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孙氏开基江东,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影骛,异人辐辏,猛士如林。故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
孙邵
1.孙劭(邵)字长绪,北海人。身长八尺。初为北海相孔融功曹,融以为廊庙之才。汉末从刘繇于江东,及权统事,数陈便宜,以为应纳贡聘,权即从之。拜庐江太守,迁车骑长史。黄武元年为丞相,威远将军,封阳羡侯。张温、暨艳奏其事,邵辞位请罪,权释令复职。(黄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孙劭薨,年六十三,谥曰肃。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封醴陵侯。《建康实录卷一》:“(建安二十七年)冬十一月,权就吴王位于武昌,大赦,改年号为黄武元年。初置丞相,以阳羡侯孙劭领之,立子登为王太子。”《志林》曰:吴之创基,邵为首相,史无其传,窃常怪之。尝问刘声叔。声叔,博物君子也,云:"推其名位,自应立传。项竣、丁孚时已有注记,此云与张惠恕不能。后韦氏作史,盖惠恕之党,故不见书。"《三国志•薛综传》:“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
初,劭之薨也,群臣众望举娄侯张昭为丞相。王曰:“寡人岂为子布所惜,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益也。”
顾雍
2.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江表传》曰:雍从伯喈学,专一清静,敏而易教。伯喈贵异之,谓曰:“卿必成致,今以吾名与卿。”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后为太常,进封醴陵侯,黄武四年(225)六月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適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於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乌六年卒。
3.顾邵,字孝则,顾雍长子,早卒。博览书传,好乐人伦。少与舅陆绩齐名,而陆逊、张敦、卜静等皆亚焉。自州郡庶几及四方人士,往来相见,或言议而去,或结厚而别,风声流闻,远近称之。权妻以策女。年二十七,起家为豫章太守。下车祀先贤徐孺子之墓,优待其后;禁其淫祀非礼之祭者。小吏资质佳者,辄令就学,择其先进,擢置右职,举善以教,风化大行。邵在郡卒,时(顾)雍方盛集僚属围棋,外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意不变,而心料有故。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州之遗累,宁有丧明之责耶?”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4.顾谭,字子默,顾邵之子。弱冠与诸葛恪等为太子四友,从中庶子转辅正都尉。赤乌中,代恪为左节度。每省簿书,未尝下筹,徒屈指心计,尽发疑谬,下吏以此服之。祖父雍卒数月,拜太常,代雍平尚书事。是时鲁王霸有盛宠,与太子和齐衡,谭上疏谏议,由是霸与谭有隙。后全琮父子构隙,谭坐徙交州,幽而发愤,著《新言》二十篇,其知难篇盖以自悼伤也。见流二年,年四十二,卒於交阯。又日:“自太尉范慎、谢景、羊徽之徒,皆以秀称其名,而悉在顾谭下。”又曰:“薛综为选部尚书,固让顾谭曰:谭心精体密,贯道达微,才照人物,德服众望,诚非臣所可越先。后遂代综。”
5.顾承,字子直,顾邵之子。嘉禾中与舅陆瑁俱以礼徵,拜骑都尉,领羽林兵。后为吴郡西部都尉,与诸葛恪等共平山越,别得精兵八千人,还屯军章坑,拜昭义中郎将,入为侍中。芍陂之役,拜奋威将军,出领京下督。数年,与兄谭、张休等俱徙交州,年三十七卒。《奋武将军顾承赞》:“于铄奋武,奕奕全德;在家必闻,鸿飞高陟。”
6.顾裕,顾雍次子。有笃疾,弟济死后,袭爵为醴陵侯。《吴录》曰:“裕一名穆,终宜都太守。”
7.顾荣,顾裕之子。《晋书》曰:“荣字彦先,为东南名士,仕吴为黄门郎,在晋历显位。元帝初镇江东,以荣为军司马,礼遇甚重。卒,表赠侍中、骠骑将军、仪同三司。”《文士传》曰:“顾荣兼侍中,安慰河北。以前后功封嘉兴伯,求急还南。既造江渚,欣然自得。”
7.1.荣子顾毗,官至东晋散骑侍郎。
8.顾禺,字孟著,顾荣兄子。少有名望,为散骑侍郎,早卒。
9.顾济,顾雍少子。嗣,无后,绝。顾雍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都尉。
10.顾徽,顾雍之弟。《吴书》曰:雍母弟(顾)徽,字子叹,少游学,有唇吻。孙权统事,闻徽有才辩,召署主簿。或传曹公欲东,权谓徽曰:“卿孤腹心,今传孟德怀异意,莫足使揣之,卿为吾行。”拜辅义都尉,到北与曹公相见。公具问境内消息,徽应对婉顺,因说江东大丰,山薮宿恶,皆慕化为善,义出作兵。公笑曰:“孤与孙将军一结婚姻,共辅汉室,义如一家,君何为道此?”徽曰:“正以明公与主将义固磐石,休戚共之,必欲知江表消息,是以及耳。”还拜巴东太守,欲大用之,会卒。
