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明朝时候的十大忠臣良将,看看是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大臣.
第一位名叫于谦,他在永乐十九年的时候中了进士,从此踏上仕途。一开始,他的仕途是比较顺利的,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让自己成为了明宣宗朱瞻基的身边的红人。几年后,朱瞻基意识到于谦这个人很有能力,于是又将他提拔为兵部右侍郎,那个时候瓦剌的太师率兵前来冒犯,很多人开始害怕的打退堂鼓,想让明朝首都南迁保命,结果被于谦阻止了,后来于谦还亲自主战,谁知这个时候宦官王振突然劝明英宗御驾亲征,之后就被擒了。
后来皇帝病重,明英宗重新回到王位上,复位以后第一时间就抓了于谦,不久后在明英宗下令抄家的时候,于谦选择了自尽谢罪。后来明英宗后悔了,但是明朝就这样损失了一位忠臣。
第二位王守仁。28岁时,王守仁科考进入二甲,从此以后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他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的时候曾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在他做官期间,曾经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了南赣盗贼,之后还因为平定宸濠之乱的军功被封为新建伯,后又被追赠新建侯。
王守仁不仅政绩不少,而且哲学成就也很高,同时还是有名的文学家,他就像一个天才人物,能文能武还能在心学方面有重大成就,是一位忠心耿耿又很有才的良将。
第三位戚继光,他的名气大家可是从小就知道的。他是明朝最伟大的战术家,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勤勤恳恳的抗击倭寇,在剿灭了倭寇之后,又被调往北方防备蒙古人,在张居正等人的支持下,他建立了全新的战术体系,在明清时期,他所创建的战术就是中国战术的最高峰。
此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抗蒙古人,于是便改善了骑兵队伍,建立了新式骑兵营,这新式骑兵营不仅要注重士兵们的马上冲击,还锻炼了骑兵们战时下马作战,靠着拒马枪和刀棍等阻挡敌人的冲锋,以弓箭和火器作为主要的杀伤手段。他建立的骑兵营都是以马匹为机动手段,以远程火力为主要的杀伤手段。
后来,戚继光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间的和平发展,而且他还写下了像《纪效新书》等著名的兵书,供后世阅读了解。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在改造和发明火攻武器上有很大的贡献。当时戚继光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当时明朝重文轻武,他受到了抑制,可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做出了很多贡献。
第四位是张居正。他是明朝最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是明朝的第一首辅,他在职的那些年,强力推进改革,碗里九年,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是的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同时他推行的理财政策不仅能帮助朝廷公室牟利,还能重视到人民的实际生活,通过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他的改革举措让大明国延长了50年,这样的功勋实在是令人为之敬仰。
但是令人感慨的是,他在病逝后被清算,导致皇权再度回到皇帝手中,可惜这位自始至终都为国为民矢志不渝的人,一切功绩和荣誉都被万历废除,还差点被剖棺,实惨。
第五位海瑞。他是明朝的第一清官,为官以来一直以忠贞不二、刚正不阿的品行行走在浑浊不堪的官场上,历经四朝,他竟然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在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三朝上,海瑞担任过户部云南司主事、陪都南京右通政,右督察御史等等,可以说位高权重,他一生清廉,在去世后,举国大丧,皇帝还命人将其厚葬并加封海瑞之子为太子太保,为海瑞送葬的那天,百姓们都自觉地在江两岸为其送别,身着丧服,为其祭奠的人竟然绵延百里,这是多大的阵仗啊!
第六位李贽。他是明朝的思想家,是晚明时期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但也是一位讲话奇奇怪怪以这个奇怪的谈论闻名天下的狂人。虽然李贽傲慢,但是却不影响他做一个好官,在51岁的时候他得到一个正四品的官职,是云南姚安知府。这官职虽然听起来不错,但绝对不是个美差事,因为西部待遇不怎么好,但,他在任期间,采用了无为之治的方式,对待民族纠纷也从不扩大事态,对待民族上曾认识以礼相待,三年下来,被云南的按御史刮目相看。然而后来他却收任务线在狱中自杀身亡,令人感慨。
第七位袁崇焕。袁崇焕不仅军事能力极强,而且还有非常高的政治敏锐度,这点明朝皇帝是十分清楚的。在天启年间袁崇焕的表现很好,后来到崇祯初年的时候被破格提拔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后来更是担任了很多比较重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检察院副检察长。
他是个十分有政治理想的人,虽然一开始只是个文官,但是却对军事方面很感兴趣,经常去找一些退伍老兵了解边塞的一些具体情况,所以心中一直怀着镇守边疆的想法。他这么干的结果就是,在明朝末期整个王朝破烂不堪的时候,受到满清威胁的时候,满朝文武就只有袁崇焕还在努力为这个王朝打拼,只可惜后来他背负骂名,被凌迟处死,但是如果明朝没有他的话,可能会灭亡的更早一点。
第八位是方孝孺,他是建文的大忠臣,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建文帝忠心耿耿,更是尽心尽力地辅佐建文帝,特别是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大力支持,是建文帝在政治上的主要帮手。只可惜后来削藩不成功,还导致朱棣攻入南京,在众大臣纷纷倒戈投降的时候,只有方孝孺毅然决然地把忠义二字坚持到底。
但其实当时朱棣的首席顾问姚广孝非常看重方孝孺,并且十分想拉拢他进入朱棣的这个集团,所以在朱棣靖难之役后他曾多次请求朱棣不要杀掉方孝孺,但是方孝孺是一个认死理,软硬不吃的人,最终导致朱棣非常生气,一怒之下还诛其十族,陪葬者达到了873人,这么巨大的规模竟没让方孝孺投降,实在是一块硬骨头。
第九位徐达,徐达的名气不必多说,他是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对于徐达,朱元璋是非常信任的,而在开国这件事上,徐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有勇有谋,战功以及筑边功劳都很显赫,甚至被朱元璋称为“万里长城”。平时他话少但是思维十分敏捷,思虑也比较周全,军令一旦发出就绝对不会做改变,在他去世后被追封为中山王,死后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而他教育出来的子女们也个个优秀,特别是徐妙云这个女儿,她是朱棣的结发妻子,朱棣还没有起义的时候,徐氏知书达理、孝敬公婆,是一位连马皇后都十分喜爱的儿媳妇,马皇后去世后,朱棣已经在燕地做藩王,徐氏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依旧为马皇后守孝,一守就是三年,后来建文帝削藩搞得朱棣一家上下生活都很艰难的时候,她依旧守在夫君身边,后来夫君起义,她就是朱棣的大后方,她非常贤德,使得她去世后,朱棣都没有再立皇后。
最后一位是刘基,也就是刘伯温。他是堪比诸葛亮的一位明朝谋臣,在至正二十年的时候,朱元璋请他做自己的谋臣,他不仅在朱元璋开国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对于明朝制度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教育制度方面,他致力于用儒家的经世之学来建立一个理想的新社会,所以当时明朝科举采取的都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这是他和朱元璋一起定下的。
在明朝律法方面,他一向比较注重思想教化的作用,主张在用刑治国的同时,也要注意施行德政,朱元璋采取了他的建议,在经济制度方面,他认为农业关乎国计民生,一定要款人,提倡朱元璋要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才能让国运恒通。可以说,是因为有刘伯温这样的忠臣良将才导致明朝能运行了200多年。
以上就是明朝的十位忠臣良将,你们认为这个排名合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