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
- 如何赏析纳兰性德的清平乐(画屏无睡)?
- 怎样鉴赏纳兰性德的,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
- 采桑子咏雪花纳兰性德赏析?
- 纳兰性德《瑞鹤仙》赏析丙辰生日自寿?
- 帮我分析一下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 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意思?
如何赏析纳兰性德的清平乐(画屏无睡)?
"
怎样鉴赏纳兰性德的,鹧鸪天(背立盈盈故作羞)?
这首题为《离恨》的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来表现离恨主题。虽然词的本意在于抒写 离恨,但是其中对于女子意态的描写同样以其很高的审美价值让人注目。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这浓挚深厚的情感,灵动明慧的资质,都为本就姣好的面容、婀娜的体态更增加了几分情韵。
从 中也可以看出纳兰对于女子姿容的赏爱标准,并不着眼于面容五官之“形”,而是着眼于气质风 韵之“神”。
清水出芙蓉,这个标准首先便是清纯。赵秀亭的《纳兰丛话(续)》中说,纳兰的“手接梅蕊 打肩头”是从王彦泓的诗句“打将瓜子到肩头”中化用而来的,但是“一雅致,一俗恶;一写闺中 静好,一状楼头倡女,情趣高下,了然可见”。
纳兰词品高华,远非王彦泓可比。梅花高雅素洁的 品质已经是古典文化中没有争议的指向,以梅花来衬托的女子自是有着清新、纯洁的气质Q 然而在纳兰笔下,让女子显得至为美丽的却是其心中的浓情,这看似和外表无关的因素让 她看来美艳而亲切,活色生香,迥然相异于美丽而木讷的玩偶。
正是这份不见君时,因思君分外 痛苦而生埋怨;得见君时却因喜悦而把埋怨拋到了九霄云外的真性情,让这个女子的活泼和娇 羞丝毫不显得轻浮做作,看上去格外沉静和动人。
当然,灵动跳脱也是不能少的,有“静若处子”的一面,也要有“动若脱兔”的一面。女子娇 羞的样子是“故”做的,这就使她的气质变得活泼俏皮,甚至是调皮的,她的样子显得生动鲜活, 跃然纸上,让人越发觉得可爱。
在纳兰的笔下,每每略去了对女子容貌的工笔式描摹,代之以写意的笔法,活画出女子的神 韵来。“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生查子》);“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生查子》);“夕
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落花时》)。
都是类似写神的笔 法,突出了至情女子的清纯、文静和灵动。
这似乎也关联着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在明清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心目中的“佳 人”与纳兰词中所透露的审美标准颇有相合之处。小说《玉娇梨》中的主人公才子苏友白发表 了他的看法:“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 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
”这便使得色、才、情成为了评赏佳人的标准。美丽是 成为佳人的基础,但是仅仅貌美是不够的,容貌端庄但是寡言无味,当不上一个“艳”字;针线功 夫做得好,但是没读过书,不会作诗吟诗的女子,当不得一个“雅”字;每日在深闺之中,不会倚 着栏杆等待明月升起,不懂得惜春伤别的女子,当不得一个“韵”字。
才气明慧了女子的内心, 也给女子的眼神增加了许多涵蕴。她们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心灵的明慧,一颦一笑中都蕴涵了 悠长耐品的风致。至情却是成为佳人最为重要的一环,脉脉含情,才能在一片刺眼的喧嚣中晕 染出一份静美,在女子的活泼举止中,又深敛了一份浓挚而沉静的深情,这样的女子,大概便是 最美的了。
情的存在为女子的形象镀上了最后的光晕,让她们如此美艳动人,成为才子们落拓 的现实生活中真实而温暖的慰藉 ,如同圣母一般抚平了男子在现实中逐渐皲裂苍老的心灵之 伤。这样美丽、活泼而又痴情的女子永远作为一个理想化的梦,安然地栖息在男子心灵的深处, 泛着神性的光辉。
当代比较良好的教育体制成就了更多的才女,诗文之才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经世之才也不 乏其人。有内美才能助外美,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相信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即使 相貌平平,也不乏有心人能看到她出众而非凡的美。
采桑子咏雪花纳兰性德赏析?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 〔清代〕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赏析
该词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词人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词中词人抛开了咏雪的成规,把雪花当作跟牡丹一样的“花儿”来歌咏,营造一种新奇的错位,表现了词人天马行空、自由挥洒而独出机杼的高超才调。
首句倒卷而出。先设想一种责诘,然后对此责难作出答复:自己所爱者不只是雪花的轻倩飘洒,而且更是她那种冰雪精神。再跃进一层,雪花似花非花,她以无根为有根,其六出之姿,空灵莹洁,若有若无,丝毫没有人间富贵花——牡丹那种深根、茂叶和丰腴的体态。这,既是词人的审美选择,又是他对于富贵门阀种种束缚的逆反心态的反射。