11.徽子顾裕,字季则,少知名,位至(吴)镇东将军。
12.顾向,吴国县令。“雍族人顾悌,父顾向历四县令,年老致仕。以寿终,悌饮浆不入口五日。常画壁作棺柩象,设神座於下,每对之哭泣,服未阕而卒。”
13.顾悌,字子通,以孝悌廉正闻於乡党。年十五为郡吏,除郎中,稍迁偏将军。权末年,嫡庶不分,悌数与骠骑将军朱据共陈祸福,言辞切直,朝廷惮之。待妻有礼,常夜入晨出,希见其面。尝疾笃,妻出省之,悌命左右扶起,冠帻加袭,起对,趣令妻还,其贞洁不渎如此。《吴书》曰:“顾悌,字子通,父亡,孙权作布衣一袭,皆擘絮着之,强令悌释服。”
顾悌四子:顾彦、顾礼、顾谦、顾秘。
14.顾秘,字公真。初为员外散骑常侍,惠帝时,官交州太守、吴兴太守。太安中,石冰作乱,时秘守吴兴,众推为都督扬州九郡诸军事,兴兵讨之,会稽贺循、广陵华谭及丹扬葛洪皆起兵以应。秘与陆机、陆云兄弟友善,二陆均有诗书赠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
14.1.秘子顾参,西晋交州刺史。“朝廷乃以员外散骑常侍吾彦代(陶)璜。彦卒,又以员外散骑常侍顾秘代彦。秘卒,州人逼秘子参领州事。”
14.2秘子顾寿,西晋交州刺史。“(顾)参寻卒,参弟寿求领州,州人不听,固求之,遂领州。寿乃杀长史胡肇等,又将杀帐下督梁硕,硕走得免,起兵讨寿,禽之,会寿母,令鸩杀之。” “秘卒,州人立众兄寿为刺史,为州人所害,众往交州迎丧,值杜弢之乱,崎岖六年乃还。”
14.3秘子顾众,字长始,骠骑将军荣之族弟也,出仕东晋。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光禄朱诞器之。州辟主簿,举秀才,除余杭、秣陵令,并不行。元帝为镇东将军。命为参军。以讨华轶功,封东乡侯,辟丞相掾。曾任王敦从事,苏峻之乱时,他领导义军抵抗叛军。后官侍中,转尚书,晋穆帝时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14.4众子顾昌,曾任东晋建康县令。
14.5众三子顾会,曾任中军谘议参军,被时人称为美士。
15.顾谦,顾悌之子,娶陆抗之女,陆机之姐。
15.1顾球,吴末晋初人。(顾)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顾)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闻,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16.顾容,吴荆州刺史。《晋书•武帝纪》:“吴将顾容寇郁林,太守毛炅大破之,斩其交州刺史刘俊、将军修则。”
17.容子顾相,(或西晋)临海太守。
17.1相子顾和,字君孝,侍中顾众之族子也。《晋书》曰:顾和。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顗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顗入,谓导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导亦以为然。
17.2和子顾淳,历(东晋)尚书吏部郎、给事黄门侍郎、左卫将军。
18.顾曜,吴末(应太子)少傅。《唐高僧传》:“释智藏,姓顾氏,本名净藏,吴郡吴人。吴少傅(顾)曜之八世也。”
陆逊、陆抗(大司马)
《世语》: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何敢言盛!”至孙皓末年,陆抗任大司马,陆凯之子陆祎行左丞相,则陆氏于吴国一门四相也。陆玩于东晋任左光禄大夫、司空、开府,时王导、郗鉴、庾亮已死,等于宰相。
大司马掌邦政,汉时常禄比丞相。《晋书•职官志》:“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开府位从公者为文官公。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开府位从公者为武官公。”
19.陆骏,字季才,陆逊之父,官至(东汉末)九江都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骏字季才,九江都尉、太学博士。二子:逊、瑁。”
20.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人。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於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任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又讨平吴、丹杨、会稽山贼豪帅潘临、尤突、费栈等,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一》:“授棨戟,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建安二十四年,主持吴军袭取荆州,关羽败亡。汉章武元年,刘备东征,孙权以陆逊为大督,于夷陵大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周鲂诈降诱曹休等三路军深入,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于石亭之战大胜,孙权借此声势次年称帝。黄龙元年,拜陆逊上大将军、右都护,徵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后太子自惧黜废,而鲁王觊觎益甚,陆逊与吾桀、朱据等劝权正嫡庶,牵涉二宫之争。孙权积怒非一,累遣中使责让逊。赤乌八年(245)春二月,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21.陆延,陆逊长子,早夭。
