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婚姻的意义豆瓣评分(所谓婚姻豆瓣评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婚姻的意义豆瓣评分(所谓婚姻豆瓣评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婚姻的意义豆瓣评分(所谓婚姻豆瓣评分)

作者|天雅

责编|陈沉沉

近年来,每当谈论父女关系,许多文章都会强调:

一个女性婚姻幸不幸福,要看她和父亲关系好不好。

拿这句话来规劝父亲,也许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但如果,拿它来判断女性的幸福程度,则会显得有些残酷。

尤其是对那些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

她们根本决定不了父亲爱不爱自己,

也决定不了父女关系的最终走向。

那么,她们注定不能获得好的亲密关系了吗?

其实不然。

在多年的学习和观察中,我发现:

与父亲的关系,是会影响女性的「情感幸福」,

但它决定不了女性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

美剧《扪心问诊》中米娅的案例,就是一个最好的反驳。

米娅40岁,单身,是一名成功的律师。

她与爸爸的关系非常好,父女两人经常联系,无话不谈。

在米娅心里,爸爸是世界上最爱她的人。

从小到大,只要她有需求,爸爸都会在一旁关心她,保护她。

然而,这并没有令米娅的情感之路变得顺利;

相反,她在亲密关系中屡屡受挫,困难重重。

她内心渴望一个安定的家,也渴望能拥有自己的孩子。

但她却总是与有妇之夫交往,不愿与单身男子谈恋爱。

无一例外的,男方一开始都会信誓旦旦地承诺:

“我一定会跟妻子离婚,然后跟你结婚。”

但在秘密交往一段时间以后,对方就会找到各种借口,把她甩开。

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恋爱模式之下,40岁的米娅至今还没有成家。

基于这个原因,她找到了咨询师保罗,接受心理治疗。

经过一层层抽丝剥茧,保罗发现:

阻碍她亲密关系的,恰恰是那份与父亲的良好关系。

米娅刚出生不久,妈妈便得了产后抑郁,卧床不起。

也因此,她从小便由爸爸照顾,父女关系很亲密。

曾在米娅8岁的时候,一个劫匪冲进爸爸经营的小店里抢劫,并把枪指向米娅。

当时,爸爸非常慌张,立刻打开抽屉,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劫匪。

这件事,给米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为了保护我,他愿意放弃一切。”

劫匪离开以后,爸爸抱着米娅痛哭了一个早上。

一方面,他是爱女儿的——

为了救女儿,舍弃了辛苦赚来的血汗钱;

但另一方面,他却是懦弱的——

他知道由于自己没按妻子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才让歹徒有机可乘。

但他由于害怕受到斥责,不敢承认错误,并决定向妻子隐瞒真相。

他给米娅塞了很多巧克力,并与她做了一个约定:

“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妈妈。”

因为有了这个秘密,米娅与爸爸越来越靠近,并形成一种感觉:

“我是爸爸身边最重要的女人,比妈妈还重要。”

然而也是这样一种亲密,让米娅跟父亲的关系开始变得不真实——

她记得爸爸的「好」,却对爸爸的「不好」视而不见。

哪怕后来,爸爸为了钱,把她一个人“遗弃”在姑妈家,并偷偷把她最喜欢的钢琴卖掉。

她也从来不会怪罪爸爸。

甚至,她还会不惜把“罪名”按在妈妈头上,去替爸爸做辩护。

因为这份「好」,她始终与父亲维持着良好关系;

但也正是这份「好」,令她无法顺利进入亲密关系。

因为爸爸实在太「好」了,她很难从别的异性身上感受到同样的「好」。

与此同时,在潜意识的指引下,她不自觉地在恋爱中复制她与父母的关系模式——

通过与有妇之夫交往,来“打败”对方的妻子,并成为对方最重要的女人。

我之所以讲这个案例,是想说:

我们以为的父女关系好,未必就真实;

父女关系好,也未必能进入好的亲密关系。

反过来说,父女关系不好,也未必不能处理好关系。

那么是什么在阻碍女性选择好的亲密爱人和亲密关系呢?

