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恋爱时,双方或许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ta总是不愿意和我沟通。”每次产生矛盾时,想伸出手去抚摸ta,却发现ta像是受了惊的刺猬一样,忍不住去拥抱ta,自己却也落得满身伤痕。
但是通常我们都会走入一个误区,会认为当他们开始回避时,他们的内心就是安全的,不会遭受任何内心的折磨。实际上,如果你试着去理解ta,你就会发现,他们内心的痛苦,并不比你焦急的等待回应时所感受到的痛苦要少。
1.
我曾在我的一篇回答中提到过“回避型依恋”这个概念,但却仅仅只是简单的提到过一些,因为不希望会对我的读者产生误导,所以我决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介绍“回避型依恋”。
在介绍“回避型依恋”之前,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什么是有意义的回避,什么是无意义的回避。
感情生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样,都需要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去思考以及感悟,当我们在感觉压力很大或是非常烦躁时,都会空出一段时间来休息,来弄清楚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到焦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继续工作,这种暂时性的回避则是有意义的。
如果有一个人,一年之中有半年都是处于回避状态,不去工作也不去学习,就只希望待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脱离人世,关闭自己的心灵,那么这种回避则是无意义的,既不能使自己的物质条件变好也无法成长。
在感情中也是如此,双方都开始感觉有些疲倦了,不再想要时时刻刻都黏在一起,希望能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时候选择分开一段时间,可以产生“小别胜新婚”的感觉,这时的回避则是有意义的,可以使双方对这段感情更加清晰,明白对方的重要性。
但是一旦回避成为了一种习惯,一方一直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即便发现感情出现了裂痕,也不试着去沟通,或者回避沟通,使用冷暴力的方式解决,这时的回避则是无意义的,它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大,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
2.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如何去应对“回避型依恋”恋人的回避,以及如何改变自身的习惯性回避。
但是改变通常是一件漫长的事情,这个过程需要恋人双方不懈的努力,最后也可能只落得满身伤痕,所以,在看接下来的文字之前,你需要确定一件事,你是否足够爱ta。
感情中我们最容易犯错的一点是,不去理解对方,这样的方式造成了误解,也是这样的方式导致了关系的恶化。这时候如果好好沟通,一起去面对由于不同的经历而产生的分歧,可以使双方更加理解彼此。
但是“回避型依恋”的恋人,通常无法做到主动去沟通,在对方想要沟通时,也会选择以回避的方式面对。
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回避呢。
在感情中习惯性回避的人,通常都会有一个特质,对自己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遇到危险时,一般只有两种做法,战斗或者逃避。
当你认为自己能够应对遇到的危险时,这时候你就会选择战斗,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解决困境,如果你所面对的危险是远远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时,就会选择逃避,这是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所发展出的生存策略。
而有“回避型依恋”的人在面对感情时,哪怕小问题都会认为是无法解决的,而且会将问题归在自己身上。
再重复一遍,会将问题归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不与你沟通,就代表ta默认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是因为责任在你,ta也会想要和你沟通,但是由于过去的经验使得ta害怕失败,一旦遭受到批评或者指责,就会关闭自己的心灵,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时另一方通常是焦灼的,迫切的想要去沟通,这反而会造成进一步的退缩。但是你见过刺猬因为被猛力拍打而放弃自己的蜷缩吗,不会,这样只会使它更加用力的去蜷缩成一团。
3.
如果可以,能不能先试着去放下你的期望呢。我们为什么会产生失望,因为在这之前我们通常都满怀期望。通往地狱之路,由期望铺成。
期望工作很忙的父母时刻照顾到你的需求,得到的结果会是失望;
期望二十多年习惯退缩的恋人回应你的焦虑,得到的也只能是失望。
但是放下期望并不等同于放弃,放弃是感觉绝望时才需要做的事情,你可以这样告诉ta:“我也许无法理解你此刻的感受,但是我不会离开你,我很希望你能够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也许我能够帮助你呢,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感受,或者是对我的不满,我不会一味的否定你,如果你现在不愿意和我说,以后的每一个时刻这段话也算数。”
然后你要做的,是去做你自己事情,我知道这很难,但你需要这样做。
若你还将注意力放在你的恋人身上,你所看到的就只有你自己内心的不满,而不是产生矛盾的事情本身。
你可能会想,ta不理我是不是说明ta已经不在乎这段感情了,但是真相是,你们也许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虽然你们相隔不过几米,但心的距离,却像一个处于繁华的城市,另一个处于无人的孤岛,一个脑海中思考的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另一个思考的则是,“我是不是一个很失败的人?”
没有处在同一个世界的思维,只会把事情弄砸,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
如果你发现自己属于“回避型依恋”,并且它一直困扰着你,那么应该如何去改变呢,这里我不得不再重复一次,改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那种在一瞬间获得焕然新生的魔法并不存在。
但是只要你肯试着去深入自己的内心,改变就会开始。
在你开始察觉自身之后,你或许会发现,在回避这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力量,自卑感,亦或者说回避的本质是自卑。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这是一种在很小时就形成的映像。
我过去也是一个经常会感到自卑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一文不值的,不值得他人去爱,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当遇到挑战时只想选择逃避而不是去试一试。
过去当我遇到那些比我优秀的人,我想的是,我为什么这么垃圾啊,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地方,认为我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把自己圈起来,逃离别人不受损害。
而不是,什么时候我也能够像他们一样优秀呢,认为我存在的意义是:去和那些有趣的人成为朋友,不断的使自己成长。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使我整个人的状态都截然不同,那么,要如何从第一种思维方式过度到第二种思维方式呢,答案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在我停留在第一种思维方式时,每一件小事,都会让我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中,例如作业没有写完,我所考虑的不是作业没有完成这件事情,而是去想,我为什么会完不成作业,为什么其他人都能够完成作业,而我不行,我应该天生就是个loser。
在对待社交关系中更是如此,我不希望他人会注意到我,也不希望有在我原本工作范围之内的任务,我会觉得,被他人注意到只会让人察觉到我的不堪,额外的任务我是无法完成的。
那时的我,完全将自己封锁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在胸腔的深处,心中满是枯叶,强迫性的不敢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
5.