22.陆抗,字幼节,陆逊次子,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拜抗为柴桑督,赴寿春,破魏牙门将偏将军,迁征北将军。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二年,大司马施绩卒,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日部分诸军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救,江陵平衍,道路通利。
抗曾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渍平中,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车。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后晋杨肇之军大破败,羊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脩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晋阳秋》日:“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于时以为华元、子反复见於今。”后陆抗闻都下政令多阙,何定弄权,阉官预政。又薛莹等徵下狱,忧深虑远,多次上疏劝谏孙皓。凤凰二年春,就拜大司马、荆州牧。三年春病重,又疏陈西陵利害,劝施仁治,应重守西陵,以防急变。孙皓对此依旧置之不理,秋七月遂卒。
23.陆晏,陆抗长子,嗣。晏及弟景、玄、机、云、分领抗兵。晏为裨将军、夷道监。天纪四年,晋军伐吴,龙骧将军王濬顺流东下,所至辄克,终如抗虑。《会稽典录》:“晋征吴,(虞)忠与夷道监陆晏、晏弟中夏督景坚守不下,城溃被害。”
24.陆景,字士仁,陆抗次子。以尚公主拜骑都尉,封毗陵侯,既领抗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澡身好学,著书数十篇也。二月壬戌,晏为王濬别军所杀。癸亥,景亦遇害,时年三十一。景妻,孙皓适妹,与景俱张承外孙也。
25.陆玄,陆逊三子。陆抗曾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陆晏监夷道,陆景督中夏,陆玄、陆机、陆云、陆耽分领抗兵,或督信陵、西陵、夷道、公安之一。《陆氏祖德颂》:“长子抗才亦宰辅,都督荆襄镇羊佑。兴吴事业父子谋,赫赫威名震千古。 龙驹九子晏景玄,庭化逸躭才比肩。中间特出机云异,百代文宗冠世贤。”
26.陆机字士衡,陆抗第四子。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抗卒,领父兵为牙门将,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太康末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张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张华荐之诸公,华诛后,作诔,又为《咏德赋》以悼之。机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以进趣获讥。后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赵王司马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赖成都王颖、吴王晏并救理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冏不之悟,而竟以败。司马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后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列军自朝歌至于河桥,鼓声闻数百里,汉、魏以来,出师之盛,未尝有也。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赴七里涧而死者如积焉,水为之不流,将军贾棱皆死之。机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26.1陆机二子陆蔚、陆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27.陆云字士龙,陆抗第五子。