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7岁谢承润出任中国生物制药CE0,谢氏家族“第四代”走到台前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700亿市值的中国生物制药迎来新掌门,也迎来了新挑战。
7月28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生物制药任命了新一任首席执行长,95后青年谢承润走马上任公司CEO。他是中国生物制药创始人谢炳的儿子,也是该公司现任董事会主席谢其润的弟弟。出生于1992年的谢其润,早在23岁时就已出任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谢承润姐弟,正是正大集团谢氏家族第四代。
上任不到一个月,首份“喜忧参半”的半年报摆在了谢承润的面前。8月23日,中国生物制药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151.9亿元(人民币,下同) 同比增长5.9%。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19.2亿元,同比减少77.3%。
随着疫苗红利逐渐消退,在集采冲击之下,中国生物制药面临着利润下滑、营收滞涨的双重挑战,谢其润、谢承润姐弟俩联袂,将给这家老牌药企带来哪些新变化?
95后走马上任 身家超百亿
公开资料显示,谢承润于1995年8月出生于美国西雅图,2013年放弃美国国籍,选择成为中国公民,2018年6月加入中国生物制药,目前为该公司首席执行长、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委员会成员。
谢承润所在的“谢氏家族”,在中国和泰国都颇有声名。谢承润的曾祖父,是出生于汕头澄海的知名爱国华侨、实业家谢易初。谢易初26岁下南洋,在泰国曼谷靠着8块银元开办了“正大庄”菜籽店,逐步创立了正大集团。90年代在中国风靡一时的《正大综艺》正是由该集团冠名。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正大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形成了以农牧业、制药业、食品业为核心的业务格局。2022年,谢氏家族以总财富265亿美元再次蝉联泰国富豪榜之首。谢承润属于集团核心管理层的第四代掌权人,其接手的职位是正大系中炙手可热的医药板块之一,由其父谢炳创立的中国生物制药。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谢承润进入企业接班早有铺垫。2019年10月22日,中国生物制药就发布公告称,执行董事及主要股东谢炳及郑翔玲分别把拥有的4.5亿股及22.5亿股公司股份,以馈赠方式无偿转让予其子谢承润。转让完成后,谢承润持有该公司合计27亿股,其持股比例达到21.45%。按当时的收盘价11.04港元计算,谢承润一下拥有了近300亿港元的股份,约合38亿美元。这笔“馈赠”也让谢承润一跃登上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第550名。
出场配置“顶格拉满”,谢承润本人的履历又是如何?简历显示,谢承润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经济学系理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管理学及全球领导力硕士学位。在大学修业期间,谢承润曾创立宾大沃顿中美峰会,并于2016年年底成立中 *** 会基金会。2017年,年仅22岁的谢承润还曾出任知名人力资源公司猎聘北美的首席执行官。他同时还是第十三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及第十二届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并于2018年获 “全美华人十大杰出青年” 殊荣。
姐姐谢其润已执掌中国生物制药7年
谢承润走上台前,这并非谢氏家族及中国生物制药首次大胆起用年轻二代。早在2015年,中国生物制药管理层就开始了新老交替。当年,谢炳之女、彼时年仅23岁的谢其润成为中国生物制药的董事会主席和执行董事。中国生物制药官网介绍,谢其润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文网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
年轻的谢其润在商场奋战表现亮眼。上任半年,交出了营收145.5亿港元、净利润17.78亿港元的成绩;2016年,中国生物制药收入同比增长8.8%至158.25亿港元,打破公司营收、净利润记录;2017年净利润增长至36.5亿港元……
在出任中国生物制药CEO之前,谢承润也早已深度参与到了谢氏家族在中国的医药产业。2020年,年仅25岁的谢承润被任命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正大天晴是中国生物制药旗下的一个重要子公司,也是中国国内有名的研发肝病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制生产基地。其中,在治疗乙肝病毒中疗效显著的恩替卡韦分散片,便是正大天晴名下的药物。
如今,谢其润已经执掌中国生物制药7年,而弟弟谢承润将出任CEO,姐弟俩将如何分工?此前,中国生物制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长在分工上各有侧重,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将侧重于集团战略规划、国际化事业、资本市场运作,以及上市公司相关事务,首席执行长谢承润将聚焦上市公司旗下所有子公司的运营管理、组织优化和效能提升。
姐弟联袂能否推动老牌药企“从仿到创”
截至9月2日,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最新市值为760.13亿港元。不过,对于刚刚走马上任的谢承润来说,现在并不是可以“躺平”的时候。
就在谢承润正式成为CE0的15天前,中国生物制药公告称,预计公司中期利润大幅降低,2022年上半年的盈利将较2021年同期减少最多约78%至18.71亿。原因是联营公司盈利减少,但公司主营业务表现符合预期,业绩稳定增长。
业内分析认为,上述联营企业具体是指科兴中维。2020年12月,中国生物制药向科兴中维出资5.15亿美元,持有其15.03%权益,这一投资在2021年为中生制药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增量。不过,随着国内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疫苗领域收益增长正逐步趋缓。
而8月23日正式披露的中报显示,科兴新冠疫苗克尔来福截至目前已累计在6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获批使用,全球供应总量超28亿剂。但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财务表现低于去年同期,扣除相关税收项目及非控制权益后,联营公司及一家合营公司实质盈利贡献共约人民币4.685亿元。
近年来,随着集采常态化,创新同质化竞争激烈,医疗行业正面临重新洗牌。2021年2月,第四批集采中选结果公布,中国生物制药艾斯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恩格列净片、卡格列净片等6个品种中选。
对此,中国生物制药在2021年业绩报表示,集采的压力在预期之内,前四批集采影响基本消化完毕,后续面临集采进入常态化的新局面;第五批集采的影响将在2022年继续消化。也就是说,公司今年业绩预计还将受集采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国生物制药业在加码布局创新药,向肿瘤领域发力。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38.2亿元,同比增加34.5%。其中,创新药与生物药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0%,投入金额同比增加64.7%;抗肿瘤领域研发投入达到75%,投入金额同比增加71.2%。
随着谢氏家族“第四代”走上台前,新的管理层能否带动中国生物制药“从仿到创”?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谢其润表示,公司将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引进,双轮驱动全面创新转型,实现2030年千亿港元收入战略目标。未来三年预计有79个产品上市,拥有10-15个重磅BD项目,这些产品将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动力,助力实现双位数的收入复合增长。在创新药赛道这条“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赛道上,谢氏姐弟的表现也令人期待。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