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如今《勇者斗恶龙11S》(下文简称称《DQ11S》)在 PS4、Xbox One 和 PC 平台已经发售,尽管这部作品已经率先在去年发售了 Switch 版,但这次“移植”显然会再扩大一次本作的受众。《DQ11S》改进和优化了游戏不少的玩法、功能和细节,但变化最大的还是加入了配音,像雨宫天、内田真礼、内山昂辉、小清水亚美、樱井孝宏、水濑祈等知名声优的加入让游戏所呈现出的世界显然更活灵活现。
尽管《勇者斗恶龙》(下称《DQ》)系列在 3DS 的《DQ8》移植版发售时,已经是系列第一次在正传中加入了配音,可是这一次几乎在全平台发售的《DQ11S》加入配音之后应该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部日本国民游戏的魅力。
当之无愧的国民级游戏《勇者斗恶龙》系列成为国民级游戏,可谓是时也命也。一方面是因为 FC 在日本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加入了“玩家”的行列,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格斗游戏、横版动作、平台跳跃是时代的游戏的主流,但这些类型游戏的上手难度让不少玩家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当年以《巫术》系列为首的 DRPG 在全世界风靡,这样节奏偏慢,上手难度偏低的 RPG 作品正适合这些“轻度玩家”,包括学生群体和主妇群体,而 Enix 则在当时敏锐地发现了日本市场在这方面的空白。
之后,以《巫术》的主视角、回合制的玩法作为战斗核心系统,由堀井雄二撰写故事,椙山浩一负责音乐,正在连载《龙珠》的鸟山明作为角色设定和怪物设计,《勇者斗恶龙》初代横空出世。并且作品是典型“正义战胜邪恶”的王道故事,系统节奏慢、理解上也不难,更难得的是,鸟山明因为《阿拉蕾》和当时在连载的《龙珠》这两部作品积攒了极高的人气,其负责的人设和怪物设计辨识度也超高。作品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在当时并非是典型的游戏玩家 —— 学生群体、上班族和主妇们的欢迎。
随着《勇者斗恶龙》初代的成功,JRPG 逐渐发展并壮大成一个经典的游戏类型。黄金“铁三角”组成了一个稳定的阵容,出现在《DQ》系列每个正传作品中。如今椙山浩一即将迈入 90 岁的年纪,而这个系列也如椙山一样长寿,一直在日本市场上发光发亮。
随着 JRPG 的发展,整个 JRPG 类型诞生出来无数个充满着个性的作品和系列,但唯独《DQ》依旧依靠着非常王道的故事,展现出系列一如既往的魅力。尽管在当下,少年漫画杂志中已然出现《电锯人》这样“少儿不宜”的剑走偏锋作品,《DQ》三大主创平均年龄也已经超过了 70 岁,但《DQ》归来仍是少年。
《DQ》的火爆也不光光在游戏的层面,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不断被日本的创作者们解构着。“勇者”“魔王”的二元对立、概念的融合,甚至是角色的转变,都成为了日本不少轻小说、动画作者的创作源泉。山田孝之主演的《勇者义彦》系列更是让无数人爆笑,系列影响力可见一斑。
日本国民游戏、JRPG 的代言人、王道故事、勇者与魔王、回合制游戏,这些都是《DQ》系列被人津津乐道的特点与话题。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可能偏中性的特点——
无配音。
不爱配音的《DQ》?1986 年诞生的《DQ》系列,的确没什么空间加入配音,毕竟机能限制在那摆着。而且作品为了让“学生群体”尤其是小学生能够看懂文字,特意用全片假名进行处理,为的就是拓展受众。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纵观整个系列的正代作品。前三部发售在 FC 上,4~6 则是 SFC,7 代登陆 PS,8 代在 PS2 上,9 代甚至登陆了掌机 NDS,10 代选择了 MMO,11 代则是横跨 3DS 和 PS4。而日本开始在游戏中广泛加入配音要素的平台,正是 PS2。PS2 之前,《DQ》已经发售了 7 代作品。这之后的作品仍无配音更像是一种“商业决策”,把无配音作为一种系列的特色来进行宣传。以至于作品在后面有条件的情况下,也采用了这样的策略,作为自己的“特色”。
要知道,《DQ》系列的主角,连台词都寥寥无几。
日本另一个国民级 RPG 系列——《宝可梦》。最开始在掌机发售时也没有配音的条件,后面机能不再限制了,第八世代的《剑盾》之前,系列一直以来也都是没有配音的。当然了,没有配音这个说法也不确切,毕竟大谷育江老师配的皮卡丘,可以算是《宝可梦》的标配了。现在可能也要算上悠木碧配的伊布。
不过,《DQ》对于“不配音”也没有那么坚持。3DS 的《DQ8》移植版就出现了配音,配音阵容也相当不错。而到了《英雄集结》这个系列,《DQ》系列也完成了声优的“占坑”,像花泽香菜、神谷浩史、井上麻里奈、泽城美雪等知名声优都为作品的重要角色献声。甚至主角都找到了当打之年的配音演员。
如果有一天,《DQ5》完成了“重制”,那么花泽香菜和井上麻里奈不出意外会担任两位“新娘”的声优。
