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影片1993年上映,即荣获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电影。
此外,《霸王别姬》还获得了美国第51届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电影奖项。200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霸王别姬》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影片改编自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徐枫制片,芦苇编剧,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巩俐、张丰毅主演。
《霸王别姬》以的史诗架构格局,浓厚的东方文化和苍雄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风起云涌的时代(北洋 *** 时期、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时期、新中国建立、文革时期)更替中,京剧艺的兴衰坎坷、各色人物的起落无常。
影片如一台华美似梦的陈年旧戏,似一副三教九流汇集的乱世画卷。片中的每个配角如主角般鲜活饱满:
悲苦重情的师弟程蝶衣、假义世俗的师兄段小楼、敢爱敢恨的菊仙、卑贱自强的母亲艳红、严苛重规的戏班子关老板、身心扭曲的内侍太监张公公、豪绅戏骨袁四爷、忘恩负义的养子小四...
世间,像极了抹了胭脂的舞台。舞台,也许是多了喝彩的人生。
影片以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为大明线,同时隐含着人物对强权和自身身份限定的抗争,以及历史故事、剧中故事与原型人物故事交叉重叠两条暗线。不同阶层、不同命运、不同台面的各色人物,他们在一个时代里腾达,又在另一个时代里轰然倒塌。
01.离 别
影片从两位主角人生的相遇点--梨园关家戏班大院开始。
黑白色调开场,明示年代久远的回忆,暗喻灰色的世道、艰难的处境。
艳红抱着头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儿子,走在去关家戏班的路上。
艳红是卑微的底层 *** ,苦苦挣扎在泥沼。但身为母亲,她竭尽全力让儿子离开青楼污浊的环境,不用在女儿堆里假装女孩(装成女孩换取生存,是小豆子人格的初次剥离)。
贫苦人家的孩子能送哪去?同样是下九流的戏班是最好的选择,至少凭本事吃饭,或还有机会成为受人追捧的角。
小豆子(程蝶衣的幼名)与小石头(段小楼的幼名)戏班相遇,电影转为彩色调。
可惜小豆子是六指,戏班主关师傅怎么都不收。
软磨硬泡没有打动关师傅,艳红狠下心肠,蒙上儿子的脸(不忍看儿子的眼睛,也不敢让儿子看见自己的残忍),切下了他多余的手指。
(剁下指头,是小豆子的人格的二次剥离)
艳红颤抖着看着儿子在戏班子的契约上按上血手印后,头也不敢回的逃出门去,消失在大雪中。这一去,母子再也没见过,生离如死别。
将儿子无情的舍弃,是她能给孩子最好的选择(对于小豆子,被母亲遗弃,是人格的再次剥离)。
艳红不知道,戏班子不是避难所,残酷如社会。
学徒小癞子不堪其苦,逃出,正赶上当红的角在舞台表演。别人都在喝彩,只有小癞子看到了角的心酸和屈辱。
天不怕地不服的小癞子,多次逃跑、最后自杀。也许是反抗累了,也许是怕了这看不到头的日子。
02.成 角
小豆子被师父套上了裙褂(旦角衣),逼唱戏文《思凡》。
《霸王别姬》里的戏文,如《红楼梦》中的判词,隐含人物命运。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看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不由人心急似火,奴将袈裟扯破……
《思凡》在影片中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小豆子对强加于自身命运的抗争。
第一次是教戏师傅问考,小豆子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不肯改口,结果重重挨了一顿打。
第二次是剧院老板那坤为张公公选戏时,小豆子再次固执的将戏文背错。眼看要错失戏班露脸机会,为平息众怒,师兄小石头抢过师傅的烟杆子,捣嘴以示惩罚。小豆子满口坐在椅子上,若有所失、似有所悟。
接着他如行云流水般地唱出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小豆子人格的彻底剥离)
(倔强的眼中透着阴柔,彻底失去了自我)
小豆子以失去的人格,换来了戏班的认可,换来了脱颖而出,换来了“虞姬”的角色和程蝶衣的艺名。
最后一次是剧末。
03.成 名
成了角不等于成名。有的成名靠实力,有的成名靠名人捧场。
余势犹盛的张公公、梨园霸主袁四爷,一个 *** ,一个邀名;都想从小豆子/程蝶衣身上找到自己缺失的东西。为达目的,一个强权欺人,仗势豪夺。一个关照拉拢,步步设局。
班主以牺牲小石头的尊严换取张公公的打赏和演出机会,换来了戏班子的温饱和名气。为完成当年小石头的心愿,程蝶衣牺牲灵魂换来袁四爷的宝剑,落入了他的圈套。
艺术,本不需要依附强权,虽然艺术需要在时代选择出的强权下生存。
基本功扎实的程蝶衣,本可以不以牺牲作为交换。但被剥离了人格的他,很难反抗张公公、袁四爷这些的强权。童年被母亲抛弃留下的阴影,让他难以拒绝教导他的师傅,乐以回报保护他的师兄。
牺牲,不是无原则的妥协。牺牲,不代表要失去人格与自由。
世间再没有小豆子,只剩下活在舞台里的一具空壳。
04.时 代
程蝶衣、段小楼声名鹊起,少年裘马。立于风口的成功,沉浸在喝彩声中,不曾留意沧桑巨变就在眼前。
日军占领北平、 *** 接管北平、全国解放、文化大革命,时代大浪层层打来。张公公、袁四爷等鼎盛一时的强权被洗卷的干干净净。程蝶衣、段小楼因京剧名角而备受各方势力关注,深陷时代漩涡。
动荡的时代不仅是个染缸,可以把白的染成黑的。它更像个洗缸,毫无保留的洗掉外界的浓墨重彩,洗出每个人的底色。
段小楼在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是个很让人喜欢的人物。
他以砖拍自己头救场,故意踢掉小豆子脚下的练功砖、被师父揍得鬼哭狼嚎,对梨园戏霸袁四爷的拉拢不亢不卑、保持距离,在喝花酒时不惜得罪众人帮菊仙解围,以茶壶砸向来戏班狐假虎威的亲日警官、被捕入狱性命不保却面不改色,为解 *** 伤兵围程蝶衣滋事而大打出手、混乱中失去了还在菊仙腹中的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身怀傲骨的汉子,在影片的后半段却全无底线。如果说是黑暗动荡让他失去了血性,但黑暗动荡又岂是他独有的?
