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统治过蒙古草原的民族(蒙古国是草原还是荒漠草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统治过蒙古草原的民族(蒙古国是草原还是荒漠草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统治过蒙古草原的民族(蒙古国是草原还是荒漠草原)

引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晚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蒙古草原没有树,蒙古人靠什么大规模制作弓箭”?

反正我经常能在很多平台上看到这个问题,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讲解。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蒙古草原虽然叫草原,但并不是完全不长树的,就像江浙平原虽然叫平原,但却不是完全没有山和丘陵一样。

在蒙古草原的一些地方是有树的,比如阴山,贺兰山等,而且蒙古草原的周边森林也有很多,如大小兴安岭,阿拉泰山脉,还有西伯利亚,这些地方盛产蒙古人制作弓箭、蒙古包和马车等工具所需的木材。

事实上蒙古草原非常广大,其泛指亚洲东北部高原地区,面积极大,亦即东亚内陆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界为萨彦岭、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为阴山山脉,范围包括蒙古全境和中国内蒙北部,东西跨经度34°36′,西至东径87°40′,东至122°15′;南北跨纬度15°22′,北至北纬53°08′,南至37°46′。平均海拔1580米,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

蒙古高原北部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气候相对湿润,在气候分区上为半湿润区,山区分布着西伯利亚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山地针叶林。

而在蒙古杭爱山到肯特山地区,当地降水量多在200~300mm,属森林草原带,水草较充足,牧草以禾草和杂类草为主,在草原上点缀着稀疏的落叶松林,以南则是广阔的草原。

由于蒙古高原北部受北冰洋水汽影响和东部受太平洋水汽的影响,其降水量在蒙古国北部萨彦岭、肯特山脉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及其东部平原地区最多,年总量约为300~400毫米,这使得当地植被十分茂盛。从植被的分布上,由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地的农牧交错带、锡林浩特的草原带,到二连浩特的荒漠草原带。受气候影响,植被覆盖由北向南依次跨越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戈壁荒漠、典型草原,生态环境多样。

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蒙古高原真的是一个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其自然资源主要就包括有森林、鱼类以及多种矿物质。甚至历史上蒙古高原里的游牧部落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草原游牧部落和森林狩猎部落,草原游牧部落主要从事畜牧业,森林部落主要在森林地带从事狩猎,也进行采集和捕鱼。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蒙古国有15万公顷的森林,面积覆盖全国的9.6%。主要的森林面积包括约73%的西伯利亚落叶松,11%的雪松和6. 5%的其他松树,木材储量约为130亿立方米,如此丰厚的木材保有量和森林资源,怎么能说蒙古草原没有树呢?

并且,蒙古骑兵制作弓箭时,也不只是需要用到木材这一种材料,蒙古人的弓箭属于筋角复合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角弓,那么什么是角弓呢?其是用动物的筋、角,这两种天然的弹性材料作为蓄能的主体,和其它若干种材料,用胶和合而成的弹性弓体。在《周礼·考工记·弓人》中,古人对筋角复合弓的选材以及制作工艺有着详细的描述:

“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虽然蒙古草原上因为缺少生漆,较少在弓箭上涂抹外,其制作弓箭的技术和方法与中原地区大都相差不大,制作弓箭时除了要用到木材以外(作为弓的主体弓胎和弓稍),还需要用到动物角、动物筋丝、鳔胶,如羊角或是牛角,以及牛筋、鹿筋、羊筋和皮胶、鱼鳔胶等物,为弓体外部提供保护、装饰和局部加固材料,利用其结构特性,多次复合粘贴而成。从而使弓臂变得短小轻便,耐受度强并且力道十足。

而这些动物材料或是副产品对于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是完全不缺的,他们盛产这些材料。

古代时,蒙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们并不缺少木料,他们实际缺少的其实是铁料。

缺铁才是制约历史上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大规模制作弓箭等武器产量的最大原因,要知道在明朝时,明朝 *** 为制裁和惩罚骚扰自己的蒙古部落,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禁止马市,并禁止关内铁料流入蒙古草原。

因为明朝 *** 十分清楚当时的蒙古人等游牧民族的手工业是比较落后的,虽然他们也掌握有冶铁技术(《史集》上有蒙古人的祖先用牛皮鼓风炼铁的记载),能够将铁器、铁料制作成武器或工具,但是其技术比较差,而且由于游牧民族单一的游牧制经济条件限制,他们很难维持大规模的铁矿开采、运输和冶炼,铁器一直高度依靠从附近地区获取。

明朝时,蒙古部落的许多铁质武器和工具的原材料,都是从明朝境内获取的,一旦明朝 *** 禁止关内铁料进入草原,就能极大制约蒙古人的军事力量和战斗力,毕竟当时蒙古人打仗靠的就是弓马娴熟,一旦他们没有了铁质箭矢(箭矢不同于其他冷兵器,是一种消耗品),战斗力和危险性就会大大下降。

这就致使蒙古人入寇的时候,往往连明朝百姓的铁锅都抢,这一是因为他们确实缺铁,可能几户人家共用一个铁锅,另一个方面则是将铁锅这种大型铁制品拉回草原上重新熔铸,制作成箭头,“以致番人将所得铁锅叚疋置造军器”:

“铁锅为虏中炊煮之日用,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摉掠,以得锅为奇货。”

否则没铁的话,那些蒙古部落就只能用石头、骨头或是鹿角来制作箭头了,使用这种箭头的箭矢威力,比使用铁质箭头的箭矢威力小了很多,甚至无法射穿敌人身上的铠甲。

小贴士:大家千万不要小看铁锅,在古代,铁锅堪称是高科技产品,是可以当做战略物资的,代表着很高的冶铁技术,事实上中原地区的铁锅技术成熟和普及要到宋朝时期,炒菜也是从宋朝才出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铁锅都是中原王朝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明朝时,东亚地区只有明朝一家可以造三尺阔面铸铁大锅,周边其他势力都不会造。

更多统治过蒙古草原的民族(蒙古国是草原还是荒漠草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