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自西汉,诸葛武侯,唐,明,清此地一直战乱频仍,地名亦随着设置管辖变换来去,后改为凉山,取其部落诸部均生活居住于大凉山下为名,海拔3000多米的山铺下来,气候变化多端,这里主要的民族是彝族,总括6万平方公里,攀枝花往南,昭通往西,多大山,属于四川不发达地区。我去过会理,布拖火把节,美姑,冕宁(过了这里往北就进入雅安了),对当地的美食颇为心仪,今天讲讲,凉山州人的美食。
大凉山的孩子
布拖坨坨,煮洋芋
我们进入布拖时是黄昏与夜晚的交接处,路两边的房子都不高,也没亮路灯,人们拿着大大小小的点燃的火把奔走甩动,如果不是因为我国治安太好,初来的人都会吓一跳,那时正是彝族火把节。
布拖县城
县城就在山里面,远处是山,山上就有松,县里有河沟,铺的路。在 *** 江边有几家鱼店,做法就是四川的水煮鱼做法,这个湾不错,叫牛角湾,旁边有一个水电站,我们看了看,没有吃。这附近有很多叫什么木呷,呷都,拿呷,吉来的店,这都是彝族人开的店。
煮乌洋芋沾辣椒面盐,这种乌洋芋外表类似于紫地瓜,里面和土豆差不多,特别的面,想起小时候的烤土豆,沾着辣椒面盐吃,吃法狂野不羁,我们一行人都很喜欢。
凉山烤洋芋
坨坨肉,这个呢,如果用猪肉类似于东北的蒜泥白肉(也有砣砣鸡),只不过肉呢切成大块,不讲究刀工,蒜泥呢改成了彝族酸菜,这种酸菜呢其实就是萝卜缨子,晾后再腌酸,粘乎乎的,这个肉呢,用筷子不合适,用刀叉人家也不提供,上手是最佳方法,啃一口,沾点酸汤,手上的油抹到煮乌洋芋上再沾点辣椒面盐,颇为粗豪,举座望去,皆江湖人士也。
我们在布拖呆了一天,牛角湾那边很特别,去了一趟螺髻山,但是没有爬。布拖是老彝文,大致这刺猬多松树多的意思,这边的松树主要是华山松,有松但没见到松籽做的菜。
布拖坨坨肉
会理骨头,烤黑鸡
往北跨过 *** 江上的皎平渡大桥,就进入会理了,这里有红军渡江纪念碑。游客去凉山的话,会理肯定是要去的,凉山是除了西昌之外的第二名城,玩得多,吃的东西也多,我们选来选去,选择了筒骨,也是秉承凉山的豪迈,虽然不是用塑料盆装的,却也是盆,钢盆,一大盆,做法不拘泥,就是用老汤煮熟了上来,好象就在古城县府街(附近还爱有个本地名小吃熨斗粑)。
会理人爱吃带皮羊肉,我们没吃,而是去吃的烤鸡,本地有种黑肉鸡,应该不是乌鸡(看到很多卖乌鸡脚的),这种鸡有个特点,就是骨头也是黑的,烤制油盛肉香,也是沾辣椒面吃。
会理乱刀羊肉
会理还有一种叫鸡火丝的小吃,实际上三种材料各取一字,就是鸡汤,火腿(会理出火腿),饵丝,早上吃最爽。
会理鸡火丝
美姑,火盆烤大肉
凉山最美的名字,虽然这里的姑娘真的很美,但却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源于美姑河,美姑与布拖一样,都属于凉山经济不太发达的县。
这边的饮食更为有凉山风格,一般上鸡,上羊的菜,都是用盆来盛的。美姑总共大概也就是四条街,我们在街边找了一家环境一般的烤猪肉的店,肉是切成大块的,带骨的,带皮的(有点像云南的烧猪皮),给你拿一个火盆,上面放一块箅子,自己烤,有五花,有排骨,根本没有什么片,条之分,大致按部位砍成一块块的,沾料是小辣椒面,滋啦啦的看着极诱人,尤其大凉山的夜晚寒意逼人,在小屋子里,喝点凉山火把液(不能喝啤酒),那种滋啦啦的声音能延续好长时间,好多年。
火盆烤肉
美姑扎甘洛村
冕宁乱刀羊肉
卫星发射中心在冕宁,虽然是县城,但是已经有了些规模了,所以冕宁餐馆的器具讲究一些,也没有大盆装菜了,满街的冕宁火腿和烧烤,不过我们在美姑吃了那原始的火盆烧烤之后,一时间尚无胃口继续来一顿,但在冕宁找了一家黑山羊馆。
冕宁黑山羊
我们事先不知道冕宁也出黑山羊,马路边,两棵树当中挂着只羊,老板又当屠户又当厨子,视觉感很强烈,这里关于羊的所有东西都做,我们没喝羊汤,也没要羊肉锅,而是点的爆炒羊肝,乱刀羊肉(就是你别讲究刀工),这里的要点是好吃,盘子大,油多,但是价格比在美姑,布拖吃得要贵多了。为什么不讲西昌?西昌是州的首府,而且这里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人都有,饮食风味也很繁复。
冕宁羊肉粉
冕宁火腿
凉山的饮食有其传统,火烤煮食,不讲究分割脍细,做法粗狂不拘一格,吃法也是豪迈不羁,从这边很多店里的菜名都能看出,前面都有个烂刀(或乱刀)二字(想来是没有什么砧板师傅),如果从山上下来或者旅游逛了一天,特别地饿,捧一块肉或骨头,啃食,两手各自忙乎,喝酒的杯子上都是油,一桌人不必注重风度,吃得不亦乐乎,两腮见油,虽然这种事不常见,但确实是很难忘的。
毁我塑我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