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后举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后入洛,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张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出补浚仪令,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迁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后陆机军败,并收云,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救:“……今此举措,实为太重,得则足令天下情服,失则必使四方心离,不可不令审谛,不可不令详慎。”颖不纳。统等重请,颖迟回者三日。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时年四十二。
27.1陆云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28.陆耽,陆云之弟。为西晋平东祭酒,亦有清誉,与云同遇害。大将军参军孙惠与淮南内史硃诞书曰:“不意三陆相携暗朝,一旦湮灭,道业沦丧,痛酷之深,荼毒难言。国丧俊望。”
29.陆士璜。不知其父为陆氏何人,任吴或晋之长沙太守。陆机《与长沙夫人(顾)书》曰:“(从弟陆)士璜亡翰筳襦,少便以机新襦衣与之。”
30.陆瑁,字子璋,丞相逊弟也,少好学笃义。时尚书暨艳盛明臧否,差断三署,颇扬人闇昧之失,以显其谪。瑁与书劝,艳不能行,卒以致败。嘉禾元年,公车徵瑁,拜议郎、选曹尚书。孙权忿公孙渊之巧诈反覆,欲亲征之,瑁二次上疏谏,权再览瑁书,嘉其词理端切,遂不行。赤乌二年,瑁卒。
31.陆滂、陆颖、陆伟、陆颜,皆陆瑁之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瑁字子璋,(吴)选曹尚书。六子:滂、喜、颖、英、伟、颜。”
31.1《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颖第三子海隅县令(陆)濯。
32.陆喜,陆瑁之子,亦涉文籍,好人伦,孙皓时为选曹尚书。《吴录》曰:“喜字文仲,瑁第二子也,入晋为散骑常侍。”《晋书•列传第二十四》:喜仕吴,累迁吏部尚书。少有声名,好学有才思。尝为自叙,其略曰:“刘向省《新语》而作《新序》,桓谭咏《新序》而作 《新论》。余不自量,感子云之《法言》而作《言道》,睹贾子之美才而作《访论》, 观子政《洪范》而作《古今历》,鉴蒋子通《万机》而作《审机》,读《幽通》、 《思玄》、《四愁》而作《娱宾》、《九思》,真所谓忍愧者也。”其书近百篇。吴平,又作《西州清论》传于世,借称诸葛孔明以行其书也。
32.1喜子陆育,为西晋尚书郎、弋阳太守。
33.陆英,陆喜之弟,官至西晋长沙太守、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33.1陆术、陆举、陆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英,字季子,长沙太守、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六子:术、举、晔、玩、粹、瓘。”
33.2陆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长沙太守英次子瓘,晋中书侍郎,号侍郎枝。五世孙文盛,齐散骑常侍。”
33.3陆晔,字士光,陆英之子。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苏峻之乱时,陆晔跟随保卫成帝,后更与弟陆玩劝说叛将匡术以宫城苑城归降义军。事后因功加职卫将军,进封江陵公。官至车骑将车、仪同三司。
33.4陆堪,陆晔之子,官至东晋散骑常侍。
33.5陆嘏,陆晔次子,苏峻之乱后因陆晔的功勋被封为新康子。
33.6晔弟陆玩,字士瑶,东晋时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晋书•列传第四十七》:“寻而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玩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既而叹息,谓宾客曰:以我为三公,是天下为无人。谈者以为知言。”《晋阳秋》日:“玩器量淹雅,位至司空,追赠太尉。”
33.7陆谧、陆儒、陆侧、陆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玩字士瑶,侍中、司空,赠太尉、兴平康伯。六子:谧、儒、侧、纳、乂、始,号太尉枝。”
33.8陆始,世袭兴平伯爵位,历任东晋侍中、尚书。
33.9陆纳,字祖言,官至东晋尚书令、散骑常侍,卒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34.陆典,陆抗族兄弟。陆云《与陆典书》:“云再拜,每维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克壮其烈,兼咏之道,希文尚武。”
35.陆康,字季宁,陆逊从祖。少惇孝悌,勤脩操行,太守李肃察孝廉。举茂才,历三郡太守,所在称治,后拜庐江太守,袁术遣孙策攻城,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卒,年七十。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