下片以谢娘关合雪花。晋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有文才,后代常以谢娘借指才女。又一说,谢娘常用来泛指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纳兰词中多次出现“谢桥”、“谢家庭院”,其《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的下片更有“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的描述。蜘丝马迹,似以第二解为宜。词从咏雪转到谢娘,其连接点应是雪花的轻盈妩媚、莹洁玲珑,它令词人联想到和某一女子的纯洁、朦胧的轻怜密爱。以下一转,又从雪花的飘洒联想到自己的天涯飘泊。然后宕开,让这份相思羁旅的悲愁,融入寒月悲笳,浩荡西风,蔽日黄沙的龙荒瀚海之中。
在这里,爱情的憾恨与人生的憾恨合成为一体。爱情得到升华,它决不仅仅意味着某人某事的男欢女爱,它还是一种生命追求的审美化。故而“既轻盈倩丽,又沉郁苍凉”。
这首咏雪词,写得颖异别致,“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超逸了历来咏雪诗词曾经有过的意象格局,神韵天纵。词中对于塞外的茫茫飞雪,别具视角眼界,其中隐含着词人自己的意态情怀:深切的身世心性之慨,在其中若隐若现,一种浓郁的凄楚苍凉,回荡其间。此词景象阔大,气韵沉厚,情境深邃,是纳兰性德边塞词的又一卓异之作
纳兰性德《瑞鹤仙》赏析丙辰生日自寿?
(1)《瑞鹤仙》:词牌名,又名《一捻红》。双调、仄韵。有102字、103字、百字、90字等多种,常为102字,上阙52字,下阙50字。
(2)丙辰:清圣祖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是年纳兰性德二十二岁。生日: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自寿:自己保重。《国语·楚语下》:“夫盈而不?,憾而不贰者,臣能自寿,不知其它。”
韦昭注:“寿,保也。旧时常用作书信套语,意味自我保重。宋王安石《上郎侍郎书》之二:“伏维以道自寿。”又《与李修撰书》:“未间,良食自寿。”是年三月,性德中二甲第七名进士。中进士后久无委任,此后“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
客或诣者,辄避匿。拥书数千卷,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
(见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韩?《纳兰君神道碑》亦云:“以二甲久次,选授三等侍卫。”康熙十六年七月,纳兰性德之父明珠,以吏部尚书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十七年春,纳兰性德始任乾清门三等侍卫。说明纳兰性德中进士,是在其父明珠“入秉钧”之后才被选任侍卫,纳兰性德有近两年时间未定其职司(即所谓“待业”)。
因此,弄清纳兰性德任职侍卫时间非常重要,是理解《瑞鹤仙》词内涵的前提。
(3)《弹指词》句指纳兰性德好友顾贞观《金缕曲·丙午生日自寿》词,其词云:马齿加长矣。
向天公、投笺试问,生余何意?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
惶愧杀、男儿堕地,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惊伏枥,壮心起。
直须姑妄言之耳,会遭逢,致君事了,拂衣归里。
手散黄金歌舞就,购尽异书名士。累公等、他年谥议。班范文章虞褚笔,为微臣、奉敕书碑记。
槐影落,酒醒未? (4)见阳:即张纯修,字子敏,一字子安,号见阳,一号敬斋,辽阳人(一说“氵更阳人,”以绘画擅名(尤画兰)。
隶汉军正白旗(实为正白旗包衣)。康熙九年,张纯修承阴入国子监读书。纳兰性德与曹寅的交往早于其与张纯修的相识。纳兰性德与曹寅同为少年康熙的伙伴。曹寅和张纯修均辽阳(或河北氵更阳)同乡。张纯修通过曹寅认识了纳兰性德之后,很快就结成了异姓兄弟、莫逆之交。
双方都不以贵游相待;以书画唱酬,书画鉴赏为交契;共同结交汉族士子。由于纳兰性德和张纯修思想感情相一,又有共同的志向和生活情趣,故能结为生死之交。
他们的友谊超越时空限制,经受了时间考验。
(5)马齿加长矣:马齿随年而增,故以喻人之年龄增长。马齿,马之牙齿。
春秋《谷梁传·禧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者如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6)枉碌碌乾坤:“枉”者,作“冤屈”、“冤枉”解。
碌碌:烦忙劳苦貌。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等的代称。
(7)问女:“女”同“汝”。此作问自己解。 (8)浮名:虚名。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引乐》:“予绝意浮名,不干寸禄。”如水:任其勿勿流逝。 (9)拚,同拼,甘愿,舍弃不顾。一生长醉,李白将进酒诗:“馔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唐戴权伦《江上别张欢》诗:“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10)归鸿:即归雁,诗文中多用作寄托归思;或寄喻离人之归。唐张乔《登慈恩寺塔》:“斜阳越乡思,天未见归鸿。”宋王安石《送陈景初》诗:“长安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11)随缘: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12)去住:犹去留。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晴兮难具陈。” (13)华亭鹤:同“华亭鹤唳”。唐白居易《苏州故吏》诗:“江南故吏别来久,今日池边识我无?不独使君头似雪,华亭鹤死白莲枯。”《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人生在世间,贵乎得所图,问渠华亭鹤,何似松江鲈?”苏玄瑛《耶婆提病中末公见示新作》诗:“君为塞上鸿,我是华亭鹤,遥念旷处士,对花弄春爵。”唐李白《行路难》诗之三:“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华亭:古地名,又名华亭谷。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三国吴封陆逊为华亭侯于此。 (14)无寐:不睡,不能入睡。唐吴融《秋夕楼居》诗:“危栏遍都无寐,祗恐星河堕入楼。” (15)宿酲:犹宿醉。