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明明很想要,却假装不知道;身体很诚实,心理很抗拒”。
更确切地说,回避型依恋者回避的不是他人的爱,他们回避的是自己对爱的渴望。
他们想要被爱,却害怕爱带来的伤害,所以故意漠视这种需要,以避免未知对自我情感的伤害;他们想要陪伴,希望有人不离不弃,但又本能地抗拒与他人产生亲密。
因为亲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主动权的丧失,意味着陷入不稳定的情绪,还意味着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
一、回避型依恋者都有哪些行为表现?
1自我界限严格。回避型依恋者非常讨厌被人干涉自我空间,即使你们在一起,他也会设置明确个人界限,你的是你的,他的是他的,彼此保持安全可控的距离。
2.厌倦亲密关系。他们对于恋爱会表现的漫不经心,对于分手会表现的波澜不惊,没有什么能影响他们的情绪,所以你想用分手来威胁他改变,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3.假性独立。“我不需要”是他们的内心独白,不需要所以不依靠,用主动的不要来规避得不到的失望。
4.习惯性放弃。在未开始前他们会主动斩断情丝,在开始后稍有不对就会提出分手,看起来冷漠绝情,实际上内心早已笃定结束是必然结果,而放弃只不过是他们的保护色。
以上行为,总体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悲观”,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开始就产生了悲观的预判,尤其是爱情,几乎没有期待值,因为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
二、回避型依恋者的回避,不过是对真实自己的逃避!
1.逃避无能又弱小的自己。
回避型依恋者回避的是亲密关系带来的被动和不安,这会令他从独立强大的自己,打回原形,推行回幼年那个无助又急切需要爱的小孩。
原生家庭曾经冷落、漠视和疏离的教养模式,造成了他们本能对自己的厌弃,不知不觉会将父母的行为合理化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不配爱。
慢慢潜移默化就认定,我这么糟糕,没有人爱我,即使需要,也依然会被拒绝。而为了活下去,他们也被迫习得了一种生存模式,不想要就不会失去,不主动就不会被拒绝。
而说到底,他们回避亲密是为了回避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
所以,你越步步紧逼,他越急于逃离;你越索求情绪,他越面无表情。他不是不爱你,只是他的经历教会他,得不到是常态,太想要反而会面临被抛弃的窘境。
2.逃避充满危险和不安全的环境。
毫无疑问,回避型依恋者基本都遭遇过不理想的童年,或是父母无意识地打骂斥责,或是父母有意识的漠不关心,总之,那种患得患失,爱而不得,让他们长期处于惶恐和不安的负面情绪中。
这种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力感,在幼年的他们眼中是充满了危险和不安全的,那是他们想要挣脱却只能服从的状态。
所以,他们的心理成长轨迹一点点趋向独立,从不哭不闹,到不依不靠,情绪不外露,情感不外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摆脱童年深陷生存恐慌的压力。
那么,当回避型依恋者成年谈起恋爱,建立了彼此依靠,相互需要的亲密关系,就会无形中让他们条件反射般回到过去。
再次濒临体验生命不受控制的不稳定感,而这又会本能开启他们的自我防御机制,提醒他们赶快逃离,以维系好不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3.逃避渴望又得不到的恐惧。
再次强调,回避型依恋者不是不渴望亲密,他们只是讨厌亲密却随时会失去的那种失望和失落。
前面说了,他们的性格底色是悲凉的、消极的、负面的,从一开始就认为所有的关系都不是稳定的,所有的爱都终将失去。那么,努力的结果注定是失败,不如从一开始就放弃努力。
所以,你问他们在回避什么?他们回避的不是你,他们回避的是终将会失去你的难过。
三、如何走入回避型依恋者的内心,让他们慢慢打开自己?
1.理解他。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大体也了解了回避型依恋者的“难言之隐”,他们就像折翼的天使,心中充满了爱,却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爱的能力。
所以,当他每次逃开你、躲避你的时候,多想一想他的脆弱和不易,你就会少一些怨言和质疑。
2.相信他。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质疑他对你的爱,也不要试探他的真心。
对他们来说,这些行为只会促使他们为了保护自己,更快地逃开你,所以一定要尽量安抚他的情绪,给他建立一种安全稳定的心理状态。
信任也是所有感情维系的基础,既然他对你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信,你就要先努力确信给他看,让他因为你的相信而不断建立起信心。
3.等待他。
黄执中说“人都是用自己被爱的方式爱别人。”
曾经的他,在获得爱的过程中受挫,于是他选择了回避爱来获得人生的主动权,而现在,当你给了他足够的信任和爱,慢慢的,他自然会打开自己,用你爱他的方式来爱你。
我是深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书籍《非暴力沟通两性篇》译者,大连市心理协会会员,34岁,已婚已育,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