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看到你的提问,地域黑这个问题在新疆、青海、宁夏、广西、内蒙等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是不成立的。比如你可以提问,“大家对河南人有什么印象?”或者“有一个河南舍友或同事是什么体验”这里强调一下,我说河南,没有任何针对河南的地域黑。上述问题还可以代换成,“大家对山东人有什么印象?”,“有一个山东舍友或同事是什么体验?”河南、山东、可以代换成四川、陕西、陕西、安徽、江苏,甚至可以代换成“东北”,东北并不是一个省,但是大家会觉得东北就是一个省,比如你会说我认识一个东北的朋友,而不会说我认识一个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朋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叫地域文化,东北地区的文化氛围比较接近,所以我们会对东北三省的人一概而论,叫“东北人”就连歌里也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电视剧“东北一家人”取景地是长春,不叫“长春一家人”也不叫“吉林一家人”就叫“东北一家人”,这其实就能说明东北三省的文化是趋同的。
另外,上面提到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基本上是汉民族为主体,汉民族数量占绝对优势,所以不会产生误解。但是,同样的问题,如果问民族大杂居地区的人,马上就会产生疑问。例如,你问“有一个内蒙舍友是一种什么体验?”大家会疑惑,是内蒙的汉族人,还是内蒙的蒙古族人?
所以,请题主注意,不要混淆新疆人和维族人的概念。我感觉到题主是想问,有一个 *** 尔族舍友是什么体验?因为新疆的汉族人和内地的汉族人去别并不大,可能就是身高更高一点,体型更胖一点,吃饭吃得多一点,考虑问题时细节上欠缺一点,别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距了吧,这样的差距不至于发个问题上来。
所以,我先要对题主做一点科普工作!
请记住,新疆也有汉族人,新疆有很多少数民族,不是 *** 尔族一种。
从历史上说,新疆有很多人姓左,那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留在新疆的。在左宗棠之前,新疆也有汉族,从公元前60年,西汉 *** 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中央一直派官员到西域,那时候叫西域,不叫新疆。从那时候开始,就有汉族人到新疆定居,但是数量和规模就不好说了。需要历史学家拿史料论证。
左宗棠收复新疆,留下了一批汉族人。这批汉族人的数量是很大的。新疆还有个地方叫米泉,就是左宗棠的部队到来之后,发现这个地方的水土适合种水稻,于是就在这里尝试这下种,结果大获丰收,所以给这个地方起名叫米泉。
和平解放新疆之后,王震的部队就留在新疆,也是汉族人。石河子生产建设兵团,铸剑为犁,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石河子有军垦第一犁的雕塑,还有军垦博物馆,可以到那里参观一下,了解一下老一辈革命先烈如何把青春和热血洒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
从军垦第一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农二师一直到农十二师,遍布新疆南北,从当年的农某师到现在的第某师,从 *** 的增加,到名称的改变,都能看出来兵团在新疆建设中的贡献。这样说,你可能不了解,就说原来我们叫农一师,农二师,现在叫第一师、第二师,看着是简单的名称的改变,但是反映出来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方式的转变。
再后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地有大量的人口跑到新疆来生活,为什么,因为内地吃不饱饭,到新疆不至于挨饿。
再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到新疆来了,这些知识青年到1986年左右很多人都回去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再后来,全国各地都有来支援新疆的,之后就在新疆安家落户了。
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都有到新疆工作,在新疆定居的。新疆有很多籍贯湖南、四川等地汉族人。
题主这样提问,很明显不了解新疆。
再强调一次,新疆人不等于维族人。
新疆的少数民族不仅仅是维族人,还有哈萨克族,塔吉克组,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等等。
