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弘扬民族文化 彰显中国风格作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弘扬民族文化 彰显中国风格作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弘扬民族文化 彰显中国风格作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片自上至下分别为民族舞剧《李白》、复排版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江姐》、民族舞剧《孔子》剧照。 刘海栋摄 制图:赵偲汝

核心阅读

从推动歌剧舞剧的民族化、本土化,到探索其现代化、当代性的审美风格,无论表现方式怎样迭代、美学逻辑如何变迁,自成一体的文化理念、古今相通的中国精神,历久弥新,根脉不移

近年来,“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等深入实施,民族歌剧与舞剧的创作理念不断丰富,创新方向日益多元,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创作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平均每年演出超过300场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坚持传承创新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江姐》等复排剧目反响热烈,同时每年推出5部以上新创剧目,一些原创作品的精彩段落网络点击量上亿……这家有着深厚创作积淀的国家级艺术院团,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了一批民族歌剧、民族舞剧精品,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坚持民族性,真诚表现中国人的生活现场与情感体验

生动呈现中国人置身和创造的历史和现实,真诚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是民族歌剧与舞剧的立身之本。

从第一部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第一部中国民族喜歌剧《小二黑结婚》到如今的民族歌剧《刘三姐》《盼你归来》、民族舞剧《英雄儿女》《秀水泱泱》,从第一部中国民族舞剧《宝莲灯》到如今的民族舞剧《孔子》《赵氏孤儿》《昭君出塞》《李白》……梳理中国歌剧舞剧院精品力作,不难发现传承革命文化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条清晰的创作脉络。

民族歌剧与舞剧甫一诞生,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发展繁荣与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紧密相连。一部部红色经典,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又在创新中获得提升。“当年创作时多希望在一些特定情绪中加入一段三弦,能有20把二胡的声音,能有一段很强烈的琵琶轮指齐奏!”民族歌剧《江姐》作曲、93岁姜春阳的心愿,在2021年复排版《江姐》中实现了。如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所言,重排是向经典、向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致敬,也是以符合当代的创新表达激活年轻一代血脉中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让红色经典永葆青春。

奋斗的时代、火热的生活,给红色题材戏剧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创作者更加注重站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维度上,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交流互动、表情达意的方式,使作品真正发挥艺术媒介的功能。舞剧《英雄儿女》开展的“我想对英雄说”互动活动,“90后”观众留言布满贴纸墙;歌剧《江姐》复排时,将大学生请进排练厅感悟信仰的力量;歌剧《张富清》演出现场年轻观众感动落泪……红色题材,正“圈粉”青年一代。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民族歌剧舞剧的创作不仅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从推动歌剧舞剧的民族化、本土化,到探索其现代化、当代性的审美风格,无论表现方式怎样迭代、美学逻辑如何变迁,自成一体的文化理念、古今相通的中国精神,历久弥新,根脉不移。以艺术作品形塑历史人物,外在传递的是美轮美奂的艺术感受与时代风尚,内在涵养的是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融诗境与舞境为一体的民族舞剧《李白》中,以李白的人生境遇串联起诗作的背后事;在契合“一带一路”主题的民族舞剧《昭君出塞》《驼道》中,观众体味浓厚的家国情怀。

凝聚中国人价值追求与理想信念的文艺精品,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正大气象、气度神韵。以民族舞剧《孔子》为例,该剧自创排以来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近400场,以舞剧语汇展现“仁”“礼”思想的丰富内涵。特邀指挥汤沐海回忆该剧2019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的演出场景,至今激动不已:“演出结束时,我身后的观众们由衷地发出了欢呼。那种共鸣共情,让我几度落泪。”

仅有几十年发展史的中国民族歌剧与舞剧在中华文化土壤的滋养中厚积薄发,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不仅实现了作品数量的增长,也树立了艺术质量的标杆。

提升感染力,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

“优秀的舞台作品要‘曲高’也要‘和众’,作品要引领大众审美,也要让大众喜爱和理解。艺术家绝不能以自己的评判来代替观众口碑。”陶诚认为,民族歌剧舞剧要用在实践中创造的艺术手段去表现生活,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

民族歌剧大繁荣的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向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学习。当年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历时近1年,从川剧、越剧、沪剧和说唱音乐、四川扬琴及清音等汲取养分,仅《红梅赞》一曲就8易其稿。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小芹的首任扮演者乔佩娟认为:“要强化演员的自我修养,学习中国戏曲、民歌,创作队伍都要学,这样才能出好作品。”正如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编剧黄奇石所言,创作者不仅要学习中国民族歌剧、戏曲与西洋歌剧等创作经验,更要下大力气创新表达,创作出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

坚定不移的精品意识、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以观众为本的创作导向,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实践的有益经验。其创作创新表明,作品的生命力,来源于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

注重打磨华彩段落,有意识地创造作品“记忆点”。《白毛女》中的《北风吹》,《江姐》中的《红梅赞》,《孔子》中的《采薇》《书简》舞蹈段落……优秀作品大多有被广为传诵的经典片段。这需要创作者精益求精,使舞与乐相辅相成。比如,交响乐现场伴奏使舞剧《孔子》在音乐艺术上趋于成熟。根据不同舞段的特色,加入了琵琶、竹笛、二胡及不同音色的打击乐等,为再现春秋时期“金声玉振”的音乐,作曲家采用钟磬、琴瑟、笛箫等乐器呈现,将古老乐音融于现代和声,旋律被记住了,形象被记住了,舞段就留下了。

注重提炼诗化意象,用充满个性的艺术形象提升感染力。复排歌剧《江姐》结尾,江姐大义凛然走上刑场,在宏大激昂的《红梅赞》合唱中,大面积的梅花从高大石墙中“生长”出来,形成诗意化的“梅花墙”。舞剧《李白》用月亮这个意象呈现诗人的心理,通过望月、问月、对月、追月展现李白的精神世界,以月亮完成对李白人生轨迹的赋形、写意和传神。舞剧《秀水泱泱》从王会悟的女性视角切入 *** 一大召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采用心理叙事、空间叙事等创作手法,让观众从舞剧中看到时代的气象、舞剧的意象、人物的心象。

注重舞台语汇创新,用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引导创作。复排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环形LED屏幕的全新舞台上,蓝天白云,巍巍远山,真实流动的潺潺溪水,青色仿真石拱桥,一座山西好风光的太行村落呈现在眼前,将小芹的咏叹调“清粼粼的水 蓝莹莹的天”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舞剧《赵氏孤儿》字体构成的空间舞美叙事,到舞剧《李白》诗中山水的意象化再到舞剧《昭君出塞》旅程的符号化……有意识地对作品进行当代视听构建,在综合形态上进行当代审美的转化,进一步打开创作视野与跨界维度。

从开拓到创新,从复排到新创,中国民族歌剧舞剧艺术的发展,有赖于一代代艺术工作者薪火相传、接续创造。如今,一大批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心怀敬畏之情、传承之心、创新之志,沿着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之路奋力前行。旖旎风光,应在巍然高峰。《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3日 20 版)

更多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国风格(弘扬民族文化 彰显中国风格作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