36.陆绩,字公纪,陆康幼子。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於世。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逼厄,遭命不永,呜呼悲隔!”年三十二卒。
37.陆尚,东汉郎中,庐江太守陆康孙,孙权徐夫人前夫。
38.陆宏,陆绩长子,吴国会稽南部都尉。
39.陆叡,陆绩次子,吴国长水校尉。
40.陆郁生,陆绩之女。绩於郁林所生女,名曰郁生,適张温弟张白。《姚信集》有表称之曰:“臣切见故郁林太守陆绩女子郁生,少履贞特之行,幼立匪石之节,年始十三,適同郡张白。侍庙三月,妇礼未卒,白遭罹家祸,迁死异郡。郁生抗声昭节,义形於色,冠盖交横,誓而不许,奉白姊妹崄巇之中,蹈履水火,志怀霜雪,义心固於金石,体信贯於神明,送终以礼,邦士慕则。”
陆凯、陆祎(行左丞相)
41.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其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於零陵,斩毖克捷。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宝鼎元年(266)八月,以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皓性不好人视己,群臣侍见,皆莫敢迕。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殿上列将何定佞巧便辟,贵幸任事,凯面责定,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於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建衡元年(269)十一月卒,年七十二。
41.1陆澹。《陆氏谱》:“凯第四子澹,字雅容,吴御史中丞。”
42.陆祎,陆凯之子。初为黄门侍郎,出领部曲,拜偏将军。凯亡后,入为太子中庶子。右国史华覈表荐祎曰:“祎体质方刚,器幹强固,董率之才,鲁肃不过。……在戎果毅,临财有节。夫夏口,贼之冲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臣窃思惟,莫善於祎。”孙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加何定谮构非一,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埸,故以计容忍。抗卒后,竟徙凯家於建安。《征西将军陆袆碑》,按《金石录》:“(东晋)泰宁三年立,在秀州。”
其全名《吴故征北将军海盐侯陆府君侯之碑》:“君 讳 祎 ,字元容 ,吴郡吴人也 。……世为诸侯,或家于陆乡,因氏姓焉。 显考吴故左丞相凯,声闻于海内。……赤乌六年,征宿卫郎中、□转右郎中、迁左郎中、治书执法、平中校 尉、立义都尉、五官郎中、骑都尉,迁黄门侍郎。……封 海 盐 侯 、加 偏 将 军 , 行左丞相、镇西大将军事。……君征北……。”
42.1陆衠,陆祎长子,吴末或西晋官员。次子失名。三子陆喈,两晋官员。《陆袆碑》:“君元子,西 曹、章安二县令、奉车都尉衠; 仲子□□□□大夫 □ □ 掾 □ 。 □ 子 散 骑 侍 郎 、前 将 军 、历 阳 、宣 城 二 郡 内史喈。”
43.陆胤字敬宗,陆凯之弟。始为吴国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闻其名,待以殊礼。鲁王霸与和分争,阴相谮构,胤坐收下狱,楚毒备至,终无他辞。赤乌十一年,交阯九真夷贼攻没城邑,交部骚动。以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南界,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馀家皆出降。引军而南,降贼帅百馀人,民五万馀家,交域清泰。复讨苍梧建陵贼,破之,前后出兵八千馀人,以充军用。永安元年,徵为西陵督,封都亭侯。《吴录》曰:太子(孙和)自惧黜废,而鲁王觊觎益甚。权时见杨竺,辟左右而论霸之才……於是权乃许立焉。有给使伏于床下,具闻之……(孙和)与共密议,欲令陆逊表谏。既而逊有表极谏,权疑竺泄之,竺辞不服。……竺白顷惟胤西行……召胤考问,胤为太子隐曰:“杨竺向臣道之。”遂共为狱。
44.陆式,陆胤之子,嗣爵,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步骘
45.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吴书》曰:骘博研道艺,靡不贯览,性宽雅沈深,能降志辱身。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斩吴巨,威声大震,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宾,自此始也。益州大姓雍闿等杀蜀所署太守正昂,与燮相闻,求欲内附。骘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由是加拜平戎将军,封广信侯。黄武二年,改封临湘侯。