新疆的少数民族也不是全信 *** 教,新疆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等。
最新的人口统计,全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在新疆居住的。
我就是新疆人,我是汉族。
我去内地上学时,同学让我说新疆话,我心里………他妈的……
他们觉得新疆话就是维语,可是我他妈的一句维语都不会。新疆有南疆方言和北疆方言,南疆方言受中原官话的影响,北疆方言受兰银官话的影响。中原官话接近于现在的河南话,兰银官话接近于现在的甘肃话。
新疆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人,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所以语言上的最优解,就是普通话,新疆在很长时间都是推广普通话最好的省级行政单位。
还有使用公制,新建都是使用公斤,公里的,新疆人没有“两”,“钱”,“斤”这样的概念,虽然新疆高校的食堂里打米饭,会说二两、四两这样重量单位。但是,你去买东西,都是使用公斤和克作为单位,比如猪肉,羊肉,葡萄干,会说多少钱一公斤,樱桃会说多少钱一百克。
回到问题上来,如果题主有一个维族的室友,你很不爽的话,那你就问维族是怎么回事就好了,不要问新疆人,新疆人这个概念没有办法回答的。
新疆是一个地理概念,但是新疆人不是一个群体概念,生活在新疆的汉族人会说我是新疆人,生活在新疆的维族也会说我是新疆人,但是这两个人在一起时,汉族会说对方是维族,维族会说对方是汉族,不会认为对方和我是一个群体。
现在新疆民汉合校,合班,和宿舍,不论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强行把少数民族和汉族掺杂在一起,取消了原来的民语班和民语学校。
我生活在新疆,但是没法回答你的问题。
我可以给你讲一下我和少数民族生活的经历。
我有一个同学,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个班,很难得,他是蒙古族,但是他父母都是民考汉,你可能不太了解什么是民考汉,民考汉就是少数民族同学在汉语班里上课,用汉语考试,会有一定的照顾,高考有加分,我这个同学,他父母都是民考汉,所以他在家里和父母说话都是用汉语的,母语基本不会,他父母是和老一代人讲话用蒙语,和下一代人讲话,用汉语。生活习惯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忌讳。
我还有一个朋友,也是蒙古族,从小是上蒙语班的,和我在同一个小区居住,所以比较熟,不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但是高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区别是,我上四年,他上五年,他第一年叫预科,预科的主要任务就是强化汉语,我这个朋友,从小跟我们一起玩,吵架、抬杠都没有问题,所以汉语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大学第一年轻松的不得了。
我大学同学有几个少数民族,有 *** 尔族,哈萨克族, *** 等等,但是我们班只有一个哈萨克族男生,剩下的少数名族都是女生,所以不知道生活在一起是什么样的。这个哈萨克族男生和我不在一个宿舍,但是离得不远,在我宿舍的隔壁。上大学时,他们这个宿舍的人气比较高,大家没事都往他们宿舍跑,过去聊天,打牌,上网,凑到一起看电影什么的。我这个同学,特别爱干净,他们宿舍人气旺,这就看出人品来了,我上学时,一个宿舍还是八个人的,宿舍里的床都是上下铺,进门两边两个架子床,都是上下铺的那种,中间一张桌子,桌子时两边都有桌斗的那种,住过学校的都知道,桌子底下放板凳,总之就是很挤。但是他们宿舍人气又特别旺,凑到一起打牌、聊天、看电影的时候,难免会坐床。这个同学的床还是下铺,如果住过宿舍就知道了,如果有人坐床的话,下铺的床单特别容易脏,但是这个同学没跟大家闹别扭,开学大概一个月左右,他去市场买了一块布,每天起床之后,铺在床单上面,让大家坐。还有,哈萨克族是忌食猪肉的,他也不吃猪肉,但是别人吃,他不管,我们跑到他们宿舍去玩的时候,有时候带点零食,比如火腿肠什么的,他也不说,但是不能用他的饭盒,这个我们也可以理解。还有一次,我们学院出宣传板,买了个刷子,刷子是当笔用的,蘸广告色在宣传板上写字的,就是刷子,不是排笔,因为排笔贵,他就在那里写写画画,后来他的任务完成之后,跟我说,那个刷子是用猪鬃做的,因为我没看过,我赶紧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看它外包装了。然后我们到卫生间洗了手,也就完了。但是就算没拿猪鬃的刷子,刷完广告色也要洗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