我想,是「内心的虚弱」和「对完美父亲的渴望」。

每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虚弱、无力的时刻。

当母亲的力量不足以支撑时,她们便会渴望一个完美的父亲,为自己保驾护航。

但现实中,父亲存在局限,或能力不佳,或不够尽责,他们做不到时刻护女儿周全。

这时,女孩便很有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恐慌。

为了驱除恐惧,她们往往会采取2种做法:

要么像米娅一样,过度美化自己的父亲,忽略现实;

要么在恋人身上寻找「完美父亲」,寻求情感补偿。

然而,这两种情况有1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真实。

一旦女性抱着对「完美父亲」的执念进入情感关系,就会形成一层厚厚的「膜」。

隔着这层「膜」,

她们只能通过想象,不断为自己塑造一个「完美父亲」;

却无法完整地触碰关系中具体的人,形成真实的联结。

当她们体验不到真实的情感,也感受不到关系的滋润时,便很难获得「情感幸福」。

由此可见,

女性能不能拥有好的关系,并不在于跟父亲关系好不好,而是在于:

能不能要放下对完美父亲的期待——

不去美化你和父亲的关系;

也不去苦苦追寻得不到的父亲之爱。

曾经在一个团体,一位咨询师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如果我的父母不能如我所愿地爱我,那么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真实,但也很难去面对。

诚如影片中的米娅。

在影片的最后,她终于完整地意识到:

父亲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爱她。

那一刻,她深感恐慌。

在过去漫长的时光里,父亲的爱,是她唯一的情感支撑,支撑着她走过黑暗。

而认 *** 相,则意味着把她对父亲的渴望、期待和幻想层层打破,令她再次孤立无援。

这时她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现实的关系,

还有内心深处的卑微、恐惧和羞耻感。

经历过太多次恋情破裂的她,不再相信自己具有亲密的能力,也不相信自己能拥有亲密感。

然而事实上,她并没有意识到:

当她认 *** 相,放下伪装,并在咨询中诚实地展示自己的脆弱、愤怒与不堪时,她就已经开始在建立亲密了。

直到最后保罗直白地点破:

“你有建立亲密感的能力,因为我们就拥有过。”

米娅问道:“什么时候?在哪里?”

保罗一字一顿:“此时此刻,在这里!”

这句话,如同当头一棒,稳稳地接住了理想幻灭后踩空的米娅。

放下对「完美父亲」的渴望,用真实的自我与对方碰撞,就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开始。

那一刻,米娅终于释怀,并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单纯放下渴望,还不够。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

放下「求而不得」的不甘。

在现实中,许多女性尽管不再渴求完美父亲,但却依然被「求而不得」的感受困扰着:

“明明是他的错,为什么痛苦却要由我来承担?”

而这一种困扰泛化到其它人际关系、情感中,则会很容易演变成怨恨与不甘。

我的朋友小A,便是如此。

她从小遭受父亲的语言暴力,从来没有获得过一句鼓励与支持。

成年后,她带着这份不甘,经常忍不住旧事重提,不断指责父亲。

同时她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

只要对方做得不够好,她就会不断地埋怨、指责,不依不饶。

但这样做,并不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还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与怨恨。

长此以往,小A的关系越来越糟,令她深感痛苦与绝望。

也因此,她走进了咨询室。

当咨询师一点点地澄清,她在关系中的挫败均来自于她对父亲「求而不得」的不甘时,

痛苦而虚弱的小A,曾忍不住冲咨询师大吼:

“ 难道就因为父亲做不到,我就要原谅他的种种过错,独自承担这一切吗?”

当时,咨询师平静地回应道:

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愤怒与不甘。

你不需要原谅,但你可以重新选择:

是继续揪着他不放,强迫他改变?

还是放下心中不甘,独自向前走?

曾经的你没得选,但现在,你可以选。”

放下不甘,不是为了原谅伤害,而是为了破土重生。

从那以后,小A才彻底接受父亲的局限,放下「求而不得」的不甘。

并在与真实世界的碰撞中,逐渐接受他人和世界的局限,从中活出真实的自我。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澄清一点:

我并不是否认父亲的价值,也不是鼓励女性去远离父亲。

我真正想表达的是:

对于那些从小缺乏父爱的女性,

当确实无法改变父亲,无法收获完整父爱时,

哪怕与父亲关系不好,你也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收获「情感幸福」。

毕竟,

作为一名女性,你的存在本身,就很珍贵;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爱情,和更绚丽的人生。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责编:陈沉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更多婚姻的意义豆瓣评分(所谓婚姻豆瓣评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