宋司马光《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诗:“想对白衣初满倾,执杯未饮已诗成。怀贤孤坐悄无语,不是朝来困宿酲。” (16)小玉:白居易《长恨歌》“金阙西厢叩玉扁,转教小玉报双成。”元稹《暮秋》诗: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上床铺夜衾。“小玉”,唐诗中多用作侍女名。 (17)日高:谓时候不早,天已大亮。犹“日高三丈”,日上三竿。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五灯会元·径山县禅师法嗣·西禅鼎禅师》:“又谁管你地,又谁管你天,物外?然无?事,日上三竿犹更眠。 (18)明月阑干,曾说与,应须记:康熙十五年(丙辰)春夏间,纳兰性德有《金缕曲·赠梁汾》词,词中有:“蛾媚谣诼,……君须记。”句。 (19)蛾眉: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兮善淫。”同年,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蛾眉谣诼,古今同忌。”句,同出此意。表达了纳兰性德未能施展才华、抱负及遭致嫉妒的愤慨。 (20)老我:老人自称。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蔗庵韵》词:“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无能:没有才能,犹不才。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明知其无能而不肖,苟非有罪……。”《史记·吴王濞列传》“臣以无能,不得待罪行间。” (21)长歌:放声高歌。唐李贺《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帮我分析一下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古典诗词欣赏(十八)】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窦凤才
【原作】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聒:喧闹,嘈杂。
故园:故乡,家园。
【古词今译】
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赏析】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是明珠的长子。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值伴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当时纳兰性德年仅27岁,正值年轻气盛之时。但是全词读起来,却不让人轻松,似乎是有心无力之状。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之意。“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河又一河,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该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榆关”就是山海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以外还有很远的长白山,“那畔行”正是说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而是在“榆关”的“那畔”。 “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那畔”犹如“那厮”,“那边”,“那处”,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显然既有一种放松,也有一种不情愿。
“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夜幕下,在群山里,一排排营帐里透出的耀眼的灯光,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
“风一更,雪一更”,“更”是指时间,旧时夜里的一种计时单位,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聒碎乡心梦不成”,夜里,寒冷的风雪吹打着帐篷,作者怎么也睡不着,失眠了,于是于寂寞无奈之中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因此才有“故园无此声”。其实并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以往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睡帐篷、听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由此才觉得“故园无此声”。
总的来说,这首词写得很传神,很动情,然而状观之处却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来,这可能源于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也可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某中不悦。不过这样一来,恰恰又集豪放与婉约于一体之大成,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得后人的喜爱和传诵。
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意思?
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意思是:声音嘈杂。
原诗如下:
长相思·山一程
清 ·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如下: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