权称尊号,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骘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十上,权虽不能悉纳,然时采其言,多蒙济赖。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赤乌十年(247)夏五月,丞相步骘卒。骘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於声色,而外内肃然。
46.步协,步骘之子,嗣,统骘所领,加抚军将军。《晋书》:“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巴东),(罗)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
47.协卒,子步玑嗣侯。后降晋,步阐遣(侄)玑与弟璿诣洛阳为任,晋以玑监江陵诸军事、左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庐陵太守,改封江陵侯。
48.步璿,步协之子。降晋为给事中、宣威将军,封都乡侯。
49.步阐,步协之弟。继业为吴国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阐累世在西陵,卒被(孙皓)徵命,自以失职,又惧有谗祸,於是据城降晋。晋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封宜都公。命车骑将军羊祜、荆州刺史杨肇往赴救阐。孙皓使陆抗西行,祜等遁退。抗陷城,斩阐等,步氏泯灭,惟步璿绍祀。
朱据,其他族人见武将篇。
50.朱据字子据,吴郡吴人也,朱桓从弟。赤乌十二年领丞相。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黄武初,徵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孙权咨嗟将率,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自是拜建义校尉,领兵屯湖孰。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徵据尚公主,拜左将军,封云阳侯。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赤乌九年,迁骠骑将军。遭二宫构争,据拥护太子,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守之以死,遂左迁新都郡丞。未到,中书令孙弘谮润据,因权寝疾,弘为昭书追赐死,时年五十七。
51.朱熊、朱损。“孙亮时,(朱据)二子熊、损各复领兵,为全公主所谮,皆死。”
52.朱宣,朱熊之子。“(孙休)永安中,追录前功,以熊子宣袭爵云阳侯,尚公主。孙皓时,宣至骠骑将军。”
53.朱恩,或吴县朱氏。“诸葛恪外甥都乡侯张震(张承子)及常侍朱恩等,皆夷三族。”
54.朱曼,或朱据族裔。《朱曼妻薛氏买地券》,文日:“晋咸康四年(338)二月壬子朔四日乙卯,吴故舍人立节都尉晋陵丹徒(武进县)朱曼故妻薛,从天买地,从地买宅,东极甲乙,南极丙丁,西极庚辛,北极壬癸,中极戊己,上极天,下极泉,直钱二百万,即日交毕。”
诸葛恪。华谭日:“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
55.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頞广额,大口高声。少知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不与山民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於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四万,恪自领万人,馀分给诸将。陆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权不豫,徵恪军领太子太傅,与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弘素与恪不平,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於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
更拜太傅。於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建兴元年十二月,魏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东兴两坞,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楯,倮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杀桓嘉等,死者数万,叛将韩综亦斩之。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进封恪丞相、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遂有轻敌之心,明年春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围新城连月不下,忿形於色。还军后,孙峻因民众之多怨嫌,构恪欲为变,与孙亮谋,酒会杀恪,时年五十一。恪苇席裹身而篾束其腰,投之建业南长陵石子冈。
