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李叔同诗十首?
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
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悉千缕。
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
谁道销魂,心意无凭据。
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轮中枕上闻歌口占
子夜新声碧玉环,可怜肠断念家山。
劝君莫把愁颜破,西望长安人未还。
这首诗歌没有公开发表,载于许幻园《城南笔记》及李成蹊《辛丑北征泪墨》。
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这首诗写早秋的景色,像一幅白描画,读之只觉素淡清远;不仅没有悲秋之味,“秋花点点头”还颇为灵动活泼。
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整首诗淡然清浅,写到了梨花、菜花、柳花、芥花,但却不写春天之生机热闹。最后一句以夕阳作结,使整首诗看上去静穆庄严,韵味深远。
咏菊
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
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
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
莫言冷淡无知已,曾有渊明为举觞。
题丁慕琴绘黛玉葬花图二绝
其一
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
玉钩斜畔隋家塚,一样千秋冷夕曛。
其二
飘零何事怨春归,九十韶光花自飞。
寄语芳魂莫惆怅,美人香草好相依。
李叔同15岁写的诗句?
人生犹似西山月:月落到西山,就要隐没了。意思是说人生虽好,但是终将会结束。
富贵终如草上霜:荣华富贵和草上的霜一样,不会长久,终将会烟消云散。
这两句话是李叔同在13岁的时候写的,这个年龄他就已经认识到“荣华尽头是悲哀”了
求李叔同经典诗词?
《送 别》【清】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早 秋》【清】李叔同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春 游》【清】李叔同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悲 秋》【清】李叔同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世间再无李叔同诗句完整版?
半世风流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半生繁华半世僧,无数奇珍供世眼,自是一轮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是现代艺术教育的一颗流星,划过星夜,方有今日璀璨。他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组织了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年,李叔同于春柳社反串演出“茶花女”一剧。时年28岁。他是近现代的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
他是油画艺术的先行者,第一个用人体模特教学。
李叔同第一首诗?
李叔同从小饱读诗书。8岁背诵《名贤集》琅琅上口:“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众人惊为天才。
15岁他写出名句“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初看词句,这是李叔同成才的名片,也确实使得“麒麟才子”扬名一方,而今回头再看,当初埋下的种子已然开始发芽,如此一句,道破人生真谛,佛曰,一切物为身外物,人生月如满残月。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书有哪些?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书有《诗钟汇编初集》、《禅灯梦影》、《禅理禅外》、《典藏:李叔同 *** 集》等。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李叔同的《送别诗》的译文是什么?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
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
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
”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
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
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
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
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
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
《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
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
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弘一法师写的最美的一首诗离别?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儒,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睛老人。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证》《南山律在家备览要昭》,诗歌《梦》《送别》,歌曲《春游》《夕歌》等。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