所以,《DQ》显然只是对“正传”不设置配音比较坚持,而对于相对外延的作品,《DQ》也会选择相当出色的声优来为作品增色的。
最新的,就是《DQ11S》。
加了配音有哪些变化?尽管《DQ11S》加入了配音,我相信任何人都无法断言,未来的《DQ12》就会加入配音。毕竟已经有事实告诉了我们 —— 即便 3DS 的《DQ8》移植版加入了配音,之后推出的 PS4 和 3DS 的正传《DQ11》依旧没有配音。所以,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DQ》系列今后的正传依旧会保持着系列的特色“无配音”,到了“增强版”(姑且这么说),才会在里面加入了配音。
但或许也是“后发优势”,我们可以感受到《DQ11S》的种种特色,乃至进化。配音自然不必多说,水原千鹤(出自《租借女友》,声优都是雨宫天)般声音的雪妮雅显得更为可爱,而由“人美声美”的内田真礼配音的薇若妮卡也有着小恶魔一般的声音,让这个角色更活灵活现,剧情中薇若妮卡的“高光”部分也因为声优的出色演绎而更有感染力。自《DQ11》发售以来,一直有着极高人气的玛蒂娜,也有了“不知火舞”声优小清水亚美的加持,你还别说,这两个角色还真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
(当然,我上面那一大段,不免要出现“考哥警告”的表情。)
配音的出现,直观展示了体验的提升 —— 我们可以通过声优情绪的变化来更好地融入到剧情之中,更加沉浸在游玩之中,剧情某些桥段亦是让感染力有几何倍的提升。这些都显示《DQ》这个国民级游戏系列在拥抱“变化”。
更重要的是,《DQ11S》的剧情依旧是那样返璞归真的王道 —— 邪不压正、勇者经历层层困难终于打败了魔王。这里面没有“勇者屠龙终变成龙”这样现实的故事,也没有“勇者变成魔王”给续作挖坑的故事,更没有“勇者战胜了魔王最后世界却更黑暗”的黑童话。它有的只是淳朴的王道,那种我们可能已经多少年没有感受到的感动。
有了配音、优化了玩法的《DQ11S》,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加入了配音,可能预示着我们这些当年执剑的勇者已经长大了;但加入了配音,也让更多因为某些原因在当年没有成为勇者的玩家们,能踏入这个关于剑与魔法的世界。
毕竟,这曾经是我们年少的梦想。
除了配音之外呢?纵观 JRPG 的历史,从《DQ》作为缘起,中间经历了黄金期、低潮期,直到现在的平稳期,每个阶段 JRPG 都在不断地丰富着自身的系统。《FF》的 ATB 以及现在的动作化,《传说》系列一直都在动作化的康庄大道上前行,就连《宝可梦》也要涉及到 18 个属性克制,如果讨论起种族值那讲究就更多了。
如果我们回想起 Xbox 360 上的《蓝龙》—— 这款以《DQ》作为目标的新作 —— 都有按住“A”键来确定释放时机和魔法效果的设定,遇敌更是可以绕前绕后或者框选周边的敌人。也就是说,JRPG 既是人设、故事层面的竞争,更是系统层面的竞争。
但是,《DQ》一直以来都是那个异类。尽管过程中像《DQ6》和《DQ7》加入了怪兽职业、《DQ10》网游化等等变革,但到了《DQ11》,系列选择的方向是 —— 返璞归真。是的,《DQ11》和《DQ11S》几乎砍掉了除了升级之外的所有系统,系列中期一直出现的“转职系统”同样也不存在,而作为一款现代 JRPG 更是连“钓鱼”都没有(笑)。玩家能做的,就是像小游戏般打造更好的装备,以及打怪升级。
可是它又是“新的”。整个流程几乎完成了一种近乎于“变态”的打磨:《DQ11》从来没有推送更新包来修复 bug,因为它的 QA 几乎做到了完美,这在当下显得格外稀缺;它也不存在像以往那样需要在一个地图中反复练级、刷怪,只为挑战迷宫中的 Boss,只要跟着流程走,不需要刻意练级,游戏的战斗就都是易于理解并不失挑战。
《DQ11S》的存在,则是在这样几乎完美的《DQ11》的基础上,完成体验层面的进一步优化:像《怪兽篇》一样可以骑乘怪物、骑乘时能直接撞飞怪物获得经验、加快游戏的节奏等等改良。
或者说,如果用一部作品来形容游戏行业中的“工匠精神” —— 尽管这个词已经被说烂了 —— 那也只能是《DQ11》以及它的进一步优化版本《DQ11S》。更别说,游戏本身提供了两种体验:与当下无缝对接的 3D 版本,和充满情怀的点阵版本。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DQ11》是给那些主妇和学生那些“既定目标受众”DQ 玩家的游戏的话,那么《DQ11S》则更像给有一定阅历、喜欢 JRPG、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接触过《DQ》的玩家。游戏中甚至还能选择玩家所青睐的女角色,无论是“水原千鹤”,还是“小鸟游六花”,亦或是“不知火舞”(此处应该还有“考哥”警告)。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白金了《DQ11》的基础上,拿起《DQ11S》准备再刷一个白金。我曾感叹 JRPG 在经历低谷之后,逐步走进了正轨;但这条正轨之上,《DQ11》这个“起点”在此刻更像一个领路人一样,告诉我们:
JRPG 可以不复杂、依然可以很王道,而握住手柄的我们,依然也可以成为一名勇者。
毕竟单纯而又朴实的王道体验,永远都是那么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