柔弱的程蝶衣和怕事的菊仙,看似少了血性和正义,但心中有坚持。
程蝶衣心中是京剧,菊仙心中是情。
正是因为如此,程蝶衣穿上戏服来到批斗现场、当众替段小楼画好霸王脸谱,坚定的站在师兄旁边。在一边倒支持现代戏的倒“四旧”声音中,程蝶衣敢于站出来批评现代戏没有美感;菊仙在文革批斗 *** 中,用身体护着段小楼,拼命挣脱取回被扔进火中的宝剑。
“众口铄金”的批判,铺天盖地的讨伐,没能动摇程蝶衣和菊仙的坚持。
段小楼恰恰相反,因为缺少独立于世的坚持,被时代卷走人性。
其实影片开始早已暗示过段小楼的底色。师父打罚时,程蝶衣从来不喊,段小楼最懂求饶。
文革结束,师兄弟两人重登阔别了十一年的舞台。段小楼彻底堕入尘世,戏词唱不全了。程蝶衣历经血与活的淬炼,在空荡荡的舞台上,以生命为代价,唱出了“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完成了自我人格的缝合。
05.局 限
《霸王别姬》如同《红楼梦》中的“风月鉴"宝镜,如果只看正面,不看反面,终究看不出真意。也有不敢看反面,因为镜子反面里除了真相,还有自己。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
《霸王别姬》是部伟大的电影,它勾画时代,批判时代,但也停留在时代。
海底,曾流传着一位屠龙少年的传说,鲜有人知。
多年前,有位少年,带领他的伙伴战胜了为害世间的恶龙。为阻止恶龙后代再现,他传屠龙术于世。
不久,少年发现在各地镇守恶龙财宝的伙伴们,竟也慢慢长出了鳞片。他引来滔天之水,想冲毁龙洞,冲刷掉伙伴们身上的鳞片,却导致大水蔓延,少年被卷入水中,力尽而沉。
陆地上的伙伴们合力制止了大水,将屠龙术改成捕蛇术,并告诫后来人,海底沉睡着一条可怕的恶龙,曾引发大水危害人间。
— THE END —
| 彩蛋时间
《霸王别姬》到底讲述的是何家谁人之事?很多人认为是梅兰芳。
从剧照人物和现实事件来看,不全对。
程蝶衣的艺术形象,借鉴程砚秋更多一些。
中国戏曲讲"生、旦、净、末、丑" 。旦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上世纪京剧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程砚秋六岁师从荣蝶仙,所以程蝶二字取了师徒两人名字各一字,衣的意思为青衣。因程砚秋擅长青衣戏,是“程派”青衣创始人。
程砚秋祖上曾为官宦。到了程砚秋父亲那一辈,家道中落,需卖了孩子唱戏,签的是生死不问的契约。
程砚秋童年学戏时是边学边挨打,他自己也不喜欢唱戏,这些都与程蝶衣童年的经历如出一辙。
程砚秋初登台的时候,剧作家罗瘿公大为赏识,全力追捧。
这些与影片程蝶衣的成名之路非常相似。
而在与《霸王别姬》戏曲相关的事情上,则多参照梅兰芳经历。
现实中:1922年,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
1925年,北京第一舞台有一场盛大的义演,压轴戏是梅兰芳、杨小楼的《霸王别姬》,不到二十岁的孟小冬破例作为“坤伶老生”被邀演出。
电影中也有同样场景:戏院外观众人山人海,一张醒目的海报上写着:程蝶衣、段小楼,戏名是《霸王别姬》。
孟小冬,电影中的菊仙的原型。孟小冬7岁拜姑父仇月祥为师,仇月祥的师傅叫孙菊仙。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感情纠葛,在此不赘述。
在影片中,袁世卿说过一句话:“依我之见,你们这戏演到这份儿上,竟成了‘姬别霸王’,没霸王什么看头了。”
这句话也是有典故的。
梅兰芳当年和杨小楼演《霸王别姬》的时候,观众看到虞姬自刎便离场了,以致杨小楼挺没面子地说:“这哪里是霸王别姬,简直是姬别霸王。”
袁四爷赞程蝶衣的:“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是当年一位名叫张聚鼎的清朝遗老写给梅先生的。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如果你也喜欢电影、书籍评论,欢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