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明朝虽然是一个铁血悲剧的王朝,因为文人掌权,武将备受节制,也造就了很多悲剧;现在来盘点下明朝的十大猛将:
TOP、10 蓝玉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妻弟。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在平定西南的时候,蓝玉用左副将军的官阶,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领王师30万,向南征讨云南,战后评功,蓝玉功劳尤大。后又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因功拜大将军、凉国公。
因为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可惜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TOP、9 曹文诏
曹文诏后期号称第一良将,那当然是靠实打实的战功拿下来的,在剿平关中之后,巡抚御史范复粹在递给朝廷的奏章中总计历次战斗 *** 获首级三万六千六百多,曹文诏的功劳第一,可惜因为洪承畴和兵部的原因,功劳被大大克扣;后曹文诏又威震陕西,朝廷中的文人们一看,这可不行,曹文诏的悲剧就开始了。
先是兵败大同,后又被迫以六千兵力力敌二十万农民军,最终陷入包围,曹文诏亲手杀了几十个农民军,辗转拼战了几里路。最后体力不支,拔刀自杀而死。洪承畴听说这个消息后捶胸痛哭,朱由检也为他痛心,并命令有司为他立了庙。曹文诏的忠诚、勇武,世间无比,被称为明末良将中的第一人。
TOP、8 李定国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后来加入了张献忠的起义军,被收为义子,从此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后又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
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但是在南明被灭后,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而逝。
TOP、7 王弼
公元1352年,王弼集结乡里依仗三台山树栅自保,因为擅使大刀,被称为“双刀王”。后率领乡里投奔在济江归顺于朱元璋,朱元璋知晓王弼的才能,让他担任宿卫,隶属于邓愈军队。王弼战功显赫,在平定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于平江战役时痛击张士诚,阻止了张士诚的突围。
公元1378年和公元1381年,王弼先后随沐英、傅友德讨伐西番、云南立功,为明朝的边境稳定作出了贡献,公元1388年北伐北元时,建议蓝玉继续深入,成功击败元军主力,俘虏元主次子地保奴及太子妃、公主百余人被俘。王公大臣及平章以下官员近三千人,士兵及其亲属七万七千余人被活捉,成功荡平了北平。可惜后来也被朱元璋赐死。
TOP、6 傅友德
傅友德世代为农,家境不是很宽裕,后来投奔红巾军,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卒;后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食禄三千石,授予免死和世袭铁券。可惜然而并没什么用;傅友德的亲家朱棡,女婿朱济熺贵为九大攘夷藩王之一,藩王国地处山西冲要所在手握精骑重兵,且傅友德本人也常在山西前线布置防务。朱标死后,傅友德也被朱元璋无罪赐死,并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TOP、5 戚继光
戚继光应该是抗倭第一名将了吧,亲手训练出来的戚家军乃是倭寇的克星,历经数十战,前前后后总共也就折损了百余人,而杀死倭寇超过十余万,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胜利;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当然与戚家军的战力有关了,戚继光这人也是个奇才,不仅个人武力极高,还精通战法、兵器、火炮等等都颇为精通。
可惜戚继光的荣耀基本都是建立在首辅张居正的支持下才建立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明朝武将的悲剧,明明有大能力,堪称军事奇才,南平倭寇,北御鞑靼,如此功绩,在秦皇汉武唐宗时期,至少也能封个万户侯了吧;可惜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屡遭打压,最终竟遭罢免,郁郁而终。
TOP、4 俞大猷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据说俞大猷曾棍挑少林,带少林弟子数十人下山抗击倭寇,成为一代传奇。
TOP、3 常遇春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后来成为盗寇,但是常遇春素有雄心壮志,后归附朱元璋。
常遇春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TOP、2 刘綎
刘綎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其所用镔铁刀重一百二十多斤(有史料记载的),马上轮转如飞,世称“刘大刀”。
刘綎先抗 *** ,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后两次参加援朝抗倭战争,之后由于公元1600年开始播州之役,随后平定杨应龙之乱。1618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
TOP、1 卢象升
卢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以进士踏足官场,官至大名知府。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防线,借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京师 *** ,史称“己巳之变”。卢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进京协助防卫。1630年,卢象升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
卢象升手中大刀136斤,万夫难挡,外号“卢阎王”。清军数万围卢象升部于巨鹿贾庄,卢象升指挥将士奋勇杀敌,打完最后一炮之后,他上马提刀冲入敌阵,斩杀数十清兵清将,混战之中身中四箭三刀,仍大呼:“关羽断头,马援裹革,在此时矣!”流尽最后一滴血战死,确有关公之勇。
可惜,晚明时期有如此多猛将,却依然没能挽救明朝,其实外患并不可怕,怕的是内部决策层出现问题,明朝就是如此,有多少名将猛将没倒在敌人的刀下,却被自己人捅了刀子?有多少人是明知必败,却不得不去赴死?这是明朝武人的悲哀,也是宋朝之后历朝历代武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