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网友提出红水河文化石一眼机雕、上周等说法,简单回复如下(原帖超过了本月修改次数),诸位以后如买蜜蜡和田玉之类的,区分机雕手雕,这点技巧也可以用上:
先要明确,我们说一件器物是由什么方法或者工具雕刻(包括篆刻或捏塑等)而成,主要是七五表面留下的痕迹来鉴别的。所以不认可痕迹是重要证据的人,很难掌握要领。下面转入正题:
(1)机器雕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雕刻技艺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虽然有学者认为,彼时主要是用水磨机(脚踏动力)、解玉砂来制玉石器,商朝时用的是更原始的麻绳打磨技术,但是很多神乎其神的出土文物并不能拿这些低陋的仪器和技术来解释。比如战国齐国的水晶珠、九棱台等,其打磨雕刻技艺都以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是当年究竟是如何制作的,已经失传,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这些都是官方出土文物,民间的暂不谈。想说明一点,并不是出现机器雕刻痕迹,就是上周的,商周也是有可能的。
战国齐国水晶
我们再接着说现代机雕工艺呈现的特征:
机雕钻头
上面是一组雕机钻头,当机器马达高速转动时,这些钻头就开始自旋,机雕师傅拿着它们向器物开刀。虽然钻头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有三个问题始终不可避免:a)钻头安上机器后,必须不能移动,所以它们跟器物的表面始终保持等距;b)机器钻头不能拐弯,因为它是直的;c)马达不变,动力不变,力度均匀。
所以网上有人会说机雕生硬、死板,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明白生硬死板是什么意思。这是跟手雕对比而言的。
手工使用的雕刻刀如下,当然也还有别的形状刀头的,这里只是发图举例。手雕可以完美解决上述机雕的三个问题:a)随心所欲地移动刀头,雕出来的效果可深可浅,可粗可细可左可右;b)容易雕刻各种曲线和转角,可大可小,各种弧度;c)力度可轻可重,看下手时的心情。当然手工雕刻的效果要看雕刻师的水平,不然歪歪扭扭的可能还不如机器。
下面是一枚机器雕刻的作品,可以看出很明显的机器走线痕迹环绕整个佛像,转角和曲线处都是很难做到行云流水的。
下面是明代雕玉大师陆子冈调的子冈牌(先藏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CCTV节目),可以看出手工走到的深浅和随心所欲,“月”、“照”二字的笔画,还可以呈现出毛笔书写时的特征,比如“照”的“口”字下边缘收笔变细,“日”的行书连笔上挑等。
我们再来看看红水河的文化石,这种粗细深浅交错的特征,有可能是机器雕刻吗?出现了机器钻头的生硬勾边吗?不仅没有,即便文字看不懂,但草书笔画间行云流水,比子冈牌有过之而无不及:
(2)沥线工艺:
这是笔者找来的网上的解释,来源不算权威,但大体说清楚了这种工艺的特征。
背景技术:
沥粉贴金是我国传统壁画、彩雕以及建筑装饰上常用的一种工艺手段,主要用于单纯描绘程式化或象征性的图案纹样。沥粉画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工艺装饰性画种,它从传统的沥粉贴金工艺技艺中继承而来,突破了传统模式,它以缜密的艺术构思、独特的工艺效果和浓厚的装饰趣味倍受人们喜爱。沥粉画在艺术风格上强调线型的装饰性,是以凸出的线条为作画媒介,线条材料需要特殊配制,线条的干湿、粗细、饱满、流畅、坚挺全是手上工夫,在线条材料的塑型过程中沥线用的工具是最终决定作画成功与否的关键。
沥粉是两层含义的界定:第一,指特制的线条材料术语,具体是指几种粉剂与胶液调制出能够拉成线的膏状物;第二,指绘画制作的动作概念,具体是指用特制工具把线条材料塑造成具有力度和量感的线条造型。在描绘、堆沥的过程中能产生具有中锋铁线般的韵律感,沥粉线条不但要饱满、连贯,流畅、坚挺,而且还要粗细均匀,在制作长线条时要一气呵成,不要留有太多的接痕,从而影响线条美的装饰效果。
目前并没有专门用于沥线的工具,在沥线时有的采用蛋糕制作挤奶油花的工具、有的采用缝纫机油塑料瓶、有的采用带尖嘴头的饮料瓶、有的调稀线条材料直接用笔杆沥线、还有的用塑料袋剪掉一角来替代使用等。
这些借鉴用工具在操作时往往存在以下诸多不便与无奈:1、笔杆沥出来的线太稀,导致线条有扁塌感;2、塑料袋沥线时袋体容易破碎,且线条出现粗细不一;3、缝纫机油塑料瓶、尖嘴饮料瓶等沥线时,导入线条材料和挤出线条材料都是件费力又劳神的事。
想要体验沥线到底是啥感觉,做一次糖霜饼干就可以了,下面是高手做的糖霜饼干:
再对比一下红水河文化石,虽然画风粗糙,但是沥线工艺非常成熟,只能说,作者绘画水平很拙劣,但是工具和技巧的运用都挺熟练:
但这是石头,不是刚出炉的饼干,这种工艺就有些奇特了。如果当初基石和线条都是土,那它们是经历了什么环境才变成石头的?如果只有线条是土,它们是怎么跟基石融为一体的?
(3)老化、风蚀痕迹:线条与石基完全融合、土沁蔓延平铺,自然过渡、剥落,没有任何人工做旧的痕迹,有考古实战经验的就能看出来,风蚀到如此程度,有年头了:
下图是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商代玉器的老化程度,可以作为参考:
如果人类突破了时空技术,这些东西当然也可以是上周的,你把糖霜饼干做出来,烤好,然后回到一万年前,扔进河里,回到一万年后,就得到了上周刻的文化石。当然,你写上的文字必然是未来的汉字,而不是篆字。要想搞出蝌蚪文到篆书的演变规律,你多少还得有点文字学功底和书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