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一城一美食(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座城,一),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一城一美食(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座城,一)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一城一美食(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座城,一)

化州位于粤西南地区,整体呈北高南底的地势,全市有30%的山区占地面积。化州作为茂名代管的县级市也许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是提起他们的特产、美食,作为广东人一定有所耳闻。靠山吃山,靠田吃田,化州人的饮食文化中带有大山一样沉稳务实的气质,也带有耕地中孕育出来的务实朴实的精神。

今日的化州已经完成了“三江六岸”特点的发展,化州面貌焕然一新,早已不是当日的化州。今日,我们就来聊一聊,化州的三餐。

早——化州牛杂粉、at(类似艾做的糍粑、粿)

岭南地区的人们钟意早晨来上一碗汤粉,常常是沙河粉、米粉(指最细的那种,也有客家地区叫米丝的)、伊面、濑粉。粉的差异不大,但汤底或许有一些不同。一般有清汤和酱汤两大流派,不过很多地区都是偏向清汤,一来是因为清淡,适合早晨,二来是因为没那么高成本,因为酱汤一般是用牛腩焖的浓汁。

化州牛杂的独特之处也在清汤牛杂。与广州地区的浓汁焖牛杂不同,化州牛杂就看重一锅清汤,汤上面就堪堪浮着一层透亮金黄的牛油,汤里清澈无比,无杂质,无血沫。要做到这样,功夫其实已经不少了,毫不逊于做酱焖牛杂。

这样的清汤,不用说都是鲜甜的,喜欢吃牛味的不可不试。大早上来上一碗自选牛杂粉,吃肝吃肺任君选择,大早上的,做一个没心肝的人吧。吃东西可以没心肝,做人要有心肝就行了。

化州饮食与广东全境的饮食也有重复的地方。都是一家人嘛。每个地方的人流通、互相学习,创造出大同小异的饮食文化。大同,是同于一派相传的文化流传,小异,是异于每个地方的人民智慧,将每一样东西改造成适应本地的东西,里面的大智慧不少。

化州at,是一种当地读法,包含所有当地口味的糯米糕点制品。其他地方也叫糍粑、粿。有些羼大艾,有些用粽叶包夹,口味都是甜、咸分派。所以甜咸之争不但是在豆腐上、全国范围内竞争。在“局部范围”内,在一个糕粿上,也可以吵得不可开交。

这样耐饱、清香的糕粿,当然是早餐常客。比起全国通行的包子、面包,有当地口味的糕粿早点,才是当地人归属感最强的早餐。

午——簸箕炊、化州糖水

簸箕炊,将米浆一层层“炊”熟制成。除了岭南地区,已经很少有地方用古文“炊”这个字了。粤语中“炊”的意思就是蒸,隔水蒸。炊鱼、炊鸡、炊肠粉,都是指蒸,颇有古韵。

簸箕炊有点像猪肠卷。都是几层米浆重叠在一起。但是猪肠卷是出锅后卷上的,簸箕炊是出锅前就叠上了好几层,而且簸箕炊最上面的一层有明显的褶皱。说起来还是簸箕炊的技术含量更高一些。

簸箕炊制好后有一股清香的米香,但是没有咸味,被划成格子形状出售。这时就需要酱料来加持了。一般的蘸料是混合了熟花生油、芝麻、生抽,还有蒜油。有些店家别出心裁,用鸡油去炸蒜油,酱料就多了一层金黄的颜色。

别小看了熟花生油,热的熟花生油香味丝毫不逊于芝麻香油。刚出锅时可以香飘四邻。温热的花生油更容易包裹簸箕炊,蘸个满怀,不香吗?同理的,蘸猪肠卷,淋肠粉,热的花生油总是赢那么一点。不过,一点就很厉害了。

簸箕炊吃够了,还可以再来一碗糖水作为饭后甜点。传说化州从前有家糖厂,经营不善,给员工发不出工钱,就用糖来顶替工钱。工人没办法,之后用糖来熬番薯糖水、香芋糖水,希望换回一点钱。结果大受市场欢迎,后来就发明了越来越多的糖水。化州糖水也走出化州,满广东的闯荡了。

夏天来上这么一碗,完全不担心食不下咽。

晚——香油鸡

什么香油?居然可以位列于鸡之前,成为一只鸡的命名。在广东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鸡,与平凡的油并列,看来这香油确实有点功夫。

香油鸡选嫩鸡,而且要是走地鸡,要不然鸡肉就太软趴趴了,吃不出撕扯的感觉,大脑的多巴胺是不买账的。不拘是三黄鸡还是胡须鸡,要能制作白切鸡的大小。

香油鸡的基地还是白切鸡,可别小看白切鸡,吃得多也不一定吃到了极致。有些白切鸡能做到皮下脂肪刚刚好,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皮肉之间还有一层淡黄的胶质,像是鸡皮化出来的,整碟鸡就没有一处是柴的地方。是大师傅的手法。

白切鸡同样少了咸味,需要蘸料来为寡淡的鸡肉添砖加瓦。化州的香油蘸料就是优秀的例子。这种香油不是重庆火锅蘸的芝麻油,而是纯正的花生油。往花生油里面添沙姜、八角、桂皮、香叶还有各种其他香料和蔬菜,炸出香味来,就成了化州香油鸡要蘸的香油。

大陆货(满大街都会的)配方谁家都会,但要谈得上独特,就是每家店死守的秘方了,交情再好也不会轻易告知。从另一个角度看,化州香油鸡可能就出名在它千百种不同的香油味道,总有一个味道击中你,令你念念不忘。

香油和鸡,互相成全、互相成就罢了。

化州美食,大都大隐隐于市,与生活如此贴近,纯粹的味道,纯粹的河流,纯粹的民风。

更多一城一美食(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座城,一)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