲花。这 幅观世音画像具有 *** 特 色,
但在莲花、云朵和宝座处理方面也受到汉地绘画的影响 ,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面相明显呈女性
化 ,柳叶细眉,小口朱唇 ,目光默默注视眉下 ,具有典型的东方女性之美。
结语
综上所述 ,西夏观音信仰 昌盛 ,诸多 中原地 区常见的观音经典被刊刻成番汉两个版本在其
境 内广泛流行 ,与此同时,中原百姓信奉 的观音伪经和观音女像等亦受西夏 民众推崇。此类观
音信仰均形成于隋唐时期 ,是佛教完成 中国化进程 的重要标 志,为 印度佛教所无 ,是 中国佛教 的重点特色。由此即可看出,西夏佛教对汉传佛教 的兼收并蓄 ,纵然藏传佛教影响其颇深 ,但
对于中原地 区广受欢迎的民间信仰 ,西夏民众亦是积极吸收接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