直到我开始意识到,我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神,人只需要不断进步就足够了,神才是全知全能的,不能犯一点错误。
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我要求你永远不能犯错,你肯定会觉得这是荒谬的,但是我们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对自己这样说呢。
如果工作不能够被完满解决,那么不如不做。
如果决策可能是错误的,那么就停留在原地。
如果感情可能会失败,那么就不要开始。
我们必须理解到的一件事是,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如果你现在在你房间里,你可以去看看你房间的地板,有一块地方是绝对干净的吗,或者说它每一处都垃圾成堆,我想都不是,你的地板既有干净的地方,也有脏的地方。
在感情中,我们也不应该去追求绝对,我们害怕矛盾,认为它会是感情看起来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回避矛盾。
可是,没有一段感情会是完美的,即使是你所看到的那些模范恋人,当你看到他们的日常,也会发现有矛盾、有争吵,但也会有感动、有温馨。这个世界并不是,百分百才算是可以接受的,而百分之九十九等同于失败。
那么,实际上,当我们回避时,我们回避的是什么?
我们回避的是“真实的不完美”。不能够接受感情中有任何瑕疵的存在,如果它是存在的,那么也当它是不存在的。
两个前二十年经历不同的人,很难做到拥有相同的价值观,那么就会产生摩擦,有的人会认为,这种摩擦是正常的,每一段恋情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可“回避型依恋”的人会认为,出现摩擦是一种不完美的表现,他希望感情是完美的,那么就只能否认摩擦的存在,以此来使自己的内心免受痛苦的感觉。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时,我们已经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6.
我们接下来需要意识到的是:消极的思想会导致失败。
假如你的恋人有一天晚上没有搭理你,因为他在工作中受到了批评,正为此感到难过,所以没有心情和你说话。你的心可以因此沉了下去,因为对这件事做了这样的解释:是因为我做错什么事情惹他生气了。
亦或者当产生矛盾时,你这样想:因为我不擅长解决矛盾,所以这次的矛盾是我无法解决的。当我们在消极的思想下应对挑战时,我们事先假定我们没办法做得好,你会想,既然结果终究是失败的,我为什么要为此努力?
同时这种不去努力的做法又是失败的直接原因,我们就陷入这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我们面对任何的挑战都采取回避态度。
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我们需要做的是,将消极的思想转换成积极的思想,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通常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消极的思想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大脑中了。
所以,想要进一步改变,重点就在于我们如何反驳消极的思维,我通常会选择把它记录下来。
假如我和我的恋人发生了矛盾,因为我看见她和一个男人相谈甚欢,这个时候我并没有选择去询问她和这个男人的关系,而是使自己被满满的愤怒操控,认为她这个男人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并且用冷漠的态度去对待她。
这时把脑海里的想法记录下来,“我看到她和别的男生交谈很愉快,我感觉我被背叛了,我是一个没用的人,对她而言我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然后,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思想。“我非常害怕她会遇到一个比我优秀的人,然后离开我。”
最后,对这个想法进行反驳,在以后遇到相似的事情用一个更为现实思想替代它。“交谈愉快并不能代表什么,把这件事与她会离开我联系起来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并且是不理性的,在这件事背后,可以看到的是我对自己的不自信。”
当你开始这样做,便意味着你开始明确你的内心,绕过情绪的迷雾去看事情的本质,也意味着你不再选择以逃避的方式面对。这个过程同样也是痛苦的,因为它需要打破对自己“完美的幻想”。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将“意识到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放在改变的第一步。
8.
当你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并不会马上有大的改变,因为这一篇没有任何魔力,改变的魔力在于你自身,而你需要慢慢的去挖掘它。
所以在此,我想要将在发生矛盾还是想要回避时,一种较好的应对方式分享给你们。
之后我和老公分享了我在工作坊上的领悟,我跟他说,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可这依然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俩那天聊了很多,我小时候的事,他小时候的事,说了很多。我们也在“和平时刻”想了很多办法怎么在“战时”去及时“踩刹车”、有技巧地“抛橄榄枝”。
比如,我们家书柜上的一对小企鹅,如果我生气了,我就把他们背靠背摆着,那么这会儿就先不要理我;如果我理智一点了愿意沟通了,我就主动把企鹅再摆成面对面,这会儿老公可以来找我谈......看起来很笨拙是不是?
但是真的有效,虽然还是会有有冲突的时候,但是我的“迁善”能力,真是变得越来越强 - 有时候遇到生气的事情会有意识忍一下,忍不了了会去告诉他我的感受;更多时候是忍一下,后来就忘记了!冷暴力几乎绝迹。再后来,连吵架都快绝迹了,争执都是以年为单位发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享受两个人的关系和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摘选自
@毛豆 年轻人有哪些典型的幼稚病。)
9.
最后,我希望“回避型依恋”这一个概念,是使你们更好的去理解对方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作为一种攻击的手段去使用。
以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