56.诸葛绰,诸葛恪长子,骑都尉,以交关鲁王事,孙权遣付恪,令更教诲,恪鸩杀之。
57.中子诸葛竦,长水校尉,孙峻遣骑督刘承追斩竦於白都。初,竦数谏恪,恪不从,常忧惧祸。
58.少子诸葛建,步兵校尉。闻恪诛,车载其母而走。建得渡江,欲北走魏,行数十里,为追兵所逮。
59.诸葛融字叔长,诸葛瑾幼子。学为章句,博而不精,性宽容,多技艺,善书。拜骑都尉,后为公安督,徙奋威将军。融摄兵驻公安,部曲吏士亲附之。疆外无事,秋冬则射猎讲武,春夏则延宾高会,休吏假卒,或不远千里而造焉。每会辄历问宾客,各言其能,乃合榻促席,量敌选对,或有博弈,或有摴蒱,投壶弓弹,部别类分,于是甘果继进,清酒徐行,融周流观览,终日不倦。融父兄质素,虽在军旅,身无采饰;而融锦罽文绣,独为奢绮。庚肩吾《书品》列诸葛融书为下之中品,评云:“虽未穷字奥,书尚文情,披其丛薄,非无香草,视其崖岸,时有润珠。”后兄诸葛恪征淮南,假融节,令引军入沔,以击西兵。恪既诛,遗无难督施宽就将军施绩、孙壹、全熙等取融。
60.诸葛融三子。“融卒闻兵士至,惶惧犹豫,不能决计,兵到围城,饮毒药而死,三子皆伏诛。”
61.诸葛直。与卫温渡海寻夷洲、亶洲,只俘夷洲数千人而还,孙权以“违诏无功”下狱诛杀。
62.诸葛壹。《江表传》曰:“是岁权遣诸葛壹伪叛以诱诸葛诞,诞以步骑一万迎壹於高山。权出涂中,遂至高山,潜军以待之。诞觉而退。”
62.1诸葛起。《万姓统谱》:“起字岑世,杭人。仕吴为步军校尉,宗族蕃盛,世居山旁,因号岑山。”
63.诸葛宗亲十余人,与全氏被吴君、权臣杀戮过多,忧惧投魏。《建康实录•卷三》:“(太平二年十二月,257年)将军全端、钱塘侯全泽等与诸葛宗亲十余人,皆降于魏。 ”
孙峻、孙綝
64.孙峻字子远,孙坚弟静之曾孙也,少便弓马,精果胆决。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侍中。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封都乡侯。孙峻既诛诸葛恪,建兴二年(253)冬十月,以峻为丞相,督中外诸军事,假节,进封富春侯。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又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私通。五凤元年,吴侯孙英谋杀峻,英事泄死。魏将毌丘俭、文钦以众叛,与魏人战於乐嘉,峻帅吕据、留赞袭寿春,会钦败降,军还。将军孙仪等欲因会杀峻。事泄,仪等自杀,死者数十人,并及公主鲁育。文钦说峻征魏,于是自江都入淮、泗,以图青、徐,峻与滕胤至石头,因饯之,领从者百许人入吕据营。据御军齐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所击。太平元年(256)九月丁亥,恐惧发病死,以后事付綝。
65.孙綝,字子通,与孙峻同祖。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吕据闻之大恐,与诸将连名,表荐滕胤为丞相,綝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使人报胤,欲共废綝。綝闻之,遣从兄虑等将兵逆据於江都,并喻胤宜速去意,胤自以祸反,勒兵自卫。綝使兵攻围,杀胤。綝迁大将军,假节,封永宁侯,负贵倨傲,多行无礼。綝遇孙虑薄於孙峻时,虑怒,与将军王惇谋杀綝。綝杀惇,虑服药死。诸葛诞举寿春请降,吴遣文钦等三万人救,魏悉军二十馀万围诞,使朱异再三帅军援救皆败退,又授兵三万使异死战,异不从,綝斩之於镬里,而遣弟恩救,会诞败引还。
綝既不能救诞,丧士众,戮名将,莫不怨之。綝以孙亮始亲政事,多所难问,甚惧。还建业,称疾不朝,使诸弟分屯诸营,欲以专朝自固。亮内嫌綝,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等议诛綝,事泄,綝杀尚等,遂围宫,使光禄勋孟宗告庙废亮,迎立琅琊王孙休。永安元年(258)冬十月壬午,以大将军綝为丞相、荆州牧,食五县。綝一门五侯,四弟皆典禁兵,权倾人主,自吴国朝臣未尝有也。或有告綝怀怨侮上欲图反者,休执以付綝,綝杀之,惧,求出屯武昌,敕所督中营万馀人,令装载武库兵器。孙休惧有变,与张布、丁奉谋於会杀綝。十二月戊辰腊,百僚朝贺,公卿升殿,诏武士缚綝,即日伏诛。休耻与峻、綝同族,特除其属籍。
66.孙恩,孙綝之弟。为吴国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孙綝授兵三万人使(朱)异死战,异不从,綝斩之於镬里,而遣弟恩救,会诞败引还。綝既不能拔出诞,而丧败士众,自戮名将,莫不怨之。”
67.孙幹、孙据、孙闿。“孙綝使弟威远将军(孙)据入苍龙宿卫,弟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幹、长水校尉(孙)闿分屯诸营,欲以专朝自固。” 以 “威远将军据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幹杂号将军、亭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68.孙宪(孙虑),孙峻从弟,孙綝从兄。綝闻之,使中书奉诏,诏文钦、刘纂、唐咨等使取(吕)据,又遣从兄孙宪以都下兵逆(吕)据於江都。左右劝据降魏,据曰:"耻为叛臣。"遂自杀。夷三族。“初,峻从弟虑与诛诸葛恪之谋,峻厚之,至右将军、无难督,授节盖,平九官事。綝遇虑薄於峻时,虑怒,与将军王惇谋杀綝。綝杀惇,虑服药死。”
