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一个投票测试:
1.下面角色关系中你最看重?(单选)
父亲、母亲
丈夫、妻子
儿子、女儿
朋友、闺蜜
工作关系
2.你和谁相处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多?(单选)
父亲、母亲
丈夫、妻子
儿子、女儿
朋友、闺蜜
工作关系
投完票你发现了什么?你爱孩子胜过爱另一半吗?
前几天,我一个同学离婚了,原因之一是他忍受不了妻子5年来一直让儿子睡在他们中间。
当时他说了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自从儿子出生后,她是成了一位母亲,但却不再是妻子了。
听完我愣了一下,发现自己也有过“过度关注孩子,忽略老公”的时候。似乎很多家庭都如此,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全家的C位,永远排在最前面。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我爱孩子超过爱伴侣」也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相反,这是对自己、对孩子、对伴侣的不负责任。
01“我给孩子全部的爱,有错吗?”
有的父母说,“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幸福成长,所以我把对另一半的爱全部一股脑的都给到孩子,有什么不对吗?”
这里一定要给大家澄清一下,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个“充满爱”指的是恰当的,健康的爱,不缺少也不过度。
我们一定要知道,在一个家庭中首先出现的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有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家庭的幸福指数,如果让孩子陷入和父母不恰当的情感纠缠中,更会影响他的心理发展和正常婚恋。
因此健康的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一定是优于亲子关系的。
02过度重视孩子,忽略伴侣是害,不是爱!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认为,家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家庭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系统中的元素之一,承担着这个系统运转好坏的关键角色,若其中有人脱离自己的位置,不按照这个法则运行,这个系统必定会出现问题。
有些夫妻关系不健康的家庭,其中一方会因为伴侣的离世,背叛,不负责,将自己的全部重心及自身对爱的需求都放在孩子身上,渐渐把孩子置于另一半的位置上。
这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深深内疚,同时产生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会感迫使他渴望逃离和自由,甚至离家出走。
前几年震惊全国的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件,就属于这种典型的心理上的逃离渴望。
俄狄浦斯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过,讲的是一个名字叫俄狄浦斯的男孩,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生了两个儿子,最后母亲自杀,两个儿子自相残杀的悲剧故事。
后来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并把它分为3个阶段:
对同性父母感兴趣,模仿异性父母→转向异性父母,攻击同性父母→回归与同性父母的认同
如果孩子没有顺利过这3个阶段,男孩就会出现 *** 情结,女孩就会出现恋父情结,这将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幸福家庭的组建。
03道理都懂,我能怎么办呢?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呢?
首先,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很多女性自从有了孩子,自己所有的幸福和快乐就都完全基于孩子,这真的非常可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就像恋人之间“你开心我就开心,你不开心我就不开心”我们在满足彼此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痛苦。
所以,母亲要学会适当把情绪往另一半转移。因为孩子是透过母亲的眼睛看到父亲的,当他发现自己不是母亲的唯一,还有父亲这个角色可以满足母亲的需要,满足母亲的喜怒哀乐,当自己无法满足母亲的时候,孩子还有父亲可以寄托,这样孩子内心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他内心才能得到释放,也才能健康发展。
其次,母亲要尊重父亲,父亲要去爱母亲。
当孩子从二元关系进入到三角关系中时,这是孩子里程碑式的发展,也是孩子成熟的标志,最初阶段孩子仍然会想办法和同性父母争抢。
我们拿男孩做比方,这个时候男孩往往企图干掉父亲,当他发现自己干不掉父亲时,他就会向父亲认同,在认同父亲的同时得到母亲的爱。
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母亲一定要尊重父亲。注意,作为配偶的尊重与身为父母的尊重同等重要,因为孩子正在通过你,想了解好爸妈、好妻子和好丈夫代表着什么,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幸福和安全感。
当夫妻吵架时,不要总是对着孩子说另一方不好,这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反感和抵触,长此以往,未来孩子长大极有可能直接成为另一半的样子,或者与这样的人结婚,他们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认同和连接。
同时父亲也一定要爱母亲,让孩子从父亲那里学到如何表达爱、如何处理关系、面对冲突,这将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就像东海大学教授彭怀真说:
“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
虽然你永远不会停止爱你的孩子,但也要记住要多去尝试爱你配偶多一些,这对所有家庭成员来说都是双赢。
最后,爱自己,做一个80分妈妈。
在婴儿刚出生的数周,母亲首先进入的是原始母爱状态,就像和孩子之间有一根绳子“Keep an eye on”来实现婴儿的照顾和需要。
当孩子逐渐有了能力,母亲就要开始学会慢慢转向自己的生活,退回到背景角色。
家庭中健康的爱的序位,一定是先爱自己,再爱伴侣,再爱孩子。因为在系统中,是先有了自己,然后有了伴侣,最后才有孩子。
就像我们坐飞机时播的安全提醒:“请自己先正确佩戴好氧气面罩并能正常吸氧后,再为身边的孩子和老人佩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无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自然不会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去照顾好孩子。
学着做一个精神分析大师温妮科特提倡的80分妈妈,不过分苛责自己,能容忍自己在孩子眼中不总是好的。
做一个足够好的,一般的,真实的,有挫败的,可以忽略孩子的妈妈,因为当我们足够好的时候,孩子才会足够好,如果我们太完美,孩子只能糟糕。
做好的父母,就从做一个好妻子和好丈夫开始吧。夫妻相爱,让孩子安心做孩子。
最后,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点赞哦,码字不易,你的每一次转发互动,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