濮阳兴
69.濮阳逸。《三国志•吴书•濮阳兴传》:“父逸,汉末避乱江东,官至长沙太守。”
70.濮阳兴,字子元。少有士名,孙权除上虞令,迁尚书左曹,以五官中郎将使蜀,还为会稽太守。时琅邪王孙休居会稽,兴深与相结。及休即位,徵兴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永安五年(262)冬十月,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兴与休宠臣左将军张布共相表里,邦内失望。永安七年七月,休薨。左典军万彧素与乌程侯孙皓善,乃劝兴、布,於是兴、布废休適子而迎立皓,皓既践阼,加兴侍郎,领青州牧。俄彧谮兴、布追悔前事。元兴元年(264)十一月朔入朝,皓因收兴、布,徙广州,道追杀之,夷三族。
70.1濮阳闿,濮阳兴族人,东汉末学者,於外黄县教授《韩诗》、《礼记》、《左氏春秋》。
万彧
71.万彧,字文彬。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皓相善,称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屡言之於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孙皓遂即位为帝,宝鼎元年(266)八月,以陆凯为左丞相,常侍万彧为右丞相。万彧以旧臣频频劝谏,孙皓不悦。以右丞相上镇巴丘。建衡三年(271)冬,(左将军)留平因与万彧密语孙皓之暴行,谋废立,皓恶之,阴置毒于杯中。幸有解药,平得活。愈一月,平抑郁而卒。凤皇元年(272),是岁右丞相万彧被谴忧死,徙其子弟於庐陵。
沇
72.丞相沇,姓氏、事迹不详。《国山碑》:“于是丞相沇、太尉璆(弘璆?)、大司徒燮、大司空(董)朝、执金吾(滕)脩、城门校尉歆、屯骑校尉(张)悌、尚书令忠(虞忠?)、尚书(岑)昏、直晃昌(甘昌?)、国史莹覈(薛莹、华核)䓁,佥以为天道元嘿,以道表真。”
孟宗
73.孟宗,字恭武,江夏鄳人,避孙皓字改名仁。初为朱据骠骑军吏。嘉禾中除监池司马,迁吴令,母忧去职。后累迁光禄勋。永安中转右御史大夫。宝鼎初拜司空,守丞相。建衡三年卒官。《建康实录卷四》:“冬十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寮,中军步骑二千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引见仁等亲拜送于庭。”《楚国先贤传》曰:“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累迁光禄勋,遂至公矣。”
《吴录》曰: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少从南阳李肃学。其母为作厚褥大被,或问其故,母曰:“小儿无德致客,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庶可得与气类接也。”其读书夙夜不懈,肃奇之,曰:“卿宰相器也。”初为骠骑将军朱据军吏,将母在营。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谢其母,母曰:“但当勉之,何足泣也?”据亦稍知之,除为监池司马。自能结网,手以捕鱼,作鲊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鲊寄我,非避嫌也。”迁吴令。时皆不得将家之官,每得时物,来以寄母,常不先食。及闻母亡,犯禁委官,语在权传。特为减死一等,复使为官,盖优之也。
74.孟揖,孟宗之子,晋惠帝元康年间任庐陵太守。
74.1孟嘉,字万年,江夏鄳人,吴司空宗曾孙也。
74.2孟嘉第四女,嫁陶氏,外孙陶渊明,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张悌
75.张悌。《襄阳记》曰:“悌字巨先,襄阳人,少有名理,孙休时为屯骑校尉。”《吴录》曰:“悌少知名,及处大任,希合时趣,将护左右,清论讥之。”天纪三年(279)八月,孙皓以军师张悌为丞相。《襄阳耆旧记》:(天纪四年)晋来伐吴,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逆之。……遂渡江战,吴军大败。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使过迎悌,悌不肯去,靓自往牵之,谓曰:“巨先,天下存亡有大数,岂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为?”悌垂涕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诸葛恪)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靓流涕放之,去百馀步,(张悌)已见为晋军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